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寧
(長沙市第四醫(yī)院 湖南長沙 410006)
外科醫(yī)生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危職業(yè)[1],攜帶HBV的手術患者是這種感染的主要來源。其攜帶的HBV傳染性直接和外科醫(yī)生職業(yè)感染的危險性相關。因此,正確評價手術患者中HBV感染的特點和傳染性是制定有效防護措施的前提。
(1)檢測對象:992例連續(xù)入院的手術患者,男605例,女387例,年齡4~85歲,平均41.0歲。均無肝炎病史,血清ALT正常。入院時各取空腹靜脈血3mL,分離血清于-40℃保存?zhèn)溆谩?2)HBV血清學標志(HBVM)檢測:使用ELISA法檢測每份血清HBsAg和HBeAg。(3)套式聚合酶鏈反應(n-PCR)檢測HBVDNA:使用n-PCR檢測所有HBsAg陽性患者和100例連續(xù)入院的HBsAg陰性患者(HBsAg 陰性組)血液HBVDNA,試劑盒來源、引物特點及操作方法見參考文獻[2]。(4)n-PCR極量稀釋法檢測HBV感染劑量:將n-PCR檢測HBVDNA低限作為一個HBV感染劑量(ID),以PBS液將HBsAg陽性血液作10倍系列稀釋,直到n-PCR檢測HBVDNA陰性,將其終末陽性的稀釋倍數(shù)作為HBV的ID數(shù)值,以此數(shù)值作為HBV傳染性或病毒濃度的指標。感染劑量的數(shù)值比HBVDNA的拷貝數(shù)低2個log/mL。(5)HBV傳染性評價標準:血清病毒水平≤100ID/mL者看作復制靜止,≥107 ID/mL者看作高水平病毒血癥,≥102ID/mL的HBeAg 陰性患者看作存在HBeAg陰性變異株[3]。(6)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χ2和t檢驗。
(1)HBVM檢測:在992例外科患者中檢出156例HBsAg陽性,其中HBeAg陽性31例(HBeAg 陽性組),HBeAg陰性125例(HBeAg陰性組)。(2)HBV經(jīng)手術傳播的感染閾值:HBV經(jīng)單層手套感染的閾值為105 ID/mL,經(jīng)雙層手套感染的閾值為106ID/mL,雙層手套僅能使HBV的傳染性下降1個對數(shù)級。(3)HBVDNA檢測結果比較:HBeAg陽性組的HBVDNA陽性率(100.00%)顯著地高于HBsAg陰性組(9.00%)(χ2=92.39,P<0.005)和HBeAg陰性67.20%(χ2=13.79,P<0.005),而后2組間也有顯著性差異(χ2=77.60,P<0.005)。(4)HBV傳染性范圍:HBsAg陰性組、HBeAg陰性和陽性組患者中的HBV傳染性范圍分別為0~104、0~106、102~109ID/mL。(5)HBV傳染性比較。
表1 各組患者HBV傳染性比較[例(%)]
研究提示,人類的多種體液及排泌物可以排泌HBV,體液及排泌物交流與污染,是HBV的重要傳播途徑;接觸含有HBV的體液及排泌物,致使HBV經(jīng)過接觸部位的損傷入血,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徑,尤其在嚴格安全用血、嚴格血液制品安全、嚴格應用一次性穿刺、注射、輸液用具等的情況下,此途徑可能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徑。
[1]岳峰,徐良珍,陳錦華.醫(yī)院工作人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調(diào)查[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2,9(4):345.
[2]楊歲虎,楊雙旺,孫佩,等.套式PCR極量稀釋法評價外科HBsAg攜帶者血液的傳染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5):39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