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華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商丘 476100)
尖銳濕疣(condyloma accuminatum,CA)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性傳播疾病,該病治療方法雖多,但復發(fā)率高,筆者采用雷尼替?。≧anitidine)聯(lián)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預防其復發(fā),取得滿意效果。
收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的CA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17~51歲,平均38.6歲。病程2.1~7.0個月,平均2.3個月。均為門診患者,均經醋酸白試驗和(或)病理及HPV-DNA檢測確診。有婚外性接觸史者29例(80.56%)。所有患者于就診前1個月無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病毒及免疫藥物應用史,亦不伴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心、肝、腎疾病及其他傳染性疾病,女性為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治療及隨診期間無再感染史。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19例,對照組1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皮損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組21例,均為健康獻血人員,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齡19~42歲,平均28.8歲。
治療組: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下將疣體徹底切除或行激光治療,術后內服雷尼替丁150 mg,2次/d,口服,連用2個月;左旋咪唑 25 mg,3次/d,服 3 d停 4 d,連用 2個月。對照組:單純激光或手術治療,不服用任何藥物。分別在治療后0.5、1、2、3個月觀察并記錄患者情況,包括自覺癥狀、皮損數(shù)目、皮損大小、復發(fā)情況及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
人血IL-2酶標試劑盒購自法國Coulter公司,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分別測定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及正常組血清IL-2水平。
術后3個月評定療效。1次治療后皮損全部消退,呈正常皮膚,觀察3個月無新CA皮損出現(xiàn)者為痊愈。術后3個月內在原皮損處或其周圍又有新的CA皮損出現(xiàn)者為復發(fā)。
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經SPSS 12.0軟件分析,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19例中,痊愈17例(89.47%),復發(fā)2例(10.53%);對照組17例中,痊愈9例(52.94%),復發(fā)8例(47.06%)。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9,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fā)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隨訪結果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ollow-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s)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IL-2水平均低于正常組(P<0.05);治療組治療3個月后IL-2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對照組3個月后IL-2水平無明顯改善,結果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清IL-2檢測結果比較(x±s,ng/L)Tab.2 Comparison of serum IL-2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ng/L)
與正常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
治療組輕度腹瀉1例,男性乳房增大1例。血、尿、糞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無明顯改變。
CA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數(shù)學者認為HPV的感染與免疫缺陷、HPV類型及感染部位有關,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與CA的發(fā)生、轉歸關系密切[1-2]?,F(xiàn)行的眾多治療方法中,均以被動消除疣體為臨床治療目的,對亞臨床及帶毒感染者幾乎無法治療。因此,臨床治愈后復發(fā)是難免的[1]。據(jù)報道,國內復發(fā)率為1.5%~1.7%,國外為3.0%~9.5%[3]。機體免疫狀態(tài)對CA的發(fā)生、生長、消退及復發(fā)至關重要[1]。郭華陽等[4]對CA復發(fā)的病因學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再感染和隱性感染是其復發(fā)的重要原因,且CA患者存在T淋巴細胞亞群異常,Th/Ts比值降低,IL-2及干擾素水平下降,NK細胞活性低于正常。因此,在整個CA的治療過程中,提高細胞免疫力,對于其治愈及預防復發(fā)均有重要意義。雷尼替丁有免疫增強作用,可通過阻斷Ts細胞組胺H2受體,具有調節(ji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如調節(jié)混合淋巴細胞反應、IL-2的生成及NK細胞的活性等[5]。小劑量的左旋咪唑有調節(jié)細胞免疫功能作用,能使異常的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恢復正常,使T細胞增殖,產生淋巴因子,對巨噬細胞和粒細胞有增強其吞噬、趨化和溶體酶活力的作用[6],還可誘導T細胞產生干擾素(IFN),且其在血中形成的“抗病毒狀態(tài)”較外源IFN維持時間長[7]。高麗琴等[8]應用左旋咪唑涂布劑預防CA術后復發(fā)取得顯著效果,說明左旋咪唑治療CA療效可靠。筆者選擇36例CA患者,在排除常見復發(fā)原因的前提下,手術或激光去除疣體,然后給予雷尼替丁及小劑量左旋咪唑內服治療。經檢測證實,CA患者IL-2水平均較低,與報道一致[9-12]。給予雷尼替丁、左旋咪唑治療后,血清中IL-2水平明顯升高,其復發(fā)率為10.53%;對照組治療后IL-2水平無明顯變化,復發(fā)率達47.06%,說明雷尼替丁聯(lián)合左旋咪唑口服治療對CA患者有較強的細胞免疫調節(jié)作用和良好的臨床效果,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
[1]吳紹熙.皮膚性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282-287.
[2]黎志中.尖銳濕疣的免疫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1998,24(3):155-158.
[3]虞瑞光.肛門生殖疣國內外治療進展[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1,20(4):205.
[4]郭華陽,李文維,譚駿,等.聚合酶鏈反應及轉印雜交對尖銳濕疣復發(fā)的病因學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5,28(3):155-157.
[5]葉干運.性傳播疾病的診療與預防[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6:215-218.
[6]朱學駿,顧有守,沈麗玉.實用皮膚病性病治療學[M].2版.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8:88.
[7]姚楨.左旋咪唑的免疫藥理作用[J].日本醫(yī)學介紹,1983,4(1):9-10.
[8]高麗琴,張忠祥.左旋咪唑涂布劑預防尖銳濕疣術后復發(fā)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雜志,1999,13(2):100.
[9]吳敬英,陳麗珍,麥國洪.地恒賽聯(lián)合雷尼替丁治療慢性蕁麻疹56例療效觀察[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7(6):22-23.
[10]方平,張少明.地氯雷他定聯(lián)合桂利嗪與雷尼替丁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34):5123-5124.
[11]余克西,肖學義.地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143例臨床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雜志,2006,6(13):102-103.
[12]程喜平.尖銳濕疣復發(fā)狀況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