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華 吳 燕
咳嗽變異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癥狀或唯一臨床表現的特殊類型哮喘。臨床多以陣發(fā)性干咳為主訴。常因接觸煙霧、異味等物理、化學物質或氣候異常等誘發(fā),多在夜間、凌晨發(fā)作。常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而施以抗生素治療,多療效不佳,咳嗽癥狀無明顯改善。筆者近年來,自擬開郁止咳湯化裁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58例,療效滿意?,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3月-2009年6月重慶市中醫(yī)院門診患者113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8例,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齡7~68歲,平均44.2歲;病程1月至2年。對照組55例,男性23例,女性32例;年齡5~65歲,平均40.4歲;病程45d至2.5年。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1]入選病例均符合下列標準:(1)持續(xù)1月以上不明原因的咳嗽,在運動、冷空氣、異味及呼吸道感染時可誘發(fā)或加重。(2)體格檢查未發(fā)現陽性體征或僅有肺部呼吸音粗,胸部X片顯示正常或見肺紋理增粗。(3)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支氣管舒張試驗呈陽性。(4)使用單純止咳化痰藥、抗生素無明顯療效,用支氣管擴張劑或糖皮質激素有效,但停藥后短期內可復發(fā)。(5)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疾病。(6)均有不同程度采取抗炎、止咳、平喘等方法治療的病史。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酮替芬1mg,每日2次,氨茶堿0.1mg,每日3次口服。治療組自擬開郁止咳湯化裁:炙麻黃6g,杏仁 12g,荊芥 12g,防風 10g,黃芩 10g,款冬花 12g,百部 12g,桔梗 12g,法半夏 10g,瓜蔞殼 10g,陳皮 10g,五味子 6g,罌粟殼 6g,枇杷葉10g,每日1劑,水煎分服。兼見噴嚏、流涕者酌加川芎、辛夷花、蒼耳子;咳嗽伴氣緊、胸悶者酌加紫蘇子、厚樸;干咳劇烈者酌加川貝母,罌粟殼劑量可適當增加;咳甚伴小便失禁者酌加太子參、黃芪;咳嗽致夜不能眠者酌加酸棗仁、夜交藤。兩組均以1個月為1療程。
1.4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咳嗽及臨床癥狀消失,2周以上未發(fā)作。顯效:咳嗽減輕,夜間及晨起無癥狀,停藥后癥狀不加重。好轉:咳嗽減輕,夜間或晨起有輕度咳嗽,停藥后癥狀加重。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t檢驗及!2檢驗。
兩組療效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咳嗽變異型哮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長期慢性感染導致的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常出現不同程度可逆性氣流受阻而引起喘息、咳嗽等癥狀。本病臨床表現為刺激性嗆咳、痰少或干咳無痰,常遷延不愈。本病屬中醫(yī)學“咳嗽”、“痙咳”、“百日咳”、“哮證”等范疇??人宰儺愋拖c先天稟賦有關,常因感受外邪而發(fā)。因臨床癥狀以咳嗽為主要表現,故臨床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療,癥狀多無明顯好轉,既造成抗生素濫用,又不能緩解病情,反而增加患者用藥經濟負擔。
中醫(yī)學認為,哮證是一種經常發(fā)作性疾病,哮有宿根,宿痰內伏于肺是哮證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外邪、飲食、情感、勞倦、氣候變化等作為誘因,因觸動肺中伏痰,痰升氣阻而發(fā)病?!蹲C治匯補·哮喘》記載,“哮為痰喘之久而常發(fā)者,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惑,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fā)為哮病”??人宰儺愋拖鳛橐钥人詾橹?,哮喘之癥并不突出的特殊類型的哮證,其基本病機仍為外邪犯肺,肺氣失宣,引動伏痰,痰氣壅阻,當以宣肺平喘、化痰斂肺之法治之。
開郁止咳湯中麻黃、杏仁乃宣肺平喘之要藥,肺為嬌臟,宜宣宜降。麻黃與杏仁相配,輔以荊芥、防風,使外邪疏散,肺氣得宣,不致上逆,氣息方順,咳嗽自緩;咳嗽常因外邪引發(fā)伏痰,外邪伏痰郁而生熱,當以黃芩、款冬花、百部清宣肺氣,共呈化痰利咽止咳之功,使郁熱得清,肺復清肅;桔梗宣肺祛痰,法半夏燥濕除痰,二者合力,增強宣肺除痰之力,化解痰熱互結,利于肺氣宣暢,充分體現治咳必治痰的治療法則;瓜蔞殼、陳皮宣肺利氣寬胸,利于肺氣宣降;久咳傷陰耗氣,用五味子、罌粟殼、枇杷葉以益氣斂肺生津。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平喘、斂肺止咳之功效。本方的另一特點在于使用了斂肺止咳的罌粟殼。古代醫(yī)家認為,外感咳嗽不能使用強力的斂肺止咳藥,以免“閉門留寇”。筆者以為在本方中,有散寒平喘的麻黃,清瀉郁熱的黃芩,祛化伏痰的桔梗、半夏,使外邪、內熱、伏痰皆有出路,而使用少量罌粟殼既可發(fā)揮其斂肺止咳作用,而無“閉門留寇”之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堿為"腎上腺受體興奮劑,能夠抵制氣道炎癥細胞浸潤和炎癥介質釋放,從而緩解黏膜腫脹,改善咳喘癥狀,是被臨床和藥理證實的治療咳喘的主要中藥之一[2];黃芩具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可減少氣道的炎性反應[2];百部能緩慢持久地松弛支氣管痙攣,且能抑制咳嗽反射中樞,有一定的鎮(zhèn)咳作用及抗菌抗病毒作用[3];桔梗有明顯的祛痰鎮(zhèn)咳作用[4];半夏抑制咳嗽中樞,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與可待因相似但作用稍弱[5];瓜蔞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瓜蔞中分離得到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6];五味子的酸性成分有祛痰作用[7];罌粟殼俗稱大煙殼,具有一定的鎮(zhèn)靜和止咳作用,其主要成分為嗎啡、可待因、那可丁、罌粟堿等生物堿[8]。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本觀察表明,筆者自擬開郁止咳湯化裁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療效肯定,未見毒副反應,為大多數患者所接受,不失為治療該病的有效選擇。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7,20(5):261 ~267.
[2]周金黃,王筠默.中藥藥理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6,29,36,37.
[3]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194,1264.
[4]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49.
[5]李儀奎,姜名瑛.中藥藥理學 [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2:157.
[6]陰健,郭力弓.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 [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260.
[7]許志奇,彭國瑞,曾祥國,等.紅參、五味子防治小鼠慢性支氣管炎的實驗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2,8(6):28.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