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以《揭密“網絡黑社會”》為題,報道了一個利用發(fā)帖方式制造網絡熱點而謀利的產業(yè)鏈,指出其不僅進行商業(yè)炒作,還熱衷于搞政治性質的輿論造勢,甚至掏五萬可影響法院判決。
其實一直以來,對虛擬空間幕后的神秘推手,公眾并非懵懂不知,筆者也厭惡之。但“網絡黑社會”一詞的橫空出世,卻著實讓人吃了一驚。雖然筆者認為這只是媒體夸大其詞以吸引眼球,但其中隱含的命題卻讓人擔憂,即網上輿論其實是可以被少數人操縱的,進一步說,則是網絡民意能否代表真實民意的問題。以一些官員凡事自省不求諸于己而先責之于人的行事思維,照此邏輯,豈不有反對我的就是“黑社會”之憂。
對于網絡水軍“操縱輿論”,公眾自然應該保持警覺,提高理性來應對;但不是殺無赦。畢竟網上的公開發(fā)言,也是不同群體表達觀點、公開博弈的一種方式。話說回來,政府組織人員進行網上輿論引導,也不是什么隱秘的事?,F(xiàn)實來說,有什么“少數人”的力量能強大得過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