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狀告欠錢不還的案子。原告說被告欠了他400兩銀子,被告則稱冤枉,他只借了200兩。原告富甲一方,而被告十分貧困。看起來原告沒有必要訛詐被告。但被告看上去非常懦弱,不像是個無賴。
縣令翻閱案件,知道錢是分兩次借的,有兩張借條,正月借200兩銀子,寫了一張借條;四月又借200兩,又寫了一張借條。開堂以后,原告和被告各執(zhí)一詞,爭執(zhí)不休??h令命令取來借條,審視再三,又把兩張合在一起對著光看了很久。忽然縣令指著原告大聲喝道:“大膽刁民!為何要憑空誣賴人?還不從實招來!”
縣令從借條上看出了什么破綻? ■
答案:兩張借條紙的厚薄、大小和顏色都一樣,合在一起對著光看,它們的紋理也完全相連,說明兩張借條是一張紙裁為兩半。不可能正月寫借條用的紙留一半到四月又來寫,所以借條是原告?zhèn)卧斓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