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觀眾批評春晚廣告插播過多的問題,春晚總導演金越做客某網(wǎng)站時說:“我覺得到目前為止它的廣告植入不是很多,另外植入是很自然的,沒有什么其他的生硬東西在里面。”金越的話顯然不能令人信服。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地說:“別在廣告中插播春晚。”
新聞不可“有償”,文藝節(jié)目同樣不可“有償”??稍诖酥?,筆者隱隱約約地也似乎見過“有償文藝”的影子,當時我就十分擔心,如果文藝節(jié)目中也摻雜進廣告,其藝術(shù)性能不打折,能不變味嗎?假如再蔓延開來,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被無處不在的商品信息包圍,我們還有沒有一個喘氣的空兒?不幸的事還是發(fā)生了,春晚節(jié)目不僅“有償文藝”,還公開說是“植入”,這可以說是央視為“有償文藝”開了惡例。從此,我們就很可能在文藝節(jié)目中屢屢“被廣告”了。
金越就廣告“植入”有一句話值得玩味:“沒有什么其他的生硬東西在里面,其實這是我們盡量避免的?!惫P者理解,一方面,“植入”只要不“生硬”就為合理;另一方面,“盡量避免”就可能出現(xiàn)“難以避免”。是不是為了廣告的“植入”和“不生硬”,文藝節(jié)目在編創(chuàng)時,就一切為了“植入”,一切圍繞“植入”,一切服從于“植入”呢?
廣告可以文藝,文藝絕不可以廣告,這應(yīng)該是個底線問題。一旦金錢綁架了文藝,還有多少藝術(shù)性和觀賞性呢?“本屆央視春晚可稱歷年最差”,或許就是“有償文藝”收獲的苦果吧。
(據(jù)《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