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祖東 杜天平 魯英
膿皰瘡是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發(fā)生于兒童的一種傳染性較強化膿性皮膚?。?]。臨床可出現(xiàn)丘疹、膿皰、糜爛瘡面和膿痂,由于搔抓而形成自身接種,蔓延迅速,如果治療不及時,有可能繼發(fā)腎炎,并且容易在兒童人群中流行。選擇有效藥物治療,可縮短膿皰瘡的病程,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應用2%呋西地酸乳膏聯(lián)合0.05%黃連素溶液洗浴治療兒童膿皰瘡42例,并與單純使用2%呋西地酸軟膏治療兒童膿皰瘡38例對比,取得滿意療效。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兒童膿皰瘡患者均來自我科門診。入選病病例標準:①臨床表現(xiàn)典型,符合診斷標準[2];②年齡2~14歲;③無發(fā)熱,病程3~7 d;④1周內未用抗生素及免疫制劑;⑤最大單個皮損 <10 cm,全身皮損不超過5處;⑥細菌培養(yǎng)陽性;⑦自愿參與本試驗。治療組42例,平均年齡6.5歲,平均病程4.8d,皮損總數132處。對照組平均年齡6.7歲,平均病程4.5 d,皮損總數124處。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使用黃連素(四川亞寶光泰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0606040)0.1 g×5片碾成細粉末加入溫水1000 ml中40℃左右的溫水中溶解,溶液濃度1∶2000讓小兒坐在溶液中輕輕洗浴,注意不要擦破皰皮,15~20 min然后將身體輕輕揩干。再將適量2%呋西地酸乳膏(商品名:奧絡,香港奧美制藥廠)涂于創(chuàng)面表面,;對照組單純使用,適量2%呋西地酸乳膏(商品名:奧絡,香港奧美制藥廠)涂于創(chuàng)面表面。兩組均將藥物均勻涂于患處,3次/d,療程7 d,治療結束時再做細菌培養(yǎng)。表面有痂者先用生理鹽水去除,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抗生素。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后觀察,包括紅斑、丘疹、膿皰、糜爛、膿性分泌物和局部疼痛。平分標準按: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改善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為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退,改善率100%,細菌培養(yǎng)陰性。顯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積分下降60%以上,細菌培養(yǎng)陰性。有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改善,積分下降20% ~60%。無效為積分下降<20%或加重。細菌培養(yǎng)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兩組顯效率比較 χ2=11.18,P<0.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總有效率比較,χ2=4.84,P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1個療程結束時,治療組、對照組細菌培養(yǎng)均有1例陽性,其余均為陰性,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
呋西地酸抗菌機制是通過抑制核糖體的易位來干擾延長因子G,從而阻礙細菌蛋白的合成。這種獨特的作用機制避免了與其他抗菌藥物的交叉耐藥性,它通過抑制細菌的蛋白合成而產生抗菌作用,夫西地酸抗G+菌活性強,也可抗多種厭氧菌和其他幾種細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梭狀芽孢菌屬、棒狀桿菌非常敏感,屬梭鏈孢酸類抗生素[3],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抗菌活性作用很強[4]。黃連素為抗感染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不論在體內或體外,均能增強血液中白細胞吞噬作用[5],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明顯療效。本治療方法先用0.05%黃連素溶液洗浴使藥物與瘡面直接接觸,直接殺菌,且治療方法所用水劑,能減少創(chuàng)面滲出,保護創(chuàng)面不再受細菌侵入,對患兒無副作用,有見效快、療效好、經濟方便及實用等特點。因此2%呋西地酸乳膏與0.05%黃連素溶液洗浴治療膿皰瘡的療效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臨床使用方便,家長及兒童較易接受,價格低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4.
[2]趙辨.臨床皮膚病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36-337.
[3]畢新嶺,顧軍,溫海,等.夫西地酸軟膏治療細菌性皮膚病的臨床觀察.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9):546.
[4]楊銀梅,趙子文,劉朝暉,等.夫西地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9):1039.
[5]《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編全國中草藥匯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