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彥,劉麗利,胡 波,任 ,王福霞,荊竹筠
(煤炭總醫(yī)院 兒科,北京100028)
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常規(guī)已逐漸替代了傳統(tǒng)的手工檢測,關于兒童的正常參考范圍的調(diào)查報告很多,但1歲以內(nèi)嬰兒大樣本的檢測未見報道,本文用血細胞分析儀測定了189例3-7月正常嬰兒的血常規(guī),現(xiàn)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我院兒童康樂之家定期體檢的健康嬰兒189例,男98例,女91例,其中3月-33例,4月-49例,5月-39例,6月-30例,7-月38例。最小年齡3月5天,最大年齡7月17天。
1.2試劑與儀器使用日本SYSMEX XS-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
1.3方法由檢驗技師于嬰兒無名指采集末梢血20 μ l,立即測定 。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
189例嬰兒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淋巴細胞比例(LYM)、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血小板(PLT)結(jié)果見表1,各項測定值以s表示。每月齡一組,分為 5組,組間進行方差分析比較,并與實用兒科學第7版嬰兒血常規(guī)正常值參考范圍(正常參考)比較,各項結(jié)果均采用目前通用的國際單位。將189例嬰兒中白細胞、血小板正常、異常的例數(shù)(百分比)列于表2,其中淋巴細胞比例>0.6、血小板計數(shù)>300×109/L各分為三個不同層次,見表2。
表1 189例健康嬰兒血常規(guī)檢測結(jié)果(s)
表1 189例健康嬰兒血常規(guī)檢測結(jié)果(s)
注:*P<0.05**P<0.01③④⑤⑥⑦分別代表與3月-、4月-、5月-、6月-、7月-組相比較
3月-n=33 4月-n=49 5月-n=39 6月-n=30 7月-n=38 F值 正常參考值WBC(×109/L)9.13±2.58 9.39±2.82 10.12±3.20 10.61±2.82**⑦ 8.19±2.19*④⑤ 3.890 11-12 NEUT 0.24±0.08 0.24±0.09 0.25±0.11 0.25±0.08 0.25±0.10 0.1020.31-0.40 LYM 0.70±0.07 0.70±0.13 0.69±0.11 0.69±0.09 0.64±0.12*③④⑤ 1.8010.40-0.60 RBC(×1012/L)3.97±0.40**⑤⑥⑦ 4.19±0.31*③ 4.28±0.41*⑥⑦ 4.51±0.38**④ 4.49±0.28 13.588 4.0-4.3 HGB(g/L)109.30±10.22 110.10±17.24 110.82±11.621 14.77±9.131 17.89±8.22*③④⑤ 3.307 110-120 HCT 0.33±0.03 0.32±0.02 0.33±0.03 0.34±0.03*③④ 0.38±0.02**③④⑤⑥ 28.918 0.31-0.42 MCV(FL)82.24±4.53**④⑤⑥ 76.79±4.39 77.10±5.75 75.60±4.11 84.16±4.65**④⑤⑥ 23.201 80-94 MCH(PG)27.58±1.65**⑤⑥ 26.82±2.22*⑤⑥ 25.92±1.90 25.50±1.31 26.28±1.73*③ 6.549 26-32 MCHC(g/L)336.0±21.26 349.88±31.66*③⑤⑥ 336.67±21.55 337.26±10.9 3312.45±14.89**③④⑤⑥ 15.246 320-360 PLT(×109)398.88±120.40 385.73±94.10 385.67±113.58 426.37±111.74 364.08±108.38*⑥ 1.468 100-300
大量文獻表明,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時,采用靜脈血檢測其結(jié)果的精密度、準確度均優(yōu)于末梢血,但是由于小兒,尤其是嬰兒靜脈采血存在很大困難,而且許多文獻對靜脈血與手指血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析比較,認為手指血仍然可以使用[1],所以本文的檢測標本均為手指的末梢血,這樣更符合臨床實際。
血細胞分析儀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血常規(guī)檢測的質(zhì)量、精密度和效率,其正常參考范圍因種族、年齡、地域等有所不同,關于1歲以內(nèi)嬰兒正常參考范圍未見報道,本文檢測了189例正常嬰兒,因為此階段是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血細胞也會隨月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故我們按月齡分為5組,組間進行方差分析并與實用兒科學第7版嬰兒血常規(guī)正常值參考范圍[2]比較,結(jié)果顯示除中性粒細胞比例各組間無差異外,其它項目均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與正常參考范圍比較,紅系統(tǒng)的各項測定值均值大部分正?;蚪咏谡?而白細胞分類及血小板計數(shù)與正常參考值差異很大。
表2 白細胞及分類、血小板檢測值的分布
本研究中紅系統(tǒng)檢測顯示,3月嬰兒RBC、HGB略低于正常,而MCV正常,與該年齡段處于生理性貧血的恢復期相符。隨著月齡的增長,RBC、HGB、HCT逐漸增加,6、7個月明顯高于3、4、5個月,符合嬰兒紅系統(tǒng)的發(fā)育規(guī)律,4、5、6個月MCV明顯低于3、7個月,可能系因4-6月嬰兒鐵儲備已逐漸消耗,而尚未能從輔食中獲得足夠的鐵補充,故出現(xiàn)紅細胞體積減小。由以上結(jié)果可見血細胞分析儀在檢測紅系統(tǒng)方面是準確的,可以作為判斷嬰兒有無貧血、有無缺鐵的簡便易行的檢測方法。
白細胞檢測顯示,WBC均值都低于正常參考范圍,實用兒科學提供的正常參考范圍較窄,而白細胞受季節(jié)、生理狀態(tài)、外界刺激等多種因素影響,波動范圍較大,本文檢測結(jié)果,4-12×109/L有161例,占85.2%,處于11-12×109/L范圍內(nèi)僅18例,故正常范圍應設定為4-12×109/L。>12×109/L有28例,最高達20.2,這些嬰兒均無感染征象,疼痛刺激、哭鬧可使白細胞增高[3]。另外儀器檢測白細胞時,一些有核紅細胞、聚集的血小板、抗溶性紅細胞等也會造成白細胞的假性增高[4],可見臨床不能僅以白細胞增多即判定為細菌感染。
本組嬰兒中淋巴細胞比例>0.6占84.7%,其中0.7-0.8占46.9%,>0.8占 11.9%,中性粒細胞<0.31占81.5%,淋巴細胞比例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尤以出生前半年為著,7個月有所下降,淋巴細胞主要由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組成,二者承擔著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所以考慮淋巴細胞的增多可能與此階段嬰兒免疫系統(tǒng)處于發(fā)育階段有關。但有研究顯示儀器檢測3歲以下小兒白細胞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明顯低于3歲以上兒童,可能由于嬰幼兒期特殊的生理變化會導致儀器在檢查白細胞時的準確性不夠[5],所以儀器的檢測誤差也不能除外,有待于進一步進行此年齡段大樣本的血常規(guī)檢測,同時進行儀器與手工檢測作對比,以獲得1歲以內(nèi)嬰兒白細胞及分類的正常參考范圍,確定需要進行手工復檢的標準,以便于指導臨床。
血小板在嬰兒3個月達正常成人水平,以后相對穩(wěn)定,>400×109/L為血小板增多[3]。本組嬰兒中血小板明顯增高,>300×109/L占83.1%,其中>400×109/L占49%,最高達637×109/L。而這些嬰兒均無病理情況,故考慮儀器檢測誤差的可能性大。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中,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計數(shù)是在同一通道中進行,因此血小板的計數(shù)易受小紅細胞數(shù)量或紅細胞碎片的影響[6],施艷曾對儀器檢測PLT>300×109/L,86例標本,均值±標準差為487±32.5,進行手工復檢,結(jié)果為251±30.4[6]。本組嬰兒紅細胞體積小,且嬰兒取血困難容易過分擠壓造成紅細胞破碎,故血小板的異常增高可能與此有關,提示檢驗科在儀器檢測血小板異常升高時應進行手工復檢,以便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測結(jié)果,防止誤診或漏診。
[1]魏學文.不同采血方法對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結(jié)果的影響[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97,17(1):186.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684.
[3]魏書珍,張秋業(yè).兒科疾病的臨床檢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461-469.
[4]叢玉隆.血液學體液學檢驗與臨床釋疑[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4.
[5]張 蕾,汪 嘉,蔡 捷,等.兒童血常規(guī)檢測中手工白細胞分類的重要性探討[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8(6):90.
[6]趙江燕,錢厚明,吳亦宏,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結(jié)果的分析[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8,1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