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靜
在許多減肥者的眼里,BMI公式是最熟悉不過的了,但最近它卻因為誤差較大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懷疑。那么,對追求精致生活的現(xiàn)代人來說,在衡量體形是否標準時,哪些公式更值得我們信任?
1. 比磅秤更誠實的布洛卡公式——更適合亞洲人的公式
身高在165厘米以下者: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身高在165厘米以上者: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10
日本京都大學的專家在布洛卡公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下列計算公式:
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0]×0.9
公式用途:得出結果后,如果你的體重過重了,證明你一定存在3種情況——運動太少;高油脂食物攝入太多;對三餐以外的進食無節(jié)制。這時先別急著減肥,而要培養(yǎng)永恒的運動習慣,看看自己能不能成功減重。體重過重≠肥胖,這就是布洛卡公式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2. 比牛仔褲更誠實的腰圍指數(shù)(WC)——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積程度的最實用指標
測量方法:直立,兩腳分開30厘米~40厘米,用一根沒彈性、最小刻度為1毫米的軟尺,放在右腋中線胯骨上緣與第12肋下緣連線的中點(通常是腰部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環(huán)繞腹部一周,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在正常呼吸末測量腰圍的長度,讀數(shù)準確至1毫米。
公式用途:WC指數(shù)是判斷向心性肥胖最好的證據(jù),我們平時所看到的蘋果形肥胖、紡錘形肥胖都是向心性肥胖,女生如果超過了85厘米的標準,無疑已經(jīng)患上了向心性肥胖。
3. 比皮帶更誠實的腰髖周徑比(WHR)——能精準預測肥胖
腰髖周徑比是一個百分數(shù),它是腰圍WC指數(shù)除以臀圍(環(huán)繞臀部最突出點測出的水平周徑)
腰髖周徑比的合理比值是:女生0.75~0.80
公式用途:腰部對應的器官是腿,腰髖周徑比是從外部衡量腸道消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大部分肥胖的根源是消化問題,而腰部對消化的反應是很迅速的,長時間進食速度快、臨睡前進食等習慣都會導致腰髖周徑比大大超出0.80,最終引起全身肥胖。
4. 比鏡子更誠實的去脂體重(LBM)——檢查你減肥方式正確與否的公式
A=腰圍×4.15,B=體重(需要換算成磅,1公斤=2.2磅)×1.082
B-A=C
C+76.76=LBM去脂體重
公式用途:LBM是一個代表健康的指數(shù),如果你正在積極減肥中,減肥前后去脂體重應該是變化不大的;而如果LBM掉落得非常快的話,則會帶來疲勞、暈眩、掉發(fā),甚至疾病等負面影響。
5. 比內衣更誠實的乳軸度公式——計算乳房是否標準漂亮
乳軸度,由基底面(胸膛)到乳頭的升起高度,通常獲取這個數(shù)據(jù)要拿來和乳房基底直徑(胸部圓直徑)比較。一般而言,乳軸度比乳房基底直徑的1/2大就是美胸了。
公式用途:按照內衣設計師的標準而言,應該從乳軸和乳房直徑雙方面考量。
乳軸度2厘米~3厘米,小于乳房基底層直徑的1/2,屬于比較平坦的胸部;乳軸度3厘米~5厘米,約為乳房基底層直徑的1/2,屬于正常;乳軸高度在6厘米以上,大于乳房基底層直徑的1/2,基本屬于美胸皇后了。
乳軸度的結果對判定內衣是否合體也有很大幫助——穿上合適的內衣后,乳軸度應該會有1厘米~2厘米的提升(已計入內衣的厚度),如果此時乳軸度不變或者反而變小,那么你的內衣罩杯就存在過淺問題。
6. 比透視鏡更誠實的身體脂肪百分數(shù)公式
身體脂肪百分數(shù)=皮下脂肪厚度的總數(shù)/體重-去脂體重(LBM)
測一下手臂后方三角肌處、背部肩胛骨下端和腹部3個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毫米),就可以得出皮下脂肪厚度的總數(shù)。測量方法是一只手的拇指及食指相距3厘米,在測量部位將該處皮膚及皮下脂肪捏起,測量捏起的皮褶的厚度。
45公斤~55公斤身體脂肪20%為輕度肥胖,55公斤~60公斤是25%為中等肥胖,60公斤以上是45%為高度肥胖。身體脂肪百分數(shù)推算表(見文末)
公式用途:皮下脂肪肥胖比內臟型肥胖易減肥,如果你的皮下脂肪層比較厚,只要有氧運動強度足夠就可以直達苗條。
Tips:
全身比例計算公式
全身比例計算公式也是衡量體形是否標準的重要依據(jù),下面是幾則常用的全身比例計算公式:
1. 胸部:身高(厘米)×0.52~0.53
2. 腰部:身高(厘米)×0.37~0.39
3. 大腿:身高(厘米)×0.29~0.31
4. 腳踝:小腿肚(厘米)×0.59
5. 手臂:手腕(厘米)×1.7
6. 臀部:身高(厘米)×0.53~0.54
7. 小腿肚:身高(厘米)×0.2~0.21
(摘自《女報·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