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海 徐招茂
(浙江玉環(huán)縣楚門中學,浙江玉環(huán) 317605)
理答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既是一種教學行為,也是一種教學評價.它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也影響到學生對一節(jié)課甚至這門功課的興趣與態(tài)度.教師科學有效的理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積極探索、求知創(chuàng)造的氛圍,建立愉快和諧、心理相融的師生關系;如果理答不當,就會嚴重地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熄滅學生求知、思維的火花,甚至使學生徹底失去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理答,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那么,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觀點應如何進行有效理答呢?
在物理探究教學中,教師常要具備的一個態(tài)度是:在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時,即使其中含有各種各樣錯誤的概念,也要在一開始對學生的觀點持接納的態(tài)度.要使學生感覺到他們有權力犯錯.由于探究的過程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期間必然會有錯誤出現(xiàn).教師在幫助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和獲得新的理解的過程中,擔負重要的責任.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犯錯誤、走彎路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能對此進行懲罰.先接納學生的觀點,不作判斷和評價,就能創(chuàng)設一種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觀點的氛圍.教師可以用認可、重復和稱贊的方式接納學生的觀點.
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新的創(chuàng)意時,無論學生觀點是否正確,有時教師先要忍住、不立即對學生作出評價,而對學生的觀點表示認可,這樣為后續(xù)更深入地討論敞開了大門.例如,好;行;我們來把你的觀點列在黑板上;我們在頭腦中先記住你的觀點.教師還可以用點頭、微笑等肢體語言,告訴學生他的話已經(jīng)被聽到和接受了.
教師通過不改變學生意愿的復述,如幾乎逐字重復學生的回答,告訴學生已經(jīng)接受了他的觀點.值得注意的是,重復學生觀點應在學生回答聲音很低時重復,在教學重難點之處重復,在學生錯誤的回答或有分歧的觀點之處重復,以及面對學生精彩回答的欣賞性重復.切不可過度信賴和經(jīng)常使用重復學生回答的方法.如果學生們知道教師要重復同學的回答,就會希望聽到教師的重復而不是傾聽該同學的發(fā)言.如果教師認為大家并沒有聽清楚某個學生的回答,不妨可以這樣說:那是個有趣的觀點,我想有很多人沒聽清楚,你可以再說一遍讓大家都聽到!
為了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激發(fā)學生發(fā)表觀點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惜對學生很好的想法和觀點以稱贊的方式予以接受.例如,很好!很棒!好極了!太完美了!若在稱贊的同時說明值得稱贊的原因,鼓勵的效果就會更大.例如,好極了!你的想法很獨特、很新穎;不錯!你的觀點很好,因為你在觀察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解釋.稱贊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讓學生認為受到稱贊的觀點是唯一的答案.否則,其他學生會放棄沿著自己的思路繼續(xù)思考.即使有一名學生說出了教師期望的回答,但在稱贊要使全班學生知道還會有更好的答案.例如,教師:你思考得很好!你的觀點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然后,面向全班)關于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你們還有什么其他的見解?只有在學生不能預見教師的稱贊時,才會更有效.如果學生知道教師會在每名學生回答后總是說很好,這樣的表揚會失去其效果.為了獲得最好的效果,教師應該變換稱贊的方式.當然,不僅僅只是教師的直接稱贊,可能最好的稱贊是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被教師引用.
當學生的回答含糊、不完整、缺乏語言組織或部分不正確時,當他們的思路正確但需要幫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擴展他們的觀點.
為了幫助學生澄清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用簡單的術語重新敘述學生的觀點,重新組織學生的觀點,或者總結學生的觀點.例如,假如一名學生給了一個不清晰、沒有組織性的回答,教師可以這樣說: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你是說“當空氣被加熱時會占據(jù)更多的空間.”……
當兩個或更多學生的觀點有明顯的相同或不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比較來擴展學生的觀點.例如,教師:請注意兩位學生觀點的不同之處,某學生說滑動摩擦力與物體的重量有關,而另一學生說滑動摩擦力應與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有關,兩者都是很好的假設,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驗證呢?
就如何對待學生的錯誤觀點和錯誤概念,教師們并沒有一致的意見.一方面,如果告訴一名學生他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他將不再愿意參加后續(xù)的討論.另一方面,如果不糾正錯誤的觀點,就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含糊不清,影響正確的解釋.教師要很機智地幫助學生面對和改變錯誤觀點.一種可能的方法是肯定學生觀點的合理部分,對這些進行強調(diào).例如,教師:你能用自行車輪子上的圓周運動與衛(wèi)星的圓周運動進行類比從而得到啟發(fā),這一點非常好,因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但是,你能不能再進一步比較一下,輪子的運動模型與衛(wèi)星的運動模型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
在解釋時,運用學生提出的觀點是擴展學生觀點的很好方法.例如,教師:“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是否就是由萬有引力提供呢?按照某學生的觀點:不是完全由萬有引力來提供的,如果這樣,赤道上的物體就成為一顆貼著地球表面運行的理想衛(wèi)星了.還有,按照另一學生所說: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應該是由萬有引力的一個極小分力來提供,而另一個分力是物體受到的重力.這兩位學生都回答得很好,說明他們都已經(jīng)看到了問題的本質(zhì).”教學實踐可以證明,教師在講解問題時,若能機智、巧妙地利用學生的觀點,將會帶來很多教學上的好處.若是正確的觀點被教師引用了,學生會感到一種成就感或自豪感,自然會激發(fā)他們積極思考和發(fā)言的興趣.假若觀點是錯誤的,如果運用得當也可以化弊為利,學生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教師的關注與重視.
學生在討論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時,教師需要探明學生的確切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探明學生的觀點是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追問探詢的一種反應策略,教師需要提出具有洞察力的問題,使學生超越表面性的、初次作出的回答,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探明學生的觀點與擴展學生的觀點最大的不同是:擴展學生的觀點時,教師補充學生的觀點;探明學生的觀點時,讓學生自己補充自己或他人的觀點.
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解釋學生使用的一個術語,或者用其他的詞語重新描述學生的回答,然后,要求學生重新給出更清晰的回答.可以這樣問:你是什么意思?你能使用其他的詞語使你的意思更清楚嗎?你能進一步解釋嗎?你用……一詞是什么意思?下面的對話,可看出是教師在尋求學生更清晰的觀點.
教師:你認為重力做功具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當初位置與末位置確定時,物體無論沿豎直線、斜線和曲線這些不同的路線運動時,重力對物體做的功是相等的,都為mgh.
教師:答得不錯!你能不能換一種講法,講得再概括一點呢?
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新的創(chuàng)意說法后,如果教師還不能準確理解學生觀點背后的想法,以及教師需要將該學生錯誤的或者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過程展現(xiàn)出來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這樣說: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樣認為?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判斷?我不確定是否理解你的推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得到答案的?下面的一般對話是教師意在暴露學生原始的錯誤想法.
教師:如圖1所示,請你比較一下 a、b兩顆人造衛(wèi)星的線速度的大小.
圖1
圖2
學生:衛(wèi)星b的線速度大于衛(wèi)星a的線速度.教師: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呢?學生:我是憑直覺的,在外面的衛(wèi)星線速度就應該大一點.
教師: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學生:以前我們不是學過關于自行車輪子的轉動問題嗎?如圖2所示,小輪與大輪轉動角速相等,根據(jù) v=ω r可以得出,半徑越大,線速度就越大.
至此才明白,原來是學生把衛(wèi)星運動模型與自行車輪子的轉動模型進行了不恰當類比.
物理探究教學中,在學生作出猜想、假說時,教師要讓學生陳述支持猜想、假設的證據(jù),促使學生運用以前的知識經(jīng)驗對假設做出解釋,這樣才能體現(xiàn)猜想、假說的真正價值.另外,在學生表述一種觀點后,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就如何驗證或確定這個觀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足夠的證據(jù)加以論證.綜上所述,為了尋求支持學生觀點的證據(jù),教師可以這樣問:你的猜想有何依據(jù)?你是根據(jù)什么來提出這個假設呢?有哪些證據(jù)可以支持你的這個觀點?為驗證你的觀點,你打算怎么做?如果那是對的,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我們需要哪些證據(jù)來驗證我們的解釋?為驗證你的觀點,我們需要做哪些實驗?
學生的回答出錯是難免的.當學生出錯時,教師不必急于指出錯誤,說明正確答案.如果直接給出正確答案,可能會造成學生一聽就懂、一過就忘、一用就錯的情況.若能將錯就錯,創(chuàng)設糾錯情境,在錯誤結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繼續(xù)往前思考、推理,直至推出學生認為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謬的結果.讓學生通過自己教育自己,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獲得的知識就不是教師硬塞給他們的,而是理解了的知識,掌握得也就牢固了.例如,下面是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中的一段教學對話.
教師:在圖3的電路中如果干路電流 I增大,路端電壓U將如何變化?
圖3
學生:路端電壓 U將增大.
教師:我們先記住你的這個回答.再問,當電流 I增大時,電源的內(nèi)電壓U內(nèi)又將如何變化呢?
學生:根據(jù) U內(nèi)=Ir可知,電流 I增大,內(nèi)電壓 U內(nèi)也增大.
教師:那么,電流 I增大,路端電壓 U和內(nèi)電壓U內(nèi)都增大了.這樣有可能嗎?
學生:不可能,因為電源電動勢 E=U+U內(nèi)是恒定的,即內(nèi)外電壓之和應保持不變.
教師:這就說明我們以上判斷是有錯誤的.請想一想,究竟錯在哪里呢?
學生:我明白了,電流 I增大,路端電壓 U應該減小.我原來是按照U=IR來判斷,而沒考慮到R其實也要變化的.因為要使電流I增大,必須要減小變阻器R的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