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雄,王 彥,錢桂生,王長征,李 琦
(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新橋醫(y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重慶400037)
哮喘急性發(fā)作是導致哮喘患者急診就診和住院的最常見原因,也是導致哮喘患者治療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1]?;颊咝枰?jīng)常急診就診和住院治療反映了患者哮喘未得到良好控制。本研究就214例急性重度持續(xù)性哮喘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者共214例。其中男86例,女 128例,年齡18~76歲,平均(43.53±12.80)歲;患病時間1個月至67年,平均患病時間(15.23±12.65)年,其中患病時間小于 1年的患者占 4.2%;1~5年占18.2%;5~10年占13.1%;10~15年占22.0%;15~20年占9.8%;20~25年占12.2%;大于或等于25年占20.6%。另外成人發(fā)病的患者占72.0%,兒童發(fā)病占16.4%,青春期發(fā)病的占8.4%,兒童期發(fā)病,青春期自愈但成年后再次發(fā)病的患者占3.3%。本組患者中,女性患者均無吸煙史;男性患者有36例有吸煙史,占36.7%,吸煙的量 8~60包/年。合并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占3.47%。有明確哮喘家族病史的患者占6.5%。危重度發(fā)作患者占12.2%,重度發(fā)作占40.2%,中度發(fā)作占40.7%,輕度發(fā)作占7.0%。見表1。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分析的指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過敏史、吸煙史、吸入激素情況、發(fā)作嚴重程度、合并癥、并發(fā)癥、住院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各個臨床指標等進行描述統(tǒng)計,結(jié)果以±s表示。
過去治療情況。病史中詳細記錄緩解期治療情況患者數(shù)159例,其中緩解期未行任何治療46例(28.9%),長期使用不明成分藥物治療38例(24.0%),規(guī)律使用吸入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長效 β2激動劑(long acting β2-agonist,LABA)治療 28例(17.6%),長期使用氨茶堿治療 16例(10.1%),長期使用抗白三烯藥物治療13例(8.2%),使用其他藥物治療11例(6.9%),規(guī)律使用ICS 7例(4.4%),見表1。
表1 住院患者一般情況[n(%)]
表1 (續(xù))住院患者一般情況[n(%)]
哮喘患者需要急診就診或住院治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哮喘未得到有效控制。本組患者中,危重度發(fā)作患者占12.1%,重度發(fā)作占40.2%,中度發(fā)作占47.7%。重度到危重度發(fā)作患者占52.3%,說明大部分患者發(fā)作時較為嚴重,是導致患者住院治療的直接原因。
過去的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1-2],治療順應性/依從性差是影響哮喘控制的最主要原因。本組患者中,僅22%患者規(guī)律使用ICS+LABA或單用ICS治療。這部分規(guī)律使用ICS+LABA或單用ICS的患者使用時間最長的也只有6年。雖然1995年GINA方案已經(jīng)開始在全球推廣,中國在1997年也制定了哮喘定義、診斷、治療、療效判斷標準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但是,本組患者中仍有78%的患者未規(guī)律使用ICS+LABA或單用ICS治療,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中國對方案的推廣力度不夠,與相關(guān)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3];另外,本組部分患者曾多次在本科住院,但出院后部分患者也未能堅持使用ICS治療,也反映了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順應性較差。本組病例由于對患者吸入激素的量記錄不完整,因此,對ICS的量無法進行準確評估,但部分記載完整的資料(16例)顯示,每日 ICS用量小于或等于200 μ g BDP或等效劑量的其他ICS的患者5例(31.3%);200~500 μ g的4例(25%);大于500 μ g 的7 例(43.8%)。 說明即使規(guī)律應用ICS治療的患者,大部分使用ICS的量仍低于中國和GINA推薦的重度持續(xù)哮喘的ICS用量[4-5]。過去的研究證實,規(guī)律使用ICS治療能顯著降低患者急診就診或住院次數(shù)、降低患者哮喘發(fā)作的嚴重程度。因此,本組大多數(shù)患者哮喘嚴重發(fā)作和需要住院治療與患者未得到規(guī)范治療,導致患者氣道炎癥未得到控制。
氣道重塑是導致哮喘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6]。氣道重塑與哮喘的嚴重程度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氣道重塑越明顯,患者PEF變異率越高、FEV1越低。本組患者中患病時間大于或等于10年的患者達64.5%,高達28.9%的患者未進行任何治療,因此,患者氣道炎癥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氣道重塑的發(fā)生,進而導致患者哮喘控制不佳,是本組患者哮喘嚴重發(fā)作和需要住院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組患者中,女性患者無 1例有吸煙史,男性患者有36例有吸煙史,占36.7%,而且,患者吸煙的量最少的也達到8包/年,最多達60包/年。過去的研究顯示,吸煙能導致肺功能下降,同時,吸煙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男性患者長期大量吸煙可能是導致哮喘嚴重發(fā)作和住院的因素之一。
[1]Dales RE,Schweitzer I,Kerr P,et al.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r asthma[J].Thorax,1995,50(2):520.
[2]林科雄,王長征.“難治性哮喘”的特點及機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25(5):451.
[3]程曉明,黃英,顧順華,等.重慶市4家醫(yī)院173例患者哮喘治療狀態(tài)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7,36(13):1301.
[4]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NHLB I/WHO Workshop report[M].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2009.
[5]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
[6]Kumar RK.Understanding airway wall remodeling in asthma:a basis for improvements in therapy?[J].Pharmacol Ther,2001,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