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軍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在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在教育教學應用最多的應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和互聯網資源共享。用好信息技術這門工具,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但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利弊同時存在的,所以作為教師應該準確把握。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是明顯的: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演示課件,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高效,節(jié)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物盡其用,提高教學效益;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直觀形象,學習知識輕松自如。通過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境,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高效。例如物理學科講解連通器的知識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船閘”模擬真實場境直觀講授學科知識難點就是成功的案例;合理使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優(yōu)控,教師可以將大量的信息帶給學生。例如在講授植物和動物分類知識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不僅克服傳統(tǒng)教學大量信息呈現的窘境,而且通過人機交互把知識點進行分類操作,舉一反三,使知識層次結構更清晰,學生更易掌握重點和難點,同時也解決了傳授知識的瓶頸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教學中使用不當,其負作用也是不可小視的。首先,一哄而上的多媒體教學必然會導致許多劣質多媒體課件的產生。很多教師為了把自己的教學和教育信息化接軌,在倉促的時間內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違背因材施教的課件,或者本身有缺陷的課件,不僅很難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甚至讓學生產生了知識上的誤區(qū)。這種課件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由于表現形式單一或結構層次欠妥的問題,易使學生產生大腦疲勞或似懂非懂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其次,過度使用或依賴多媒體教學也會失去教育真正的意義。無論授課內容是否適合,教師在課堂上一廂情愿的從頭到尾都是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失去了對教學應有的控制地位。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難以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容易造成學生對知識情感的僵化,失去教育的意義。
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難點,在設計多媒體教學經常加大信息量,導致教學節(jié)奏快,這樣難免重點不突出,信息過多過濫還會使學生無法跟上講課的進度,只能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缺乏思維的過程。并且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過多的動畫或視頻文件,也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
因此,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共享資源
1.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和教育類網站獲取信息。因特網是一個信息極其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世界,信息量大而廣,信息交流速度快,跨越時空限制,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共享,學生在網上可以隨意獲得學科知識的需求,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習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2.利用教育論壇加強學科知識交流。通過加入互聯網上相關學科知識的論壇,可以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學習知識,學生可以超越時空的制約,十分方便地進行學科交流和解疑,討論共同感興趣的知識,通過網絡學習知識可以避免了學生直面交流時的摩擦與傷害,從而為學生知識需求和信息獲取提供了嶄新的交流場所。
利用因特網就可以學習、研究乃至創(chuàng)新,這樣的學習最有效率。互聯網克服了傳統(tǒng)的差異性教學的缺點,極大的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網上可供學習的知識浩如煙海,這給學生進行大跨度的聯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領域,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yǎng)料。
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能夠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的最優(yōu)化;能夠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最佳情景,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而且也加強了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同時增大了課堂容量,加快了課堂教學節(jié)奏,提高課堂效率;從多種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開闊學生的視野;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然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雖然有諸多優(yōu)勢,但我們也不能走極端。我們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該建立在“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本、以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本”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