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材料+命題”作文,指的是試題明確給出寫作題目的同時附有提示性的材料,所給的材料是一段關(guān)于命題的論述性或說明性的文字,能夠降低審題的難度,具有提示或限定范圍的作用。如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號”)、天津卷(“愿景”)、湖南卷(“談意氣”)、江蘇卷(“人與路”)均屬此類作文。
它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一段簡要材料(關(guān)于命題的論述性或說明性的文字),二是作文題目(標(biāo)題),三是寫作要求。從第一部分提供的簡要材料來看,既可以看成是供料作文的供料,也可以看成是話題作文的材料,還可以看成是標(biāo)題作文的引導(dǎo)語。從第二部分看,這是一道命題作文,也可以說是定好標(biāo)題的作文。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給材料的命題作文,即“材料+命題”作文。
“材料+命題”作文,突顯了新一輪命題作文與傳統(tǒng)命題作文的區(qū)別,即不同于傳統(tǒng)命題作文的只給命題,而是在給出命題的同時也給出多角度立意的提示,這種命題方式不僅兼具了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的優(yōu)點,而且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考生的人文關(guān)懷。在體現(xiàn)作文命題的開放性、給予學(xué)生更多的寫作自主權(quán)方面做了進一步的探索,提供了一種新的設(shè)計思路,很有可能成為今后作文命題的一種重要形式之一。
【題目設(shè)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童年時在家的窗前遙望遠方,讀書時在老師的指引下遙望遠方……冬去春來,當(dāng)你邁開青春的腳步,遠方就更有夢幻色彩、更有神奇的魅力了。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遠方,在心靈的世界里有遠方,在追求的跋涉中有遠方,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上,更有灑滿陽光也有呼嘯風(fēng)雨的遠方……
請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以“遠方”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寫作導(dǎo)引】
這道作文題采用的是“材料+命題”的作文形式?!安牧?命題”的作文形式的特點就是既要通觀材料,把握好材料的內(nèi)涵,又要結(jié)合題目,吃透文題本身來確定立意和寫作重點,因為材料既是對寫作一定的提示,同時也是對立意和寫作范圍的限制,結(jié)合文題從材料內(nèi)的角度進行選擇,所確定的立意才可能是核心的、接近命題意圖的較佳立意。
題目“遠方”,指距離較遠的地方。根據(jù)第1段材料的提示,我們可以將“遠方”理解為向往的地方、理想的目標(biāo)。如果就此立意作文,雖不離題,但還有失膚淺。
聯(lián)系第2段材料的提示來理解“遠方”,這“遠方”又含有“距離”的意味,它既可以是空間距離——遼闊無邊(在大自然的原野上),又可以是時間距離——漫長遙遠(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上),同時我們還可以把它看成心理距離——近在咫尺卻遠在萬里或遠在萬里卻近在咫尺(在心靈的世界里)。如果對“遠方”的理解增加了這樣一層意思,作文思路就會大開——
若將“遠方”理解為時間距離,那么,“遠方”可以是追尋歷史(小至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大到民族的一段辛酸),也可以是展望未來(小至個人的愿景,大到人類的共同理想)。
若將“遠方”理解為空間距離,那么,遠方的景、物、人、事,都可以通過懷想、想象在“遠方”中顯現(xiàn)。
大詩人泰戈爾寫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fēng)中相依……/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上,一個卻深潛海底”。詩句給了我們這樣的提示和啟迪——如果我們能夠從“心理距離”切入,那么文章也許更出彩。
【佳作示例】
遠 方
陳 宗
遠方——心靈的呼喚。它讓人有了夢想,堅定了信念,執(zhí)著地追求。
——題記
他把夢想遙寄遠方,收獲了世界景觀。
他,翟墨,沒有什么財富,一只船,一面中國旗,還有的便是航海的夢想,但他勇敢地出發(fā)了。路途的急風(fēng)驟雨、滔天巨浪,無數(shù)次地撼動著他的帆船,卻始終沒有動搖他航海到遠方的決心。因為那是他心靈的呼喚,是他的夢想,他風(fēng)雨兼程,兩年半云帆滄海劈波斬浪,三萬五挑戰(zhàn)極限創(chuàng)造奇跡,他收獲了世界景觀,成為中國首次單人無動力帆船環(huán)球航海第一人。
“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達成夢想——到海上去!”是的,正是心有遠方的呼喚,翟墨用力量、意志和智慧與風(fēng)浪搏擊,航行三萬五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國首次無動力帆船環(huán)球航海,而感動了中國。
他把信念遙寄遠方,樹起了一座豐碑。
他,沈浩,沒有把自己當(dāng)成高人一等的官員,6年來,以振興小崗村為己任,一心撲在工作上,既不能在年邁的老母身邊盡孝,也難以為心愛的妻子助力分憂,更無暇顧及年幼女兒的學(xué)習(xí)生活。他這種舍小家、顧大家,始終堅定著為小崗村謀福利的信念,殫精竭慮、奔波操勞的忘我奮斗,才有小崗村的快速發(fā)展——進入“全國十大名村”之列。
正因為沈浩把信念遙寄遠方,才讓小崗村成為了新農(nóng)村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站起來,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豐碑”正是對沈浩最好的詮釋。
他把追求遙寄遠方,絢爛了中國影視。
他,李安,是有追求的,而且追求遠在跨洋彼岸,他帶著追求遠渡重洋,然而,資金缺乏、初來乍到的重重困難阻礙了他施展抱負(fù),但他并沒有放棄,因為追求還在遠方閃爍。只為了遠方的呼喚,他歷經(jīng)艱辛,終于闖出了一片天地,拍攝了《臥虎藏龍》等優(yōu)秀影視作品,絢爛了中國的影視業(yè)。
李安把追求遙寄遠方,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最終走到了他事業(yè)的最輝煌處!
在心靈的世界,種下夢想、信念、追求。遠方的呼喚,讓翟墨走到世界的最遠處,沈浩走到人民心靈的最深處,李安走到事業(yè)的最輝煌處。待到花開時節(jié),遠方收獲芬芳。
[點評]本文開篇點題,接著從三個方面闡述“遠方——心靈的呼喚。它讓人有了夢想,堅定了信念,執(zhí)著地追求”這一中心,最后歸納升華主旨:“在心靈的世界,種下夢想、信念、追求。遠方的呼喚,讓翟墨走到世界的最遠處,沈浩走到人民心靈的最深處,李安走到事業(yè)的最輝煌處。待到花開時節(jié),遠方收獲芬芳。”清晰的思路,鮮明的主題,新穎的素材,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遠 方
林傳霖
小時候,遠方是屋后的那座小山,登上它就以為到了家最遠的地方。
稍大些,遠方是山后面的世界,是城市的喧囂,是離家更遠的地方。
長大了,才知道,遠方是心中的理想,是對未來的一種信仰。它已經(jīng)超越了距離,成為心靈棲息的彼岸。
五星巴西是人們對五奪世界杯的巴西隊的敬稱。然而,如今星光四射的巴西球星貝利卻擁有無比暗淡的童年。他出生在貧民窟,生長在貧民窟,然而貧困卻阻擋不住貝利對足球的向往,他知道,足球是他心靈的夢想,于是他與貧困及罪惡進行了不屈的抗?fàn)帯?/p>
貝利最終的成功,其實也是萬千巴西足球少年所夢想的遠方。貝利走向遠方的路如今被更多的晚輩重復(fù)。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遠方,共同的夢——令全世界都為之驚嘆的巴西足球。
薩科奇,這位法國政壇如今的領(lǐng)袖,強悍的外表下讓人很難想到他曾經(jīng)的艱難。他出生于巴黎,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是法國人。而在法國,這個移民多元的國家,歧視無處不在,薩科奇小時候所受的歧視比奧巴馬還多,然而,堅信自己能到達心中的遠方的他成功了。
如今坐在法國政壇第一把交椅的他應(yīng)該為自己沒有因為出身而自卑而放棄感到驕傲。他用自己的不懈追求與奮斗到達了遠方,實現(xiàn)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80后最美鄉(xiāng)村女校長”李靈從河南省淮陽師范學(xué)院畢業(yè),回家后看到農(nóng)村有大量留守兒童輟學(xué)在家,她便知道自己的遠方就是在家鄉(xiāng)辦學(xué)。在她的辛勤努力下,辦起了7個班、300多名學(xué)生的希望小學(xué)。在她眼里,留守兒童和城市孩子一樣,享有同等的學(xué)習(xí)權(quán)利。她不僅學(xué)業(yè)上關(guān)心孩子,生活上更是像慈母般關(guān)懷著他們。
她挑著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用雙肩扛住了希望的重?fù)?dān),用雙手托起了明天的太陽。她感動了中國。
貝利、薩科奇、李靈等,他們都執(zhí)著地追求心中的“遠方”,他們都譜寫出了人生壯麗的篇章;我們身邊的人,比如老師、同學(xué)、警察、職員……這些人的心中也都有自己的遠方吧。平凡的人追求心中的遠方,他們的一生也將不平凡。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上,既有燦爛陽光也有呼嘯風(fēng)雨,只要我們執(zhí)著追求,不斷跋涉,遠方必將山花爛漫!
[點評]本文開頭創(chuàng)造的亮點很奪人眼球,有引人入勝之功效。貝利、薩科奇、李靈的例子既新穎又典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同時點面結(jié)合的論述,讓全文闡述的論點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好文章。
遠 方
丁思達
遙望遠方,那里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美景;眺望遠方,那里有“海闊憑魚躍”的壯麗。是的,遠方是我們的夢想,但請記住,遠方始于足下。
俞敏洪的遠方——“新東方”,一輪火紅的朝陽升起。
俞敏洪小的時候,經(jīng)常爬上自家的后山,在那遙望遠方。幼時的他經(jīng)常在想遠方那邊到底是什么,就這樣一個信念,使他高考兩次失利仍不放棄,最終考上北京大學(xué)。而后他憑借知識和睿智,靠自己努力創(chuàng)業(yè),建立起屬于自己且享譽中外的“新東方”民辦教育機構(gòu),每年招收人數(shù)一直在破著記錄,而俞敏洪自己也躋身中國財富榜前列。
俞敏洪知道,遠方是自己追求理想的所在,他更知道,在通往遠方的路上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走下去,于是,在他的遠方是一個屬于他的夢想的帝國。
伊辛巴耶娃的遠方——撐桿跳,一道舞動在眼前的高桿。
俄羅斯撐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家鄉(xiāng)偏遠且出身貧寒,父母都是默默無聞的工人,但伊辛巴耶娃心中有自己的遠方,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丑小鴨總有一天會變成白天鵝。她適時地進行了成功的轉(zhuǎn)型,由練體操改為練撐桿跳,并勇敢地進行了蠶蛹化蝶的蛻變,靠著自己的艱苦努力,她讓對手膽寒,在這項“獨孤求敗”的運動中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記錄。
前方,那既是一道障礙又是成就自己的一道桿,但伊辛巴耶娃在走向夢想的道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深呼吸,助跑,撐桿,躍向遠方!
伽利略的遠方——證明“日心說”,面對真理的勇氣。
維持一千多年的“地心說”地位無人可撼動。但每當(dāng)伽利略眺望那遠方的太陽,他能想到哥白尼是如何為此燒死在十字架上,但他依然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靠他的勇氣和智慧,靠他的不懈奮斗,他終于證實了哥白尼的觀點: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只不過是它的一顆行星而已, 而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的, 只有月亮。
遠方的光明照亮了人們內(nèi)心軟弱的陰暗,為人指引了道路,讓追求真理的人有勇氣走向遠方。
大自然的原野上有遠方,在心靈的世界有遠方,在人生漫長旅途上也有我們夢想的遠方,但這一切都始于我們足下。
[點評]“遠方是我們的夢想,但請記住,遠方始于足下”,本文開篇開門見山引出這一中心,可以說立意獨樹一幟,足見考生在構(gòu)思方面的睿智。全文從三個方面通過中外典型事例的運用和闡述,很好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令人信服。
[作者單位:福建福州閩清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