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雄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連平 517139)
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首次從人胃黏膜組織活檢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以后二十幾年研究中,研究人員逐漸發(fā)現(xiàn)并證實Hp與胃黏膜疾病、尤其是胃潰瘍(gastric ulcer,GU)密切相關[1]。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Hp感染是目前治療GU和預防潰瘍復發(fā)的主要措施[2]。埃索美拉唑是一種新型質(zhì)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PPI通過抑制 H+-K+-ATP 酶而抑制 H+進入胃腔,使胃酸分泌減少,同時PPI還可以協(xié)同抗生素抑制Hp生長,起到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3]。
本研究旨在評價新型PPI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治療GU患者的臨床療效,并與傳統(tǒng)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進行比較,從而可望找到適合本地區(qū)治療GU療效更佳的方法。
選擇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60 例,男性 38 例,女性 22 例,年齡(45.5±3.8)歲。采用隨機開放對照的研究方法,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所有入選者均經(jīng)胃鏡證實為GU,并于治療前在胃鏡下評價患者胃黏膜潰瘍情況,采用14C呼氣實驗評價兩組患者Hp感染陽性率。所有患者均為符合國內(nèi)專家共識意見中需根除Hp治療者。
對照組患者每天服用奧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林霉素500 mg,實驗組患者每天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林霉素500 mg,療程均為7 d。
治療期間,每日隨訪入選者,依據(jù)調(diào)查表評價患者GU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服藥期間不良反應,服用7 d后,再次進行胃鏡及14C呼氣實驗,評價胃黏膜改善及Hp根除情況。
胃鏡下黏膜改善標準為,痊愈:胃鏡檢查潰瘍及周圍炎癥反應消失;顯效:潰瘍消失,但黏膜周圍仍有炎癥反應;有效:潰瘍面積較前縮小≥50%以上;無效:潰瘍面積較前縮?。?0%。
采用SPSS 13.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組間比較采用one-way ANOVA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入選時,有消化道癥狀(上腹痛、反酸、燒灼感、噯氣、早飽、惡心)者分別為25例(83.3%)和 27例(90.0%),Hp陽性率分別為88.4%和90.3%,治療前胃鏡下評估兩組患者胃黏膜潰瘍情況,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圖 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Tab.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two group patients
圖1 兩組患者入選時胃黏膜情況Fig.1 The information of the two group patients on gastric ulcer
治療7 d后,采用調(diào)查表評估兩組患者消化道癥狀改善情況及服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較治療前改善者總共有20例(80.0%),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較治療前改善者總共有23例(85.1%),兩組臨床癥狀改善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服藥期間兩組不良發(fā)生率相似,各有1例患者發(fā)生皮膚輕度過敏,停藥后緩解,余不良反應未發(fā)現(xià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例)Tab.2 The condition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cases)
治療7 d后,再次對所有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兩組患者黏膜改善情況及Hp根除率見表3。實驗組患者黏膜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Hp根除率也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黏膜改善情況及Hp根除率(例)Tab.3 The condition improvement rate and the eliminated rate of Hp of the two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cases)
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Hp感染率在我國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在我國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仍為50%~80%[4]。Hp是導致GU發(fā)生的主要因素,Hp進入胃黏膜后分泌多種酶,導致黏膜物理和化學保護屏障破壞,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蝕黏膜組織產(chǎn)生炎癥反應,反復發(fā)展最終進展為GU及相關并發(fā)癥,因此目前治療GU的基本原則是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Hp。以PPI為基礎,聯(lián)合2種抗菌藥物的三聯(lián)療法是傳統(tǒng)根除Hp的主要方案,一線治療方案為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5]。
既往主要采用奧美拉唑作為PPI的首選藥物,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奧美拉唑是一種苯丙咪唑類化合物,有S型和R型2種異構體,而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S型異構體,其肝臟首過效應小于奧美拉唑,血漿清除率更低,所以從藥理學角度分析埃索美拉唑具有更強、更持久的抑酸作用[6-8]。在本研究兩組患者中,分別采用奧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三聯(lián)療法治療7 d后,實驗組胃潰瘍癥狀總改善率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7 d后胃鏡檢測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胃黏膜潰瘍情況以及Hp根除率也均高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似。筆者分析發(fā)現(xiàn),癥狀的改善率與Hp的根除率及胃酸的抑制強度呈正相關?;仡櫺苑治霭l(fā)現(xiàn),治療7 d后兩組癥狀未改善患者胃黏膜潰瘍情況均較嚴重,分別予以再繼續(xù)治療1周后,實驗組有3例,而對照組僅有1例癥狀得到改善。筆者認為以PPI為基石的三聯(lián)療法在PPI選擇上至關重要,本研究中埃索美拉唑以其優(yōu)于奧美拉唑的抗酸能力,在發(fā)揮抗Hp的作用中起了關鍵作用,而實驗組的患者潰瘍改善率高于對照組正是得益于埃索美拉唑的這種作用。
本研究觀察證明,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聯(lián)療法治療GU,較傳統(tǒng)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具有更好的療效,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對于治療前黏膜潰瘍情況較嚴重者,采取14 d療法可進一步提高潰瘍癥狀改善率及Hp根除率。本療法效果理想,安全可靠,適宜本地區(qū)推廣應用,較傳統(tǒng)奧美拉唑為基礎的三聯(lián)療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對提高費效比也具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
[1]Murakami K,Kodama M,Fujioka T.Latest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carcinogene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7):2713-2720.
[2]楊東華,陳晏湖.消化系疾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7-118.
[3]孫培紅,管云蘭.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3,3(3):180.
[4]蕭樹東,鄭青.幽門螺桿菌治療[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9):555.
[5]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若干問題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2(2):117-118.
[6]李美英,史大力.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臨床療效[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5):35-36.
[7]徐玉玲,孫春林.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Hp陽性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21):143-144.
[8]湛先保,李兆申,程能能,等.埃索美拉唑對健康志愿者抑制胃泌酸的藥效學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12):7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