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李 嵐,陳麗霞,黃國美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貴州貴陽550002)
消化性潰瘍是發(fā)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隨著非甾體類抗炎藥在臨床的應用,尤其是小劑量阿斯匹林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其相關性潰瘍發(fā)生率有上升趨勢。質(zhì)子泵抑制劑在NSAID相關性潰瘍的治療中療效確切,我們觀察新型的質(zhì)子泵抑制劑埃索美拉唑治療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潰瘍及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中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58例因腹痛伴嘔血或黑便住院患者,病前有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史(需大于1月),除外肝腎功能損害者,經(jīng)內(nèi)鏡檢查確診消化性潰瘍并行幽門螺桿菌(Hp)檢測,全部病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35~90歲,平均65.4歲。病程5天~6年,平均為6.5月;其中胃潰瘍1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例,復合性潰瘍6例;Hp陽性21例。對照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齡37~86歲,平均65.62歲;病程5天~8年,平均為6.6月;其中胃潰瘍15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5例,復合性潰瘍8例;Hp陽性19例。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靜脈滴注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40mg,每日2次;對照組靜脈滴注奧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40mg,每日2次。兩組靜脈用藥3d后改為口服制劑服20mg,每日2次共4wk。而對Hp陽性患者均改口服制劑同時加服阿莫西林膠囊1 g,每日2次和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共10d。青霉素過敏者未列入本觀察范圍。
1.3 療效觀察 1wk內(nèi)每日癥狀緩解情況,2~4wk癥狀緩解情況,4wk后復查胃鏡,觀察潰瘍愈合情況,4wk后潰瘍未愈合者繼續(xù)治4wk后復查。均于停藥后4wk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Hp根除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臨床癥狀觀察:A、 1wk內(nèi)治療前后出血、腹痛情況,48h內(nèi)未再出血、腹痛消失為顯效,48h未再出血、腹痛緩解或少量出血但腹痛消失為有效,48h仍有出血、腹痛無明顯好轉(zhuǎn)或出血停止但腹痛無緩解為無效。B、1wk后每wk觀察腹痛、惡心、反酸、燒心、腹脹、噯氣6大癥狀出現(xiàn)情況及發(fā)作頻率,無癥狀0分,癥狀輕微可忍受為1分,2分介于1~3分之間,癥狀顯著不能忍受需藥物控制為3分。發(fā)作頻率評分標準:無癥狀0分,癥狀3~4d或以上發(fā)作1次為1分,癥狀隔天發(fā)作為2分,癥狀每天發(fā)作為3分。同時觀察藥物不良反應、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②潰瘍愈合評定標準[1]內(nèi)鏡下觀察潰瘍愈合消失或疤痕形成,周圍炎癥消失為痊愈;潰瘍愈合但仍有炎癥為顯效;潰瘍面縮小>1/2為有效;潰瘍面無變化或縮小<1/2為無效。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30例,26例顯效(86.7%),3例有效(10%),1例無效(3.33%),總有效率96.7%,無效的1例為十二指腸球后壁巨大潰瘍并出血。對照組28例,23例顯效(82.1%),3例有效(10.7%),2例無效(7.1%),總有效率92.9%??傆行时容^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2.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B比較 (平均值)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治療前后比較
2.3 兩組胃鏡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后胃鏡療效
2.4 兩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比較 見表3
表3 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2.5 不良反應 治療組2例出現(xiàn)頭暈、頭痛,對照組2例出現(xiàn)腹脹、腹瀉。兩組均不需停藥,未影響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復查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fā)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其重要發(fā)病因素,PPI制劑的應用及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其復發(fā)率有下降。NSAID主要通過對消化道黏膜的直接損傷及抑制COX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而致消化道損傷。近年NSAID類藥物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中老年有心血管疾病及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人群的應用中多有時間長、反復應用的特點。NSAID相關性潰瘍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2],我院近年因其相關性潰瘍并出血入院患者也有上升趨勢,并多為中老年患者,大多無典型消化性潰瘍表現(xiàn),而出血發(fā)生率高。有學者觀察到埃索美拉唑在預防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胃黏膜損傷中的療效最佳,作用時間長,能夠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3]。我們對NSAID相關性潰瘍并出血患者應用埃索美拉唑治療,并與奧美拉唑進行了對比照觀察,結果顯示兩者在癥狀緩解率及潰瘍愈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在HP根除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根除HP能顯著降低潰瘍的復發(fā)率和增加潰瘍的愈合率[4]。埃索美拉唑是單一的S型異構體,與奧美拉唑或R型異構體相比,埃索美拉唑服后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我們觀察到其在NSAID相關性潰瘍的治療中療效顯著,HP根除率高,可能與其對不同基因型患者均有很好利用度有關,在CYP2C19homEM基因型患者,埃索美拉唑優(yōu)于奧美拉唑[5]。但因出血等因素我們觀察的HP感染率可能與實際感染率有所不同,進一步觀察1年及3年后HP再感染率及潰瘍復發(fā)率,可能更有助療效判斷。埃索美拉唑在HP陽性的NSAID相關性潰瘍患者的治療中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微,值得推廣。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1993.79-83.
[2]吳嘉,劉曉紅.非甾體抗炎藥物相關胃腸道損害及防治[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8,28(2):141-143.
[3]袁德新,呂成倩,馬驍.埃索美拉唑預防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胃黏膜損傷的臨床研究 [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0):1816-1818.
[4]Malfertheiner P.Megrand F.O morain C.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 cter Pylori in fection the Maastricht2—2000consensusReport[J].Aliment Pharmacia Ther,2002,16(2):167-180.
[5]張磊,許建明,梅俏,等.細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態(tài)性對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的影響[J].中華消化雜志,2009,29(9):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