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泉居
高脂血癥作為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一直是近十年的研究熱點,但對于出血性腦卒中與血脂的關(guān)系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以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1],本文主要分析年輕腦出血患者的血脂特點,以期獲得對血脂異常與年輕人腦出血之間的關(guān)系的初步認識。
表1 年輕人腦出血組與對照組血脂各項比較(±s)
表1 年輕人腦出血組與對照組血脂各項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P<0.05。
?組別 例數(shù) 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載脂蛋白B100(mmol/L) (mmol/L) (mmol/L) (mmol/L) (g/L)腦出血組 75 1.68±1.57** 4.44±1.31* 1.26±0.33 2.49±0.87 0.95±0.68*對照組 67 1.11±0.26 4.13±0.74 1.25±0.31 2.41±0.76 0.76±0.42
表2 有高血壓的腦出血患者與正常血壓組的患者的血脂比較(±s)
表2 有高血壓的腦出血患者與正常血壓組的患者的血脂比較(±s)
注:與正常血壓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載脂蛋白B100(mmol/L) (mmol/L) (mmol/L) (mmol/L) (g/L)高血壓組 48 1.63±1.27 4.79±1.42 1.26±0.47 2.77±0.98* 0.96±0.53正常血壓組 27 1.89±1.53 4.46±1.05 1.21±0.19 2.24±0.73 0.93±0.61
1.1 一般資料 年輕人腦出血組收集于2003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內(nèi)科住院的腦出血患者7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證實。其中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齡(35.2±6.80)歲。對照組為同期住院的相同年齡組且經(jīng)頭顱CT或MRI排除腦血管疾病的患者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平均年齡(34.68±7.04)歲。所有受試對象均除外冠心病、肝、腎疾病、糖尿病等,病前1個月內(nèi)未服用降脂藥物。兩組年齡及性別具有可比性(P值均>0.05)。又根據(jù)有或無高血壓分成高血壓組和正常血壓組兩個亞組。
1.2 方法 病后1~5d內(nèi)抽取清晨靜脈血,當日測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總膽固醇(TC)、載脂蛋白B100(ApoB100)及低密度脂蛋白(LDL)。
2.1 年輕人腦出血組與對照組血脂各項比較 見表1。
2.2 有高血壓的腦出血患者與正常血壓的腦出血患者的血脂比較 見表2。
血脂主要由TC、TG、HDL和LDL等幾種成分組成,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血脂與卒中的關(guān)系目前尚不十分明確。本組資料中甘油三酯在年輕人腦出血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最為顯著,腦出血組甘油三酯顯著高于對照組,而甘油三酯又有很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提示甘油三酯通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影響腦出血的發(fā)生。對于膽固醇,近年曾有報道低膽固醇血癥是腦出血的危險因素[2]。本組資料中無一例膽固醇低于正常范圍,與之相反,有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高膽固醇具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尤其合并有高甘油三酯血癥時,因此本研究認為膽固醇可能通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增加腦出血的可能性。ApoB100能促進LDL進入細胞并被溶酶體分解,使細胞內(nèi)脂質(zhì)蓄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有高血壓的腦出血患者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于正常血壓的患者,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能與高血壓有關(guān),但高血壓組與正常血壓組的總膽固醇、載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酯的差異并不顯著,提示血漿中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100升高對年輕人腦出血的作用不僅是通過影響血壓來起作用,而且也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如加重動脈硬化等起作用,并構(gòu)成相對獨立的危險因素。
雖然在年輕人腦出血的病因中動靜脈畸形、動脈瘤與高血壓[3]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但血脂代謝異常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在可能是增加腦出血的危險因素,特別是目前有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包括血脂在內(nèi)的代謝紊亂有可能使腦出血在年輕人中成為較常見的疾病,因此控制年輕人的血脂水平對于預防腦出血具有積極意義。
[1]石興超,趙陽用.84例腦出血患者血脂情況分析[J].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4,7(6):35.
[2]Testai FD,Aiyagari V.Acute hemorrhagic stroke pathophysiology and medical interventions:blood pressure control,management of anticoagulantassociated brain hemorrhage and general management principles[J].Neurol Clin,2008,26(4):963-985.
[3]Linn J,Bruckmann H.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lin Neuroradiol,2009,19(1):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