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東,孫曉玉,劉力成,叢樹發(fā),王洪亮
(1.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xué)動物科技學(xué)院,黑龍江大慶163319;2.黑龍江省農(nóng)墾科學(xué)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38)
黑龍江墾區(qū)最新引進了加拿大飼用豌豆,并已試種成功。豌豆以18.96%~26.01%的粗蛋白水平和豐富的賴氨酸含量使其能與各種谷物飼料搭配出高蛋白且氨基酸互補平衡的日糧[1],豌豆和其他豆科植物一樣含有抗?fàn)I養(yǎng)因子,值得注意的是抗胰蛋白酶,但其濃度只有大豆的5%到13%[2],還未達到影響家畜健康和生產(chǎn)性能的程度。本文旨在探索飼用豌豆在我國肉牛飼養(yǎng)中的最適添加量,以其為我國肉牛養(yǎng)殖提供一定理論參考依據(jù)。
選用4頭2周歲,體重500 kg左右的肉用雜交公牛,安裝永久性瘤胃瘺,經(jīng)1個月恢復(fù)期,準(zhǔn)備試驗。
根據(jù)NRC肉牛營養(yǎng)需要(1996)[3]配制1.2倍維持需要的日糧,精粗比為1∶3,粗飼料選擇青貯玉米和玉米秸稈(干物質(zhì)比為3∶2),對照組(CG)為基礎(chǔ)日糧,試驗組一(LG)、試驗組二(MG)和試驗組三(HG)的精料中分別添加15%、25%和35%的豌豆。試驗日糧精料組成及其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本實驗采用4×4拉丁方試驗設(shè)計見表2,試驗與2009年8月~2009年10月完成,共分4期,每期預(yù)飼期為7 d,正試期5 d。
舍內(nèi)單槽栓系飼養(yǎng),準(zhǔn)確稱取15.5 kg粗料和1.7 kg精料于每日早8點、晚8點分兩次飼喂,自由飲水。同時注意觀察試驗牛采食和反芻情況,并做好記錄。
本試驗采用尼龍袋法(80 mm×120 mm;孔徑300目),試驗前對尼龍袋進行65℃烘干恒重。每個尼龍袋中加入待測飼料10 g。每3個尼龍袋固定在一起,于正驗期第一天晨飼前投入試驗牛的瘤胃腹囊中。分別在投入后2,6,12,24,48和72 h分別取出固定在一起的3個尼龍袋,用冷水洗滌數(shù)次,直至洗出的水無色為止,65℃烘干48 h。0 h的尼龍袋在37℃水浴鍋內(nèi)浸泡1 h,后與瘤胃取的尼龍袋同樣的方法處理。試驗期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直腸采糞,每次100 g左右,放入烘箱65℃烘干48 h,回潮24 h,裝袋待測。本試驗測定的干物質(zhì)(DM)、粗蛋白(CP)和酸性洗滌纖維(ADF)和中性洗滌纖維(NDF)的測定方法按《飼料分析及飼料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楊勝,1993)[4]的方法進行。鹽酸不溶灰分(AIA)的測定按照ISO5985:2002方法測定。
表1 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成分
表2 4×4拉丁方實驗設(shè)計
表3 各日糧表觀消化率
表觀消化率按照內(nèi)源指示劑法計算結(jié)果。應(yīng)用A(%)=(B-C)/B·100%公式計算待測飼料在瘤胃中不同時間DM 、CP、NDF和ADF的消失率。其中A為待測飼料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瘤胃消失率(%),B為待測飼料降解前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g),C為待測飼料降解后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g)。不同時間點DM、CP、NDF和ADF的動態(tài)降解率的計算。根據(jù)McDonald的動態(tài)降解模型[5]進行計算,該模型為:
P=a+b×(1-e-c(t))
P為t時間點的降解率;a為快速降解部分的比例(%);b為慢速降解部分的比例(%);c為b組分的降解速度常數(shù)(/h);t為樣本的降解時間。有效降解率(EDP)由公式EDP=a+b×c×/(c+Kp)計算得出,公式中的常數(shù)kp為瘤胃食糜的流通速率常數(shù),本文引用 Tamminga等的理論值[6],kp=0.03 h-1。
應(yīng)用來確定數(shù)學(xué)指數(shù)模型的降解常數(shù)a、b和c并對其進行最優(yōu)化處理,所得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使用SAS9.2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由表3可知,只有DM消化率各組之間有顯著的差異,CG和HG比LG和MG的DM消化率低,且差異顯著(P<0.05);與CG比,LG、MG和 HG的CP消化率分別提高了3.18%、4.02%和3.10%,但差異都不顯著,NDF消化率隨著豌豆添加量升高而有升高的趨勢,但差異都不顯著,與CG相比,LG、MG和HG分別提高了0.33%、3.15%和3.74%;LG、MG和HG的ADF消化率比CG分別高出了1.44%、5.48%和4.95%,但只有MG和 HG的ADF消化率與CG的ADF消化率差異顯著(P<0.05)。
表4 瘤胃消失率
表5 降解動力學(xué)參數(shù)和有效降解率
各組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失率見表4,LG的DM消失率在24 h顯著低于CG(P<0.05)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MG 48 h和72 h的CP消失率顯著高于CG(P<0.05),但與其他試驗組差異不顯著,NDF和ADF各組之間均無顯著差異。從趨勢來看CP和ADF的動態(tài)降解有隨著豌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趨勢但達到35%時反而會有所下降。由表5可知,LG和MG DM的b值和有效降解率顯著高于CG和HG(P<0.05);CG和HG的CP b值顯著低于LG(P<0.05),CG的c值顯著高于其他各組;NDF和ADF的降解參數(shù)和有效降解率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
由試驗可知,日糧不同豌豆添加量在 CP和NDF的表觀消化率上無明顯差異,LG和MG的DM的表觀消化率明顯優(yōu)于其他各組,說明豌豆對DM和ADF的消化率的提高有所幫助。
通過各營養(yǎng)成分的消失率分析可以知道,總體LG、MG和HG與CG的消失率無明顯的差別,DM消化率在24 h有所差別,但48和72 h都無顯著的變化,這與Jackman(2000)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7]。在48和72 h LG、MG和HG的消失率顯著高于CG(P<0.05),這可能與豌豆富含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有關(guān),這與Aguilera(1992)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8]。
LG和MG日糧的DM中慢速降解部分高于其他組,而快速降解部分和慢速降解部分降解常數(shù)相近,它們的有效降解率顯著高于CG和HG(P<0.05)。添加LG和MG的日糧蛋白質(zhì)慢速降解部分顯著增加(P<0.05),慢速降解部分降解常數(shù)顯著降低(P<0.05),各組之間的有效降解率無顯著差異。表明添加LG和MG的日糧可以較長時間內(nèi)為瘤胃緩慢的提供氮源,這與Corbett(1995)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9]。
試驗表明精料中添加 25%的豌豆最有利于肉牛對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代謝,這與Canadian Feed Peas Industry Guide(2003)的推薦量[10]相符也接近NRC肉牛營養(yǎng)需要(1996)的推薦值[3]。
豌豆在日糧中添加,不會降低肉牛的瘤胃降解能力和對日糧的消化能力,適量的添加會改善肉牛日糧的氮能平衡,增強肉牛對日糧DM、CP和ADF的消化能力,而過量的添加會影響瘤胃的消化能力,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豌豆在中精料中的最適添加量為25%。
[1]RHONE-POULENC.Animal Nutrition.Rhodimet nutrition guide[M].1993,Sixth edition.
[2]Gatel,F.Protein quality of legume seeds for non-ruminant animals:A literature review[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45:317-348.
[3]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Beef Cattle[M].Seventh Rev.Ed.1996.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133-170.
[4]楊勝飼料分析及飼料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M].北京: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1993.
[5]Mcdonaldi.A revised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of protein degradability in the rumen[J].Journal Agricultural Science,1981,96:251-252.
[6]Tamming S,Van Straalenw M,Subnel A P J,et al.The Dutch protein evaluation sy stem:the DVE/OEB-sy stem[J].Livestock P roduction Science,1994,40:139-155.
[7]Jackman.T he use of peas in dairy rations.Christensen,D.A.and A.Mustafa.2000[J].Advances in Dairy Technology.2000.12:293-302.
[8]Aguilera J F,Bustosm M and Molina E.The deg radability of legume seed meals in the rumen:effect of heat treatment[J].Anim.Feed Sci.Tech.1992,36:101-112.
[9]Corbett,R R,okine E K,et al.Effects of feeding peas to highproducing dairy cows.[J].Anim.Sci.1995,75:625-629.
[10]Dave Hickling,Ph D.Feed peas in cattle diets[M].Canadian Feed Peas Industry Guide,200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