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加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西湖岫特大橋為鶴崗至大連高速公路杏山至復興(省界)段中的一座擬修建在鏡泊湖南湖頭處的比較重要的橋梁。
杏山至復興(省界)段公路,是鶴大公路在黑龍江省境內的最后一段,于 2007年建成一級公路半幅。原有公路利用西湖岫大壩跨越鏡泊湖南湖頭,西湖岫大壩長 1 200m,大壩北側經過多年旅游開發(fā),形成南湖頭風景區(qū),每年有大量游客到此參觀游覽,路側分布著 20余家飯店、旅店。本次擴建應特別注意環(huán)境保護和景觀設計,使公路線形、橋梁和沿線設施等與自然景觀相協調,新建橋梁的建筑風格和路基邊坡的再處理要反映出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體現出時代氣息,追求優(yōu)美的結構形式和高質量的環(huán)境景觀,建成后能夠成為該地區(qū)的一道功能齊全、安全順暢、景觀優(yōu)美的風景線。
路線所跨越鏡泊湖自然水面近 1 200m寬,其兩岸為旱田及林地。該湖岸壁為碎石土,易沖刷。因該湖水流動量小,故岸壁演變較小。為保證不破壞原湖形狀,經與當地管理部門協商,擬采用特大橋跨越該湖。擬建橋梁處水下的地質狀況比較復雜,淤泥層厚度在 0~21m之間,淤泥層以下土層承載力變化也較大,由此可見本橋的基礎工程將占工程造價很大比重。
該橋位于西湖岫大壩右側約 200m,自然水面寬近1 200m。大壩左側為鏡泊湖水產養(yǎng)殖場水庫,右側為鏡泊湖。擬建橋梁處北岸地勢較低,南岸受大頂子山控制,故本次設計擬定了三個橋型方案進行比較,即 5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轉連續(xù)T梁、40 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xù)梁方案和主橋為(45+6×75+45)m連續(xù)鋼構、引橋為 40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xù)梁橋方案跨越鏡泊湖南湖頭。推薦方案:上部采用 26~5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轉連續(xù)T梁,橋梁全長 1 308.94 m,下部采用柱式墩,肋板式橋臺;鉆孔樁基礎。
表 1 大橋方案比較表
比較方案 1:上部采用 10×40+(45+6×75+45)+9×40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xù)梁 +變截面連續(xù)箱梁,橋梁全長1308.24m,下部采用柱式墩、空心墩,肋板式橋臺;鉆孔樁基礎。
比較方案 2:上部采用 34~40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xù)梁,橋梁全長 1 370.24m,下部采用柱式墩,肋板式橋臺;鉆孔樁基礎。
表 2 大橋方案比較表
由以上兩比較表可以看出,50m T梁結構:結構受力簡單明確,從技術上而言已是國內成熟技術。50m T梁方案的下部結構工程數量雖然比剛構方案的有所增加,但相對全橋工程數量而言,增加的數量所占比例不大。T梁方案工程造價較低,經濟實用。
主孔 T型剛構方案:結構外形美觀、輕巧,但受力復雜,施工工期長,下部結構工程在淤泥層較厚處樁較少,但總體工程總體造價較高,不太經濟。
40m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xù)梁結構:相對 T梁而言,上部建筑高度較小,抗彎扭能力好,施工危險程度低,但下部結構工程數量較大,造價較高。
通過以上比較,推薦跨越鏡泊湖南湖頭的西湖岫特大橋上部構造采用 5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轉連續(xù)T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