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眼下,“低碳”、“綠色”等詞語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I钪姓務摰臒狳c話題之一。一位“低碳哥”從二兩小酒盅的刷牙杯,到離家就拔電器插頭;從出行即騎腳踏車,到使用低碳鉛筆……身體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竟然讓他一夜躥紅。
“低碳哥”體型較胖、身材魁梧,面容顯得老實憨厚,一副近視眼鏡增添了幾分書生氣,幾顆青春痘表明了他是80后,他們四個要好的同學大學畢業(yè)后合租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節(jié)儉是他多年來堅持的生活習慣,現(xiàn)已“低碳”成癖。
清晨“低碳哥”起床了,起床后天已經(jīng)亮了,他便沒有拉開燈,也不讓舍友拉燈,說看得見就別浪費電了。有一位舍友剛上完廁所,“低碳哥”忙叫別沖,我也要方便,等下我一起沖。如廁后,接著他拿起一個酒杯,你可別以為他有早晨喝酒的習慣,那可是他的刷牙杯,只見他裝一杯水,咪了一小口,吐出來后開始刷牙。然后再咪一點吐出牙膏泡,再刷,就這樣,他每天只要一盅水就能完成刷牙大任。接著洗臉,他的臉盆比別人的也小,洗臉的毛巾也小,他常常批評那些舍友的毛巾又大、又厚,這樣毛巾一放進去就“吃”了四分之一的水。別人笑話他是“不要臉”,他則笑大家“死要面子”。即使這一點洗臉水,他也不浪費,洗完臉后倒在一個水桶里,還要留著晚上洗腳。
一切準備就緒后,接著大家要上班了,他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出門,因為他出門前,要檢查一下水龍頭有沒有關(guān)緊,還要將房間里所有的電源拔掉,再看看同伴的收音機有沒有關(guān)掉,手機有沒有帶,如果再倒回來拿手機可是浪費大了。一切都沒有問題后,他再出門。
“低碳哥”與同宿舍的小郭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小郭每天乘坐地鐵上下班,而“低碳哥”則是騎自行車,單程大概需要一個小時。他認為騎車既能省錢,又能鍛煉身體,是最好的出行方式?!暗吞几纭彼T的自行車前后掛著三塊硬紙板,前面寫著“低碳生活,從哥開始”。在路上,他常會看到可樂瓶和礦泉水瓶,也會撿起來,收集到一定數(shù)量后,再賣錢。
晚上下班他一般都是自己做飯,因為在外面吃5元錢根本吃不到什么,自己花個5元錢可以吃很很好。下班回來的路上,他便去商店買菜,他買東西令人側(cè)目,比如西紅柿買1個、土豆2個、雞蛋2個……家庭主婦都說這樣的男人會過日子。原來“低碳哥”基本不用冰箱。他的口號是:菜要少買,爭取一次吃完,不用冰箱最好。他基本上不吃肉,說可以用蛋和豆腐取代,這樣可以減少飼養(yǎng)、宰殺造成的污染。
過去舍友晚上看電視時,桌子上的臺燈開著,頂燈還開著,收音機開著,而且聲音又開得很大,舍友不管是用錢還是用水用電都大手大腳,每個月的工資都不夠用,而且宿舍的水、電都居高不下。后來他要求大家看電視時,把頂燈關(guān)了,聲音調(diào)到很小,還要將屏幕亮度調(diào)到最低……有人對他有意見,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影響到其他人的生活質(zhì)量了。于是“低碳哥”開始不厭其煩地向三位室友灌輸環(huán)保理念。宿舍房門上掛的小白板本來是安排值日用的,卻被“低碳哥”霸占,變成了宣傳環(huán)保知識的陣地。記錄版上還寫著:低碳是美德,低碳是時尚,低碳就是哥……他每月支出只要400元,可以節(jié)省4/5的工資。在他的潛移默化下,以前宿舍每月水電費高達三四百元,現(xiàn)在每月一兩百元就足矣。大家的工資從此有了節(jié)余,漸漸地感覺到了低碳的好處,于是便更加積極支持、配合他的行動。
財富是自己的,如何消費是個人私事,但其中反映出的財富倫理,卻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