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讀書到底能帶給我們什么?記得溫總理第一次和網民互動的時候說了這么一段話:“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讀書。我愿意看到人們在坐地鐵的時候能夠手里拿上一本書。因為我一直認為,知識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p>
我把現(xiàn)在的閱讀分成有用的閱讀和無用的閱讀。所謂有用的閱讀就是為獲取知識的閱讀,為了拿一個文憑、為了在職業(yè)中提升自己的閱讀。
在這個時代,有用的閱讀當然是重要的。但是,比這更美好的境界是無用的閱讀,就是為生命、為成長的閱讀。它不見得給你一個直接的文憑,不一定給你專業(yè)的技能,但是它讓你的心靈遼闊,給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讀書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應對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確認自我。大學畢業(yè)生們都在抱怨找工作的門檻越來越高了,薪水卻越來越低了。他們說,我們這撥孩子怎么這么倒霉,擴招進來的,出門的時候又偏偏趕上了經濟危機,到處不是減薪就是裁員。我們怎么辦?社會給我們的價值評定又是什么?
我想不管這個社會現(xiàn)在給你什么評定,關鍵是你自己怎么認定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徒弟去問他師傅,一碗米值多少錢?師傅說,一碗米,這太難說了,關鍵看在誰的手里。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里,她往里加點兒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有點兒腦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發(fā)一發(fā),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適當?shù)匕l(fā)酵、加溫,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錢,因人而異。
假設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誰能說清一碗米值多少錢啊?但是這里面有一個規(guī)律,就是我們加工的時間越短,費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來的形態(tài),它的價值就越低。今天大家都說職業(yè)競爭很激烈,我看到我周圍的一些孩子,就是急于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飯賣出去,就是想著趕緊得把自己變現(xiàn)了。
有誰耐著性子把自己釀成一瓶酒呢?酒離米的形態(tài)是最遠的,釀造的時間是最長的,中間失敗的元素是最多的,你還敢于去嘗試嗎?所以我們說,讀書養(yǎng)心。一個人的心靈遼闊了、自由了,自我明確了,那么他跟這個世界的默契程度就大,但這不是說這個世界就能變得溫柔了。文化的力量,我們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來臨,也不能改變金融危機。它能改變什么?它改變的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態(tài)度,它改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和世界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