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成功學”似乎成了提升職場能力的捷徑,但很多人把“成功學”誤解為“厚黑學”,難免讓中國職場烏煙瘴氣,反而影響了企業(yè)競爭力。
這個時代的浮躁,在中國職場表現(xiàn)尤甚。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職場文學占據(jù)暢銷書榜單半壁江山,例如一本《杜拉拉升職記》,已經(jīng)帶動了圖書、聽書光盤、話劇、電影、電視、服裝、鞋業(yè)、游戲、音樂劇、網(wǎng)絡劇、無線增值等多個領域,創(chuàng)造了3億元的市場價值,這一數(shù)字在未來3年有望達到10億。
一邊是各種“成功學”講座和培訓遍地開花。近期深陷學歷造假風波的成功偶像唐駿拋出一句“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志”,令國人不禁反思:一個人人追求成功的時代,居然會有如此丑陋的一面?這個時代成功的標準究竟是什么?
作為一個局外人,卡內基董事會主席、全球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CEO)彼得·韓鐸(Peter V.Handal)在上海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回答了成功標準的問題:“你自己感到快樂,并深深感染著周圍每個人。”這個在上世紀30年代就被戴爾·卡內基寫進《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系》一書中的“成功”定義,似乎并不是今日中國的主流答案。被譽為臺灣成功學大師的華文卡內基創(chuàng)辦人黑幼龍對《新民周刊》表示,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讓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成功學”似乎成了一條捷徑,但很多人把“成功學”誤解為“厚黑學”,難免讓中國職場烏煙瘴氣,反而影響了企業(yè)競爭力。
《新民周刊》:中國職場現(xiàn)在顯得十分功利,各種“成功學”著作大行其道,雖然像唐駿這樣的“成功學偶像”已經(jīng)倒下,但是大家還是希望“復制”成功人士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有人指出所謂的職場培訓很多都是騙人的,包括卡內基訓練,內容十分簡單,沒啥技術含量。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卡倫·霍尼和弗洛姆都曾用不屑的口吻指出,卡內基的書極少涉及認識自我,它們只是對如何處理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提出多少有點常識性的建議。
彼得·韓鐸:卡內基訓練不是基于美國文化,而是人性,人性是具有普遍性的(無論是阿拉伯國家或亞洲國家、歐美國家),而且很難改變。今年初我在意大利參觀羅馬競技場。兩千年前,羅馬皇帝增稅,民眾就在競技場抗議稅負過重;兩千年后的今天,人們仍然抗議政府課稅過重,人性就是這樣。
我們教的內容的確很簡單,但是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真正做到始終微笑、不批評、不責備和不抱怨等卡內基原則。中國職場現(xiàn)在的“成功學”狂熱會過去,但是健康積極的培訓是職場良性發(fā)展的潤滑劑。
黑幼龍:當我1987年在美國受訓卡內基時,以為是很高深的東西,想不到如此簡單,當時感到有些失望。卡內基并不是教新的或者聞所未聞的東西,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內容。《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系》一開始被翻譯成《人性的弱點》進入中國,這個譯名是有歧義??▋然皇呛窈趯W,因為在我們看來,虛偽是如同偽鈔一樣,有害于職場環(huán)境。
中國職場“成功學”大行其道說明有市場,從好的方面來說是大家求勝心切,但也可能讓很多不良培訓機構鉆了空子。
《新民周刊》:卡內基訓練進入中國大陸已經(jīng)第九個年頭了,你們覺得21世紀前10年的中國職場經(jīng)歷了哪些重要變化?
彼得·韓鐸:15年前,卡內基是不敢涉足中國大陸市場的,因為這里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還不夠。市面上有不少借用我們品牌的冒牌培訓,但都是曇花一現(xiàn)。我是1999年出任卡內基全球總裁一職的,那時美國以外的業(yè)務只占到30%。我注意到黑幼龍在臺灣的卡內基業(yè)務已經(jīng)開展12年且做得非常好。這促使我開展“面向全球,立足當?shù)亍?globalreach,localtouch)的全球戰(zhàn)略,現(xiàn)在的卡內基有55%的業(yè)務來自美國以外。中國大陸市場就在這一階段從無到有發(fā)展起來。
黑幼龍:我1987年把卡內基引進到臺灣,14年后才進軍大陸市場,因為那時的大陸職場整體上對培訓有了質的要求。9年來,我們在大陸的客戶一開始都是外資企業(yè),如上海通用、葛蘭素史克和強生,而如今本土企業(yè)也開始重視人才,來找我們培訓的日漸增多,如TCL,海爾和西子集團等。例如,紅豆集團的年產(chǎn)值從40億增長到230億元,總裁周海江深感管理壓力,他越來越重視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訓,請我們幫助企業(yè)良性增長。最近,周海江成為中國大陸區(qū)榮獲“卡內基卓越領導人獎”的第三人。
一方面,像周海江這樣的企業(yè)老總在中國大陸職場愈來愈多;另一方面,許多員工也愿意自我投資來提升自己。就拿我們卡內基訓練來說,去年在上海的增長率高達98%。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的卡內基訓練很多是政府買單,美國的培訓一般95%由公司報銷,而中國學員中50%-60%是自掏腰包的,自1993年以來,大中華區(qū)的卡內基訓練業(yè)績連續(xù)18年世界第一,可見中國職場人士的好學和壓力。
《新民周刊》:卡內基國際機構(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經(jīng)快100年了,仍是一個運作良好的家族企業(yè)。而家族企業(yè)的傳承近年來在中國也是一個熱點,改革開放以后私人企業(yè)如雨后春筍一般,而“富二代”的接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你們對職場中的富二代有何建議?
彼得·韓鐸:“富二代”問題不僅在中國存在,美國也是如此。我不是卡內基家族成員,但是目前公司里有5名卡內基家庭成員的參與,或在董事會,或在管理層。
我成為卡內基全球總裁有些偶然。我在高中時候曾念過《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系》這本書,要知道,這本書自1937年出版以來一直是美國最暢銷書的前100名。上世紀90年代,我開始做咨詢工作,卡內基就是我的客戶之一。戴爾·卡內基的女兒多娜·卡內基十分肯定我的工作,所以請我能夠為卡內基工作,我受寵若驚。她表示,卡內基是家族企業(yè),希望可以永遠傳承下去,但是只有10%美國企業(yè)能堅持到第三代。我知道中國也有這樣的問題,所謂“富不過三代”。多娜認為引進外界專業(yè)管理有利于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在我管理的11年間,卡內基的全球戰(zhàn)略十分成功,我們甚至在中東地區(qū)也有分支機構,而埃及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地區(qū)。當然,卡內基家族給予我充分的信任,我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當然,據(jù)我所知,美國家族企業(yè)培養(yǎng)“富二代”和中國不太一樣。一方面美國沒有“獨生子女”政策,所以一般有很多子女可以培養(yǎng),相當于“分散投資”,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不會過高;另一方面,美國父母會讓孩子從高中期間就在節(jié)假日到公司打工,類似于“學徒”,吃從最底層開始了解公司業(yè)務,我相信中國的富二代不太有這樣的機會,父母也舍不得。
黑幼龍:先撇開“富二代”問題,中國父母一向很舍得為孩子的教育花錢??▋然谥袊_設了青少年/大學菁英班,以前我們每年只開2個班,今年僅長三角地區(qū)就有15個班,因為經(jīng)濟增長后,教育投資更多。目前每年參加卡內基訓練的中國青少年就有將近5000人。
我認為臺灣企業(yè)家的孩子自己已經(jīng)有了接班的積極意識。例如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的孫子、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的兒子都是主動來參加我們的培訓,而當時我們并不知道他們的身份。目前,卡內基還沒有專門針對富二代的訓練班。但大陸富二代提升自我的意識也在逐漸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