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益萍 鄭文海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畜牧獸醫(yī)局 351100)
李治明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
水貂的體表性皮膚真菌病又稱脫毛癬是由多種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病原有須發(fā)癬菌和小孢霉菌等,體表真菌病是水貂的臨床常發(fā)病。由于近幾年養(yǎng)貂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種貂流動量大,而且青年貂一般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這就導致了引種時防不勝防。目前該病發(fā)病率較高,治療難度也很大,而且傳播迅速,難以根治,單純依靠某種藥物防治,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鑒于當前的形勢,筆者通過采用大群灰黃霉素拌料配以不同的藥物擦涂患部來研究水貂真菌病的綜合防制。
1.1 材料 由山東榮成某養(yǎng)貂場提供7組試驗水貂,灰黃霉素,水貂飼料,復方水楊酸苯甲酸擦劑,5%碘酊、膚靈、霉凈1號軟膏、康樂軟膏、咪康唑軟膏、百毒殺(濟南新星動物藥業(yè)公司生產)、石硫合劑、金碘(濟南新星動物藥業(yè)公司生產)。
1.2 方法 (1)試驗共分7組,均為臨床表現(xiàn)有真菌病癥狀水貂,共610只。(2)拌料將灰黃霉素以800g/t飼料的比例均勻拌入水貂日常飼料中。第一療程10d,間隔7d,再進行第二療程10d,共20d。(3)涂擦藥物以7種不同的涂擦藥物(見表1)每周2次涂擦病水貂患部。(4)消毒每周用百毒殺或金碘(1:500)與石硫合劑(1:60)交替噴霧消毒2次,每周用4%火堿進行場內外環(huán)境消毒。
表1 對比試驗方案
通過使用灰黃霉素大群拌料配以不同的涂擦藥物進行治療20d發(fā)現(xiàn),第1組的治療效果好,即以灰黃霉素750g/t飼料大群拌料配以10%水楊酸(足安)每周2次涂擦患部的治療效果最好,治愈率97.8%,復發(fā)率1.2%;第7組與第6組的治療效果次之,治愈率和復發(fā)率分別為91.2%、90.8%和3.6%、3.8%(見表2)。
表2 對比試驗結果
(1)可以看出每組病水貂的數(shù)目不同,這是因為7組試驗用水貂為來自同一養(yǎng)殖場的7個不同的水貂舍,鑒于水貂的生活習性,盡量避免外界客觀因素對治療效果造成干擾,故沒有將病水貂重新分組。
(2)同的涂擦藥物隨機分給7組試驗病水貂。大群防制用藥可以用灰黃霉素、制菌霉素、兩性霉素B、克霉凈等進行防制,根據經驗以灰黃霉素為首選藥物。
(3)可以看出第1組試驗用水貂的治療效果最好。雖然每組試驗用水貂的病水貂數(shù)目不同,但在治療期間每組試驗用水貂還是由原飼養(yǎng)員進行日常管理,盡可能的排除因日常管理的改變而導致治療效果有差異的可能。雖然病水貂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但以組為單位計算治愈率和復發(fā)率,因此對整個試驗結果沒有太大的影響。
(4)表2可以看出,第1組和第7組同樣用10%水楊酸涂擦患部,但治療效果卻不太一樣。這可能是因為百毒殺的消毒效果好于金碘,同時第7組試驗用水貂中幼水貂的數(shù)量多于第1組試驗用水貂中的幼水貂數(shù)量。
使用灰黃霉素大群拌料配以10%水楊酸涂擦患部治療水貂真菌病不僅治愈率高、作用快、復發(fā)率低,而且操作比較簡單、工作量小、成本低、用藥時間短、無副作用,適用于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場。
[1]徐鳳梅. 抗真菌藥物的臨床應用進展[J]. 哈爾濱醫(yī)藥,2009,(1) :48-49.
[2]陳江飛, 苗彩云, 朱素燕, 胡毅堅. 抗真菌藥伊曲康唑的臨床藥理學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09,(2) :153-157.
[3]陳加容, 桑展鴻, 趙洪鑒. 抗真菌藥物的使用分析[J]. 中國藥業(yè),2009, (8) :47-48.
[4]溫海波, 王震. 抗真菌藥物的研究進展[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4) :165.
[5]張浩, 孫敬英, 吳金玲, 王瑩瑩. 抗真菌藥物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09, (4) :150.
[6]曹琳, 許紅梅. 抗深部真菌感染藥物的研究進展及臨床評價[J].兒科藥學雜志, 2009, (3)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