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分。沙漠里有陽光,也有空氣,但沒有水。然而,沙漠里卻有生命,這是自然的奇跡,也是生命的奇跡。
一只很小的蟲子,能在沒有水分的茫茫大漠一代代生存繁衍,我納悶它們靠什么活著?看了電視上的一個自然類節(jié)目,讓我再一次惦記起這些小生命,并對它們生出幾分崇敬來。
清晨,小蟲們早早起床,打開房門,一只接一只地從沙丘底部它們的家爬上來,在沙丘頂上列隊,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們光滑的背甲對著同一個方向。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會有一陣清風從這個方向吹來,撫過沙丘的表面,最后,爬上小蟲的身體。風緩緩地,軟軟地,悄悄地來,小蟲長時間一動不動,在它們的背甲上也悄悄地凝起了水珠,這是晨風帶來的僅有的一點濕潤,水珠越聚越大,它們相互融合,終于,成了一顆水滴。水滴從小蟲的背上流下來,流過它的脖子、腦袋、鼻子,最后,流到它的嘴邊,成了這只小小的甲殼蟲一天賴以維系生命的甘露。
這是一個自然的故事,也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求水活動,它發(fā)生在一種極其渺小、極其卑微的小生命的身上,它們每天都要重復著這樣的勞作,靠這一滴小水滴一次次地將自己的生命墊起,再墊起!我不太喜歡用其他生命的故事來幻化人類的行為,也不善于用一種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來啟迪人類的精神,但這次不同,我已經(jīng)不自覺地把小蟲的故事看作是一個童話,把“它們”定義為“他們”和“她們”,像是在月下講給孩子們聽的童話,有如《三只小豬》和《小馬過河》,這一切似乎與人無關,只是在人類生存之外,另一種靈魂在播種,它不會有呼嘯的聲音,也不會有清新的氣息,不會讓人痛,也不會讓人快,它就只是一群蟲子和一滴水的故事。但在孩子們眼里,小豬和小馬就是我們的鄰居,小蟲也是。
自然面前,感動是多余的,所謂堅忍不拔,所謂頑強自信,小蟲都無知,但人有知,所以就有了一句——天地有大美為不言。人世間可以忽略的東西太多了,可以發(fā)現(xiàn)的東西也太多了,因而,突然的發(fā)現(xiàn)就會讓人興奮、感動和自省,一切都不再多余。小蟲就僅僅為了一滴水,一滴要活命的水,靜靜地在沙丘上立起,人呢?
我伸手摸摸自己的脊背,希望能發(fā)現(xiàn)有水流過的痕跡。
[感悟]為了不可缺少的水滴,小蟲子可以忍著一切把自己卑微的小生命墊起,再墊起,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們,面對生命的坎坷,又有什么理由不讓自己的生命起立?!
[作者單位:河北內(nèi)邱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