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煒碧
4例艾滋病病人母嬰阻斷護理干預和隨訪
麥煒碧
艾滋病(AIDS)母嬰傳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在懷孕、分娩或產后哺乳過程中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導致胎兒或嬰兒感染艾滋病病毒。近年來,我國艾滋病疫情持續(xù)上升,廣東省由于地處南方,流動人口較多,散發(fā)病例時有發(fā)生。據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qū)研究結果表明,在艾滋病高流行區(qū),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高達35%~50%,發(fā)病已轉向育齡婦女和兒童,育齡婦女和兒童是主要受侵害的人群[1,2]。因此,艾滋病母嬰阻斷是當務之急,而醫(yī)院是阻斷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重要場所?,F總結2007年—2008年在我院分娩的產婦中4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護理干預和隨訪經驗,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 4例產婦均為流動人口,年齡22歲~37歲,1例初產婦,其余3例為經產婦,均無婚前體檢和孕期正規(guī)產檢,于先兆臨產入院,3例行剖宮產,1例陰道分娩。4例檢測HIV抗體陽性及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二次復核確診為HIV陽性感染孕婦。胎兒娩出后阿氏評分、體重、身長等各項指標正常。
1.2 方法
1.2.1 產前(確診后)有關母嬰阻斷健康宣教內容 ①宮內傳播:艾滋病母嬰傳播可以發(fā)生于妊娠的任何時期,宮內傳播被認為是病毒通過胎盤實現的,艾滋病病毒可直接感染絨毛或通過破損缺口進入胎兒循環(huán),即為垂直傳播。②分娩過程中的傳播:分娩過程中的傳播是胎兒與含有病毒的血液和宮頸、陰道分泌物接觸造成的。在分娩前和分娩時經母體-胎兒循環(huán)的血性傳播,在宮縮時感染的幾率增大,此時胎兒的頭皮直接接觸母體宮頸陰道分泌物造成感染;若母體行會陰切開術,應用胎兒負壓吸引、陰道助產都會使胎兒皮膚或黏膜損傷,傷口直接接觸母體血液、產前分泌物而被污染。因此,明確傳播途徑,及時切斷感染過程,防止新生兒受損和感染。③產后傳播:產后哺乳是HIV重要的傳播途徑。乳汁中含有HIV,新生兒感染是乳汁內病毒通過口腔或胃腸道造成的。產后3個月內混合喂養(yǎng)感染艾滋病危險性比單純母乳喂養(yǎng)高,因混合喂養(yǎng)可能引起胃腸道損傷和炎癥反應,胃腸道損傷可增加感染機會。
1.2.2 產科護理的人性化關懷 避免歧視艾滋病病人和家屬并做好隱私保護;對艾滋病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提供咨詢和一對一護理;專職陪伴及用藥指導;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做好自我保護;協助醫(yī)生處理艾滋病產婦可能遇到的臨床問題;指導產后喂養(yǎng),告知最佳的喂養(yǎng)方式是人工喂養(yǎng);社會及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建檔、建卡、建制,與居住地和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立綠色通道聯系卡及上傳工作;向孕婦提供產前、分娩中及產后廣泛的、良好的護理咨詢和衛(wèi)生保健服務,包括生殖健康服務和醫(yī)療關懷,積極開展母嬰阻斷干預;產后康復及衛(wèi)生避孕指導;嬰兒護理,定期保健和相關艾滋病防治檢查指導。
1.2.3 產科干預 ①產前干預:許多HIV抗體陽性婦女在第1次產前檢查時被診斷出來,應立即進行VCT(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跟蹤服務,選擇妊娠結局(終止妊娠,繼續(xù)妊娠),提供后續(xù)阻斷治療、護理及對家庭、新生兒的支持。②產時干預:陰道分娩和雙胞胎中的第一胎有較高的感染危險,研究表明,在臨產和破膜前的剖宮產可以降低傳播的危險性;減少侵襲性操作,如盡量減少羊水穿刺、胎兒鏡檢查、胎兒頭皮電極、會陰側切術、產鉗或胎吸助產等操作;胎膜早破時間是影響母嬰傳播的獨立因素,破膜時間≥4 h,則母嬰傳播發(fā)生率為25%,破膜時間<4 h,則母嬰傳播發(fā)生率為14%;盡量縮短產程,產程延長,感染幾率越高;陰道分娩時可用氯己定沖洗或擦洗陰道,減少病毒含量。③產后干預:因產后哺乳可造成HIV垂直傳播,混合喂養(yǎng)更容易感染HIV,因此最佳的喂養(yǎng)方式是人工喂養(yǎng);提供常規(guī)產科、嬰兒護理的同時,更多的是咨詢和心理支持;分娩24 h內服用奈韋拉平 200 mg,每日 1次,共2周。其后,每日2次,療程 48周。
4例中1例行陰道分娩,另3例行剖宮產。術后1年定期母嬰保健及用藥預防(奈韋拉平),嬰兒每隔3個月復檢HIV抗體篩查試驗和確診試驗,并定期行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詳見表1。
表1 4例HIV感染母親所生嬰兒預防用藥及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情況
早在10年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指出:“艾滋病對世界造成的威脅不亞于讓恐怖分子獲得核武器……”。人類正面對著兩個威脅:恐怖分子和艾滋病,與恐怖分子相比,艾滋病在過去1年里奪走了更多人的生命。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艾滋病防治是關系我中華民族素質和國家興亡的大事。各級黨政領導需提高認識,動員全社會,從教育入手,立足預防,堅決制止蔓延勢頭”。由此可見,對艾滋病的防治世界各國已引起足夠重視。據王怡紅等[3]報道,在未進行干預的情況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高達15%~45%,流行趨勢相當嚴峻,并且感染者以年輕人為主,女性呈逐年增多趨勢,因此,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措施迫在眉睫。
經對4例艾滋病病人母嬰阻斷產科干預和隨訪,體會到:①建立保健服務措施,對確診為抗HIV抗體陽性的孕產婦提供預防AIDS母嬰傳播相關信息,幫助其分析感染狀況,由本人及配偶知情選擇終止妊娠,并填寫選擇妊娠結局知情同意書,如同意終止妊娠者提供流產服務和引產指引,給予有效的避孕指導;對發(fā)現抗HIV抗體陽性的孕產婦進行預防AIDS母嬰傳播服務及追蹤觀察,給予抗HIV抗體陽性孕產婦及其所生嬰兒提供免費阻斷藥物,嬰兒實行人工喂養(yǎng),從而減少AIDS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對HIV感染的孕產婦進行認真、細致、耐心的咨詢工作,從心理、生理、道德上給予她們坦誠、親切對話,鼓勵她們自尊、自愛,樹立對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珍愛配偶及子女,做好自我防護措施,護理人員必須與她們建立一種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關系,使其配合跟蹤隨訪工作。對繼續(xù)妊娠者,加強孕期保健,動員其住院分娩,提供免費抗HIV藥物,用藥前填寫“服用藥物知情同意書”,對同意者立即采取后續(xù)預防AIDS母嬰傳播相關措施(母嬰服用抗HIV藥物、剖宮產、嬰兒實施人工喂養(yǎng)),讓陽性孕產婦在一種關愛、尊重、不被歧視的環(huán)境中自覺自愿地接受母嬰阻斷服務[4]。②有關抗HIV用藥方法的選擇:產婦臨產后服用奈韋拉平200 mg,若孕婦服用24 h仍未分娩,則于臨產后給予重復劑量奈韋拉平200 mg;若選擇剖宮產,應在手術前2 h服用奈韋拉平200 mg,新生兒在出生后1 h內服用奈韋拉平2 mg/kg,最大量不超過6 mg,對有嘔吐的新生兒須重新服藥1次[5]。③有關追蹤管理和干預的方法:對抗HIV陽性的產婦和嬰兒進行追蹤管理,采取干預措施,產后嬰兒進行人工喂養(yǎng),避免混合喂養(yǎng),并指導人工喂養(yǎng)知識,產后嬰兒無異常情況即按常規(guī)進行預防接種,滿月后每月定期對嬰兒體檢,了解生長發(fā)育情況,預防接種計劃免疫疫苗,領取免費奶粉時做好痕跡管理工作[6]。嬰兒滿12個月和滿18個月后分別采取2種快速試紙進行抗HIV抗體檢測,必要時進行抗酸鑒定檢測[7]。本組 4例陽性孕產婦所生嬰兒通過實施上述預防AIDS母嬰傳播措施,到檢測時間4例嬰兒無一例HIV感染,說明預防AIDS母嬰傳播的產科干預措施和隨訪工作是切實有效的,是降低AIDS母嬰傳播的有效途徑。
[1] 王怡紅,蘇穗青.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44.
[2] 梁建慶.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婦的母嬰阻斷及嬰兒家庭護理[J].全科護理,2008,6(11C):3055-3056.
[3] 王怡紅,蘇穗青,方利文.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干預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5,20(4):415-416.
[4] 雷放,顧容清.孕期藥物治療降低人免疫缺陷病毒母嬰傳播 72例[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10):622-623.
[5] 劉利容,宋濤,劉冰,等.HIV抗體陽性孕產婦母嬰阻斷措施實施情況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8,24(4):246.
[6] Breen RAM,Lipman MCT,Johneon MA.Increased incidences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 coadminisration of stavudine and isoniazid in HIV-infeeted individuals[J],AIDS,2000,14(3):615.
[7] De Pinho AM,Santoro-Lopes G,Harrison LH,et al.Chemoprophy-Laxis for tuberculosis and survival of HIV-infeeted patients in Brazil[J].AIDS,2001,15:2130.
(本文編輯 李亞琴)
Mother-infant interrup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follow-up of 4 cases with AIDS
Mai Weibi
(Maternal and Children Medical Center of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510180 China)
[目的]探討艾滋病病人母嬰阻斷產科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對臨床收治的4例艾滋病孕產婦在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過程中實施母嬰阻斷護理措施,加強艾滋病知識宣教和咨詢及人性化護理,避免子代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結果]4例艾滋病產婦所生嬰兒,經過18個月觀察和血標本檢測,抗HIV抗體均為陰性。[結論]產科護理干預和護理工作的人性化是阻斷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重要手段。
艾滋病;母嬰阻斷;產科護理
R473.71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19.022
1009-6493(2010)7A-1738-02
麥煒碧工作單位:510180,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2009-11-16;
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