東方煜曉
記得,前年與朋友同游安徽和縣霸王祠時,一路是清風和黃葉陪伴。巧的是,今去安徽靈璧縣拜謁虞姬墓,也是風旋落葉滿天飛舞。我的心,一下子收緊起來。
關(guān)于虞姬,以前知道一點。好在,這次去靈璧的路上由宿州作家高正文、許桂林先生陪同并盛情導游,使我對虞姬及其墓園情況都有更多的了解。
虞姬墓園坐落在一片廣袤的田野之中。一個小巧精致的方形院落,樸素,清幽;院內(nèi)只有一座圓形的墓冢、一間簡陋的陳列室、一排典雅的書法碑廊,片刻工夫便可游覽一遍。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討論起虞姬的悲壯一刎,無不感慨系之。我說想寫寫虞姬,卻不知是贊、是嘆抑或是哀。許桂林先生說:“虞姬之死,千年難辯,你要弄清這個問題,看來只有親自問一問虞姬了!”許先生只是笑談,對我啟發(fā)卻很大。無數(shù)次,我在思考:虞姬的自刎真是那么義無反顧嗎?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也好,京劇《霸王別姬》的唱詞也罷,都掩飾不住虞姬彼時極端悲切而又復(fù)雜的心情。相信,虞姬在臨死之前一定是百感交集的。
一問虞姬:這輩子嫁于項羽,你后悔嗎?
從霸王“一舉兩得”贏得虞姬芳心,到虞姬隨軍征戰(zhàn),再到虞姬自刎身亡,他們一見鐘情、互為欣賞、風雨同舟、恩愛有加,算得歷史上一個真愛的“絕版”了。特別是,在垓下郊外那個寒冷的冬夜,當霸王悲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時,在場的人誰都能猜出他的心思。此時的虞姬更是心知肚明,聰明的她知道應(yīng)該怎么做。她唱過“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后的輕輕一抹,使一個溫存、柔弱的女子一下子變得偉岸、高大、豪氣沖天,她使那瞬間的悲壯化作永恒的絢麗。這一刎,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氣貫長虹!
有時,我替虞姬想:那么多八尺男兒,為什么偏偏要愛上戎馬一生的霸王呢?如果做一個平民男子之妻,耕田織布,生兒育女,每天考慮柴米油鹽,盡心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溫情,也許會平平安安地生活一輩子,豈不也是一種幸福?然而,我錯了,錯在我的短視和無為。我問自己:難道虞姬不知道,她嫁給了霸王就等于嫁給了戰(zhàn)爭嗎?虞姬比誰都清楚!這正是她的不平凡處,她斷定不是一個平庸的女人。她跟定霸王,有著足夠的心理準備。我推想,虞姬的自刎,一定也是從容、鎮(zhèn)定的。她鐘情霸王、嫁給霸王、為霸王而死,理當是無怨無悔的。
二問虞姬:對于霸王,難道你一點“恨”意都沒有嗎?
兩千多年來,人們習慣于說虞姬的自盡是“以死殉情”,是對“忠貞不渝”的最好詮釋。明代嚴應(yīng)石在《虞姬墓碣》中寫道:“夫婦人之所重者從一而終,姬之死,不以盛衰改節(jié),足為世人而懷二心者戒?!庇菁У淖员M,既悍衛(wèi)了愛情,也悍衛(wèi)了尊嚴。我國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則認為:“虞美人必須死給項羽看,死給天下的所有男人和女人看。她的死不能只是具有殉情的意義,還必須上升到殉道的價值?!边@個“道”就是為了霸王的大業(yè)。她以自己的死,消除了霸王的后顧之憂,讓霸王能夠輕裝上陣,沖出重圍,重整旗鼓。這也許才是虞姬的偉大之處吧。但是,不管是“殉情”還是“殉道”,虞姬的死都隱含霸王“逼殺”的嫌疑。
項羽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有功有過、頗多爭議的曠世英豪。他舉義軍、敗秦嘉、燒紀信、戰(zhàn)巨鹿、滅暴秦……歷時八年,身經(jīng)七十余戰(zhàn),勇武過人,所向披靡,功勞蓋世,名垂青史??墒?,他又是那樣的殘暴、自負、虛偽、多疑、愚蠢……以致犯下了坑降卒、燒宮殿、殺子嬰、戮義帝、放范增等一系列重大錯誤,使他失掉了人才、失掉了民心,也失掉了美人、失掉了江山。特別是他的剛愎自用、輕信對手、崇尚武力,更是導致他失敗的致命原因??杀氖?,項羽到死也沒有醒悟?!妒酚洝ろ椨鸨炯o》的結(jié)尾寫道:“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過矣?!表椨鹪谧詺⒅?,仍迷信地慨嘆“天將亡我”,他哪里知道那是“民要亡我”啊!作為項羽的妻子,虞姬對丈夫的優(yōu)點看得最多,缺點也會看得十分清楚吧?
虞姬是善良的,她曾勸說夫君釋放劉太公和呂雉;虞姬是盡責的,她一直守候在霸王身邊并為他出謀劃策;虞姬是英勇的,她曾數(shù)次率領(lǐng)娘子軍在陣前拼殺;虞姬更是溫柔的,因此才成為霸王一生的最愛……然而,就是對摯愛的虞姬,霸王也多次以“婦人之見”蠻橫地否決她的好言相勸。我在《靈璧歷史風云》一書中讀到虞姬的這樣的一首詩《霸離諫》:“妾問道,妾問道:將軍不要為人患,坑卻秦族二十萬。懷王子孫皆被誅,天地人神共成怨。妾問道,妾問道:將軍為何不肯聽,將軍莫把漢王輕。漢王聰明有大度,天下英雄聞駕馭。將軍不悟兮如何?將軍雖悟兮奈何?”言語中充滿切切的責備和重重的憂慮。
我在想,虞姬在對己揮起寶劍時,雖然口頭上沒有怪罪于霸王,但她的心底斷不會沒有一絲怨言吧?任何一個女人,面對一個過分固執(zhí)己見、驕橫自大并因此陷入窮途末路的丈夫,起碼會產(chǎn)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悲嘆吧?
三問虞姬:跟隨霸王多年,日復(fù)一日地廝殺,你從來沒有產(chǎn)生過厭戰(zhàn)的情緒嗎?
如果說,項羽當初起兵是為了報仇雪恨、復(fù)興楚國、推翻暴秦,還能說得過去??墒?,在秦朝滅亡之后,那無休止的混戰(zhàn)又是為了什么呢?許多的人會感到迷茫。況且,自從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首義以來,戰(zhàn)爭已歷時十年之久,早已民不聊生,人們不由會問:這樣無休止的殘殺何日才是盡頭?天下的黎民百姓,早已厭倦了疆場廝殺,不想再做無謂的犧牲。虞姬也不例外。在淮海戲《烏江悲歌》中虞姬有一段這樣的唱詞:“厭軍帳燈暗人孤獨,苦疆場凄涼添憂愁。千古興亡鐵馬金戈,英雄業(yè)績殷血橫流……征夫夢中喚妻兒,一聲聲淚灑悲秋!”表達了虞姬的真實心情。
在我看來,楚漢之爭,壓根就不是關(guān)乎“正義與非正義”的戰(zhàn)爭,而演變?yōu)橐粓鼋柚窳帄Z霸權(quán)、極具王者個體色彩的私人戰(zhàn)爭。對于這場戰(zhàn)爭,孰是孰非、誰贏誰輸,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戰(zhàn)爭最好立即結(jié)束。從這點上講,霸王項羽在垓下的全軍覆沒,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換成劉邦全軍覆沒,同樣也是一件大好事。而虞姬的那一棒鮮紅,此時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僅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jié)束了天下眾生的征戰(zhàn)之苦。想必,若要虞姬以她的香消玉殞換得天下太平,她一定會視死如歸吧?
是夜,在寂靜的宿州賓館,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我夢見楚楚動人的虞姬長舒衣袖,在一望無際、開滿虞美人花的田野里輕輕飛舞,時走時停,若有所思……我在她身后拼命追趕,卻怎么也追她不上。瞬間,虞美人已融進最后的一抹夕陽,融入到冰冷的石碑里。墓碑上的對聯(lián)清晰可見:“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鼻暧菁В瑑H留下一個遠逝的背影,終究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