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
(太原理工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處,山西 太原 030024)
科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一切科學多是實驗科學”。實驗室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育、科學研究實踐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場所及基地。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建設高水平的大學都需要高水準的實驗室。那么如何提高實驗室的水準呢?
圖1
實驗室硬、軟環(huán)境兩方面的建設決定了實驗室的整體發(fā)展水平。實驗室軟環(huán)境是指實驗室運行機制、實驗室的整體文化氛圍等人為環(huán)境;實驗室硬環(huán)境是指實驗用儀器設備,實驗用房、用地等硬件設施。實驗室硬環(huán)境因其多是物質條件、有形條件,投入即可見效,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投入力度正在不斷的加大;實驗室軟環(huán)境則因其多是非物質條件、無形條件,投入后見效期長,經常被忽視,投入不足。就像圖1,木桶中的水代表實驗室的整體發(fā)展水平,木桶上高的木板代表實驗室硬環(huán)境,而實驗室軟環(huán)境目前已經成為影響實驗室整體水平的短板。只有硬、軟環(huán)境都建設的好,實驗室的水準才會更上一層樓。
(1)改善機制、制度,激勵實驗人員工作熱情,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積極的良好的工作學習作風,提高實驗室水準。實驗人員是實驗室的根本,實驗人員的水準直接影響整個實驗室的水準,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可以激發(fā)實驗人員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工作,從而使整個實驗室水準也隨之提高。
(2)讓實驗人員產生歸屬感,保持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更好地參與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通過對實驗室環(huán)境及實驗室文化氛圍的建設,對實驗人員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使實驗人員產生歸屬感、集體榮譽感。這樣,實驗人員才會全身心地、長久地投入到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工作中去。
(3)為硬環(huán)境建設提供支持,有效提升硬件的利用率。通過對管理制度的調整、對人員的培訓,可以有效解決由重建輕管造成的儀器設備被買來卻長時間擱置不用或因操作維護不當無法使用等問題,最大限度地挖掘硬件的使用潛力。
(4)形成實驗室文化、普及知識及宣傳的作用。通過對實驗室軟環(huán)境的建設,使各實驗室形成其獨有的實驗室文化。對學生能起到普及知識、調動興趣、指明方向等作用;對想了解實驗室的人(如:上級領導、同行、學生家長、有合作意向的人等)能起到直觀而形象的宣傳作用。
以上4點充分體現了實驗室軟環(huán)境的重要性。重要就要建設,筆者認為可以從5個方面入手建設實驗室軟環(huán)境。
目前教學科研正朝一個領域內不斷深入同時多個領域綜合交叉的方向發(fā)展,這是學科建設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實驗室所面臨的問題。實驗室現有的運行機制,管理制度束縛了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實驗室開放共享、實驗創(chuàng)新等可以體現實驗室軟環(huán)境實力的亮點的發(fā)展。要提升實驗室軟環(huán)境實力,突出這些亮點就必須優(yōu)化完善現有的運行機制、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完善監(jiān)督機制和獎懲措施,保障實驗室能夠安全、平穩(wěn)地運行,為實驗室發(fā)展提供“定”力。
(2)優(yōu)化現有的實驗室開放制度,完善大型、精密貴重儀器的共享機制。使實驗室真正實現開放,實驗室資源真正實驗共享,為實驗室發(fā)展帶來活力。
(3)完善對實驗室的評估機制,包括對實驗室開放程度、設備使用率、創(chuàng)新實驗人員素質、儀器的更新改造、實驗教學成果、實驗室特色、對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評估,以評促建,為實驗室發(fā)展帶來動力。
實驗室軟環(huán)境建設離不開一支文化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善管理、勇于創(chuàng)新、有責任感的學術團隊。這樣的學術團隊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面,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掌握相關專業(yè)最前沿的知識與發(fā)展動態(tài);既要掌握實驗儀器的操作、維護,又要有更新改造設備儀器的能力;既要懂教學和科研,又要有現代化管理的能力。建設這樣的學術團隊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采取靈活的用人政策,吸引科研教學技術及管理人才來為實驗室服務。優(yōu)化實驗人員的素質、年齡,建立學術梯隊。
(2)不斷對實驗人員進行分批、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培訓、進修、學習考察是實驗室人員與時俱進自身素質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這樣建立起來的學術團隊才能越來越強,實驗室軟環(huán)境才能更上一層樓。
健康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良好的學術氛圍都是實驗室軟環(huán)境的重點。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可以保證實驗人員正常順利地開展教學科研工作,而寬松和諧、自由民主的學術氛圍,則可以讓實驗人員勇于探索、實踐,從而推進學科建設。
(1)在工作中提倡學術平等、學術自由。
(2)為實驗人員設定靈活的研究期限和標準,鼓勵探索、創(chuàng)新。
(3)支持教學交流,定期進行相互試講聽課、交流備課內容。
(4)支持學術交流,定期舉行學術報告會,交流科研成果,介紹前沿技術。
各實驗室由于教學科研任務、人員、儀器設備等因素的不同,會產生實驗室自己的特點,基于這些特點,將其發(fā)展成實驗室特色,突出優(yōu)勢,對實驗室軟環(huán)境建設也很重要。
(1)通過學生創(chuàng)新成果、競賽成果等來突出實驗室教學特色。
(2)通過社會服務成果、科研獎項等來突出實驗室科研特色。
實驗室文化是體現實驗室軟環(huán)境實力的標志,好的實驗室文化可以讓人(實驗室人員、教師、學生、學生家長、檢查工作的領導、參觀調研的同行等)一進入實驗室,便能感受到屬于該實驗室的獨有的文化氛圍。好的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讓硬件環(huán)境并不強的實驗室提升一個檔次。雖然各實驗室由于自身特點不同,所建設的實驗室文化方向也不盡相同,但大致的建設手段是一致的,那就是提升實驗室對外的展示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實驗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效。
(1)美化環(huán)境。如果畫板不干凈,往上畫多好看的畫都會大打折扣。實驗室無論要展示什么,實驗室內部及周邊環(huán)境都是載體。因此,美化環(huán)境及周邊環(huán)境是提升展示度的第一步,也是必作的一步。干凈整潔、具有實驗室特有風格的環(huán)境,對提升展示度無疑是有好處的。
(2)展示內容。優(yōu)秀的實驗室文化發(fā)揮的育人功效很大,人生哲理名言警句、科研知教學成果等。讓學生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對它們的人生觀有正面的影響,展示內容要與實際結合,形象生動。
(3)分層次專業(yè)性展示。要讓觀看者對實驗室進行教學研究工作有切實深入的了解,就要對專業(yè)性展示進行分層。普及認識性展示、實物模型展示、教學科研成果展示以及前沿展望性展示,由淺入深的展示方式,才能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引起觀看者的興趣,對實驗室的了解更加深刻。
(4)利用科技豐富展示手段,注重互動。在展示中使用諸如虛擬現實技術、影像技術等科技手段,可以讓展示的效果更加生動直觀,從而真正做到讓墻壁、大廳、走廊“說話”。通過觸摸屏、網站和實驗室技術交流留言板等手段,讓實驗室與學生互動起來,大大提高展示的育人作用。
以上5個方面如果都能做到,將對實驗室軟環(huán)境建設從根本到外延上都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見圖2)
圖2
作為組成實驗室的兩個重要部分,硬環(huán)境與軟環(huán)境都必須得到發(fā)展,在硬環(huán)境已有相當基礎的情況下,如果能將軟環(huán)境建設搞好,這樣,高水準的實驗室必將能為學生、學校以及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1]閻康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成功之道[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盤寧,黃桂標.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基地[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
[3]楊安.對高校實驗室軟實力的初步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09)
[4]薛冰,姜學波,李振峰.實驗室建設及實驗教學改革新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7(20)
[5]唐貴德,王平軍,楊連祥.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學水平[J].實驗室科學,2007(04)
[6]劉莉.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科學,2007,(04)
[7]仇念文,劉傳寶.“破窗理論”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實驗室科學,2007(04)
[8]杜娟.強化實驗室建設培養(yǎng)高職應用型人才[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