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慶澤
邢臺市《牛城晚報》發(fā)揮本地媒體優(yōu)勢,進行極具本土效應的新聞策劃,贏得讀者與市場,同時也鍛煉了隊伍。
如何培養(yǎng)地方新聞敏銳性,是否善于從平常新聞中捕捉到具有策劃潛力的新聞富礦,是衡量地方晚報媒體采編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
從生活中抓新聞策劃。如城市下水道井蓋丟失,是許多城市難以治愈的一個“頑疾”,具有新聞典型性?!杜3峭韴蟆方M織的《封殺城市陷阱 防范井蓋丟失》系列報道,在牛城引起好評。報社開通四部專線,向社會公開征集井蓋丟失線索,幾天時間,接到群眾熱線600多個。記者每日跟蹤采訪,刊發(fā)“陷阱吃人”實錄、井蓋丟失情況、部門反映情況,并請法律界人士點評,請人大、政協(xié)委員開座談會,向全市市民“大問計”。這個特別的戰(zhàn)役性報道前后持續(xù)2個月時間,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從日常節(jié)日中尋找新聞策劃點。全國各地同此節(jié)日,但能不能從中找到符合本地特色的新聞策劃點卻需要工夫和火候。重陽節(jié)前夕,《牛城晚報》隆重推出“九九重陽健康老人”大型系列評選活動,活動歷時一個月,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90歲以上報名老人就有130多位。
從突發(fā)性新聞中尋找新聞策劃點。具有策劃潛質的突發(fā)性地方新聞,往往會被當地讀者所關注。雙耳失聰的青年郭春輝在阻止小偷行竊時,不幸身負重傷后犧牲?!杜3峭韴蟆凡坏珜κ录M行追蹤報道,還深入采訪郭春輝的親友和同事,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共刊發(fā)數十篇報道。
很多具有全國性轟動效應的新聞事件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地方,這些新聞點對于地方晚報來說可遇不可求,抓住這些一閃即逝的新聞進行精心策劃,是地方晚報采編策劃綜合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
在邢臺地震40周年紀念日里,《牛城晚報》策劃了《永遠的回響》—記者重返地震災區(qū)大型采訪報道活動。3月6日,市領導帶頭參加“弘揚抗震精神”萬人簽名活動;在兩個多月時間里,記者行程1000多公里,采訪地震經歷者400余人,策劃紀念活動10多個,發(fā)回稿件30余篇。全國上百家媒體先后轉載或報道此次活動。
一些新聞事件雖不具有全國性,但是策劃好了對于當地也可產生深刻影響。《牛城晚報》刊發(fā)的一篇《鏗鏘“女狀元”挑戰(zhàn)人生》的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邢臺市委書記為此專門批示說“邢臺要大力弘揚好人精神”。在此背景下,《牛城晚報》精心策劃了“邢臺好人”專欄性質系列報道。記者循著群眾提供的上百條線索,深入基層,最終促成“邢臺好人”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活動,社會各界投票踴躍,反響深遠。
民生問題關系百姓切身利益,在新聞策劃中,脫離民生,也就脫離了讀者。
邢臺自古有“百泉之城”美譽,可由于種種原因,邢臺的泉水基本上已經消失。當沉睡20年的狗頭泉復涌,無數邢臺人歡欣雀躍。針對狗頭泉復涌,《牛城晚報》策劃了《留住泉城》系列報道。在2個月時間內,11篇整版報道關注著狗頭泉復涌。期間,邢臺讀者向本報積極提供了數百幅有關邢臺泉水的老照片。
工作繁忙、交際范圍的限制,讓許多青年男女找對象成了難題。近幾年,每年七夕,《牛城晚報》都推出類似“單身青年浪漫約會”的活動,免費舉辦,免費為求偶者刊登征婚信息。七夕那天,邢臺市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男女交友活動—“七夕有約·千人牽手”盛典在達活泉公園舉行,吸引了1000余名單身男女熱情參與,加上千余名“親友團”及慕名而來的游人,活動現場達3000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