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紅
不同年齡組H1N1病人臨床觀察及護理
康利紅
2009年3月,墨西哥暴發(fā)人感染豬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其更名為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為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我科2009年9月—2009年11月發(fā)熱病人明顯增多,且多數(shù)為H1N1病人,現(xiàn)將隨訪觀察的104例確診H1N1病人臨床特征、用藥、預后分析和護理策略進行分析,為臨床該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鑒。
1.1 對象 2009年9月 1日—2009年11月1日,在發(fā)熱門診每天連續(xù)抽取20個以發(fā)熱(體溫≥37.5℃)、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為主訴就診的門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人的發(fā)病情況,如臨床癥狀、伴隨癥狀、用藥情況、預后等進行臨床觀察及隨訪。每個被選取的病例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按照標本采集要求留取1份咽拭子進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檢測。從中選擇104例確診的H1N1病人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臨床觀察和隨訪。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方法 標本采集時向病人解釋,取得其配合。讓病人用清水漱口,然后讓病人張口發(fā)“啊”音,必要時使用壓舌板。取出培養(yǎng)管中的拭子輕柔、迅速地擦拭兩腭弓、咽及扁桃體。將拭子插入特制的病毒采集試管中,塞緊瓶塞。注明標本留取時間,及時送檢。采用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CDC)統(tǒng)一配發(fā)的咽拭子病毒采樣試管;同時做好記錄和標記;進行病毒檢測的標本采集后應立即放入-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標本運送過程中要保持低溫(冰盒或液氮),運送和保存期間應避免反復凍融。所有咽拭子均由北京市宣武區(qū)CDC通過咽拭子 RTPCR確定是否感染H1N1。
1.2.2 護理
1.2.2.1 輕癥病例 可安排居家隔離觀察與治療,指導病人注意休息、多飲水、加強營養(yǎng),密切觀察病情變化[1],及早應用抗病毒藥物。
1.2.2.2 重癥病例 應住院治療,疑似和確診病人應設獨立病房。對重癥病人,嚴密隔離、消毒及有效的防護措施是遏制病毒蔓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設置專門隔離病房,實行單人單住,嚴格禁止陪護、探視。醫(yī)護人員進入病房須穿隔離衣、褲、鞋及鞋套,戴橡膠手套、醫(yī)用防護口罩,操作時戴護目鏡。病房開窗通風,空氣消毒柜24 h開放進行空氣消毒。病人治療、護理及生活用品采用雙層黃色醫(yī)用垃圾袋封存,專人管理,用后集中處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用0.1%有效氯浸泡30 min后再倒入放有消毒劑的廁所。終末消毒處理方法:紫外線燈照射消毒1 h,開窗通風,物體表面及地面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被服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密封注明后,送往洗衣房集中處置。
1.2.2.3 病情觀察 入院后根據病情按護理級別給予不同護理。重癥病人30 min監(jiān)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1次,密切觀察意識、精神狀態(tài)、面色、呼吸情況,注意呼吸節(jié)律、頻率、深度、有無咳痰及痰液的性狀,尤其是有無胸悶、氣促等呼吸困難的征象,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報告,并積極配合處理,同時認真做好護理記錄。
1.2.2.4 心理護理 由于病人住院后與外界隔離,不但承受疾病的折磨,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社會、家庭壓力,心理比任何時候都脆弱,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悲觀和失望。護士應針對病人的個性化心理特征,主動與其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給予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導,解釋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并說明樂觀的情緒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促進康復。工作中熟練的技術操作,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溫和的語言,應急時的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床旁的關懷等都較大程度地提高了病人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緩解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加強基礎護理、生活護理: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鼓勵咳痰,不易咳出者給予超聲霧化吸入。高熱時,立即采用物理降溫,多飲水,更換干凈衣服。認真做好每天的晨晚間護理,及時送飯、送水、送藥,協(xié)助大小便,并督促病人戶外活動時戴口罩,常洗手,講衛(wèi)生。按醫(yī)囑準確用藥,觀察藥物療效,注意有無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飲食上多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及含抗氧化劑的新鮮蔬菜、水果,有利于增強病人免疫功能。
1.2.2.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 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分階段不失時機地講解該病的有關知識,如隔離的重要性、防護措施、衛(wèi)生常識,指導出院后自我護理措施,幫助病人進行角色轉換。加強營養(yǎng),合理鍛煉,隨訪的時間和方法,教育病人如何作社區(qū)宣傳。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1N1病人一般情況 共收集 H1N1確診病人104例,男53例,女51例,年齡最小12歲,年齡最大61歲,平均年齡 24.6歲。青少年組(年齡<18歲)29例,成人組(年齡≥18歲)75例。
2.2 不同年齡組H1N1病人臨床癥狀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H1N1病人臨床癥狀比較例
2.3 H1N1病人臨床癥狀持續(xù)時間、用藥、護理和預后 根據衛(wèi)生部H1N1診療標準,隨訪104例H1N1確診病人均痊愈,輕癥居家隔離病人未發(fā)現(xiàn)在社區(qū)傳播,重癥病人未發(fā)現(xiàn)交叉感染。使用達菲病人11例均為成人,使用抗生素80例,住院治療病人19例。不同年齡病人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病人臨床癥狀持續(xù)時間、體溫、抗生素使用、住院情況比較
我國從2009年5月發(fā)現(xiàn)第1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止目前北京市共確診7 949例病人。甲型H1N1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出現(xiàn)了下降。但我國許多地區(qū)逐步進入甲型H1N1流感的高發(fā)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對確診H1N1的病人進行臨床觀察和隨訪發(fā)現(xiàn),從發(fā)病年齡看,多為青壯年,平均年齡24.6歲,平均體溫為 39.00℃ 。在發(fā)病人群中,在校學生占較高的病例,可能與H1N1較強的傳染性和人群普遍易感有關,這與國內外的報道一致[2-4]。青少年組與成人組病人的臨床癥狀發(fā)熱、咳嗽、咳痰、惡心、嘔吐、腹瀉及全身中毒癥狀(頭痛、全身乏力、關節(jié)痛和全身酸痛)等,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H1N1感染不同人群臨床表現(xiàn)基本相同。臨床癥狀多以呼吸道癥狀為主。隨訪104例確診H1N1病人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11例(10.58%),較國內報道出現(xiàn)胃腸癥狀高[5]。104例H1N1病人中,出現(xiàn)呼吸道癥狀74例(71.15%),青少年組17例(58.62%),成人組 57例(76.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隨訪104例病人均痊愈。青少年組體溫為39.00℃±0.67℃,成人組體溫為38.87℃±0.5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均為中度以上發(fā)熱或高熱。發(fā)熱的持續(xù)時間3 d左右,兩組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國內外報道一致。成人組咳嗽、咳痰持續(xù)時間較青少年組明顯延長,確切的機制仍需深入研究。
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達菲的病人為11例(10.58%),提示H1N1病人發(fā)病過程存在自限性。臨床經過對癥治療,多數(shù)病人可自愈。多數(shù)病人治療過程中使用了清開靈、雙花口服液等清熱解毒中藥,中藥對H1N1的作用需深入研究,國內的一些研究也證實中藥的抗病毒作用。國內外的資料都顯示,多數(shù)輕癥病人臨床經過較溫和,使用達菲可以縮短病程[6,7]。隨訪104例病人抗生素使用率較高,成人組與青少年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病人血常規(guī)中性粒細胞增高,部分醫(yī)生認為病人可能合并細菌感染有關。加之部分病人出現(xiàn)肺炎,從臨床角度很難對病原學做出判斷,也會增加抗生素的使用。由于缺乏嚴格的臨床對照,很難對抗生素是否濫用做出判斷。
青少年組的住院率明顯高于成人組,成人的住院率與國內外報道的住院率基本一致,青少年組住院率增高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在 H1N1病例由輸入性病例轉向社區(qū)暴發(fā)流行過程中,學校無疑是H1N1暴發(fā)流行的重要場所,學生的發(fā)病率可能增高[8]。其次人們對H1N1的嚴重程度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將H1N1確診病人進行隔離治療,也是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嚴格要求,這可能是青少年住院增高的原因。
甲型H1N1流感目前沒有成熟的護理經驗,通過我科收治病人的護理、治療所取得的滿意效果,深深地體會到:①及時嚴密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是防止院內感染的重要措施;②認真學習,收集有關甲型H1N1流感護理的資料,制定一套有效的護理計劃并靈活運用于臨床是護理成功的關鍵;③規(guī)范的操作、精湛的醫(yī)療技術、精心的護理、特殊的關愛是使病人早日康復的要訣。④對H1N1病人的密切接觸者,盡早接種H1N1疫苗是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
[1] 王燕,陳敬芳,周亞紅.甲型 H1N1流感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9(2B):388-389.
[2] Bin C,Xingwang L,Yuelong S,et al.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3 early cases of influenza A pandemic(H1N1)2009 virus infectio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Emerg Infect Dis,2009,15(9):1418-1422.
[3] 白志軍,吳新偉,伍業(yè)建,等.廣州地區(qū)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檢出率與病程關系的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11):2313-2315.
[4] Dawood FS,Jain S,Finelli L,et al.Novel swine-prigin influenza A(H1N1)virus investigation team emergence of a nover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virus in humans[J].N Engl J Med,2009,11:725-728.
[5] Cao B,Li XW,Mao Y,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initial cases of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virus infectio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09,361(26):2507-2517.
[6] Komiya N,Gu Y,Kamiya H,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cases of influenza A(H1N1)v in Osaka prefecture[J].Euro Surveill,2009,14(29):19272.
[7] Liang M,Lye DC,Chen MI,et al.New influenza A(H1N1)2009in Singapore:The first ten adult imported cases[J].Singapore Med J,2009,50(6):581-583.
[8] Koliou M,Soteriades ES,T oumasi MM,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A(H1N1)vrius infection in children:The first 45 cases in Cyprus[J].Euro Surveill,2009,14(33):19312.
(本文編輯 張建華)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H1N1 influenza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Kang Lihong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3 China)
1009-6493(2010)6B-1555-02
康利紅(1967—),女,北京人,護士長,大專,從事感染科護理管理工作,工作單位:100053,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2010-01-26;
2010-05-20)
R184.6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1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