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在廣州南沙體育館,澳門代表隊選手賈瑞以優(yōu)勢的總分19.61,勇奪武術項目男子刀術和棍術全能冠軍,為澳門摘取了參加亞運會以來的首枚金牌。消息傳到澳門,社會各界倍受鼓舞,行政長官崔世安發(fā)送賀電,祝賀賈瑞在男子刀術/棍術全能項目勇奪冠軍,實現了澳門在亞運會中金牌的歷史性突破,為澳門特區(qū)贏得了榮譽。
日前,在澳門武術總會的安排下,賈瑞欣然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雖然他年紀僅23歲,看上去還像是個稚氣未脫的大學生,但在澳門的運動員中,卻已是戰(zhàn)果累累了。
他曾獲2007年北京世界錦標賽棍術冠軍、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獲武術比賽的銀牌、2009年多倫多世界錦標賽刀術冠軍、2009年香港東亞運長拳冠軍及刀棍全能第二名、2010年北京第一屆武博會武術男子長拳冠軍。繼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獲得銀牌以來,這是賈瑞第二次參加亞運會,就不辱使命地為澳門奪取了首枚意義重大的金牌。
面對榮耀,文靜寡言的賈瑞卻很平靜地說:這個獎牌不只屬於我,沒有社會各界的支持,沒有教練的教導,沒有市民背后的支持,我今天就不能站在這個領獎臺上。
拚搏,不辱使命
當記者請他分享成為金牌運動員之路時,他不假思索地說,第一枚金牌同第二枚金牌沒有什么不同,只有先后之分,很高興能實現為澳門帶來亞運會史上首枚金牌的夢想。
他認為自己今次獲獎牌,只是很幸運而已。因為任何一次比賽,都可以說是沒有奇跡可言的,運動員能否獲得名次,除了看運動員的平時累積技能水平,還要看對手是誰,以及運動員的臨場發(fā)揮效果。
他又表示,“要成為一名獲獎運動員,除了長年累月持之以恒地訓練提升競技水平外,還需要一位好的教練員和團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對武術事業(yè)的熱愛、信心,以及勇於拚博的體育精神。”
剛完成廣州亞運會比賽,賈瑞及隊友們又開始投入艱苦的訓練。已連續(xù)兩屆獲世界錦標賽冠軍的他表示,正在為2011年土耳其世界錦標賽而備戰(zhàn),身為一名運動員,只要澳門需要,只要對澳門有利,他就會義不容辭地繼續(xù)參加各種賽事,為澳門爭光,讓澳門的區(qū)旗更多地飄揚在頒獎臺上。這是他作為一名澳門運動員的使命。
他還感慨地透露,外界看運動員拿金牌,好像很風光,但卻不知道很多運動員都因超負荷的運動訓練,身體已出現各種損傷,甚至有的還要面對傷殘的危險。以他的年齡才二十多歲,但他的背部龍尾骨的生理弧形位已經沒有了,因長期的勞損現在已是一條直線形。至於將來會有什么影響,自己也不知道,因為自己是運動員,所以就不能有任何自身的顧慮。也許這就是運動員,特別是金牌運動員背后的辛酸吧!
澳門還會獲得更多的金牌
當記者問及本澳武術代表團的陣容實力時。賈瑞信心十足地說,澳門有實力的運動員眾多,其實在很多項目上都是有實力獲獎牌的,尤其是空手道有望再為澳門奪得一枚金牌,他真誠地祝愿隊友們能把握時機,發(fā)揮最好的水平,為澳門奪得亞運會的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金牌,為澳門體育的事業(yè)作出一份貢獻。
他還透露,這次參加廣州亞運會的一班師弟師妹,雖然他們都只有十五、六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出乎意料的好,有的甚至僅以0.01分差距排在獲獎者之后。相信以這樣的條件,只要假以時日,將來他們必會成為澳門薪火相傳的獲獎運動員。
回顧今年亞運備戰(zhàn)情況,他說,2006年多哈亞運會一結束這場備戰(zhàn)就開始了,四年的各項比賽都是在為廣州亞運積累經驗。去年7月份自澳門理工學院畢業(yè)后,他就開始在曾鐵明教練的帶領下展開全天候的戰(zhàn)前訓練。一提起曾教練,賈瑞的臉上露出少見的笑容,他說,我們一班師弟妹都很敬重他,他除了在武術技能上指導我們成長,在生活上,甚至詩詞、書畫上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曾教練一向對運動員要求都很嚴格,很多時候,包括他這個師兄都因為訓練太累了,想松懈了,但明觀察秋毫的教練總能適時地發(fā)現他的心事,及時給予輔導,鼓勵他繼續(xù)專心訓練。除了教練,武術總會的同事、理工學院的同學永遠會在困難時刻向他伸出援手,幫助他度過一個個人生的關口。
榮譽屬於澳門
記者問他,這些年總共拿到多少枚獎牌?他略微想了想,搖頭說:真的一下子想不起來,因平時也沒刻意地數過。但他隨后告訴記者,說實在的,出去外地參加比賽這么多次了,唯一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返回到澳門的住處,看到自家的信箱里塞滿了報導他參賽的報紙。最令他感動的是,他從不知道是哪位好心的鄰居做的,連想說句道謝的話都沒有機會。還有,要感謝的是每天早上在松山晨運的一班亞叔、亞伯。因為每次教練帶領隊友在松山跑步,他們必例牌很熱情地向他們打氣:澳門武術隊,加油!澳門武術隊,勁!雖然只是簡短的幾句話語,但足以令他及隊友們倍感親切和溫暖,內心充滿動力。
他難掩內心激情地說,今屆廣州亞運會,澳門代表隊發(fā)揮了極大的合作精神,雖然運動員不可避免地有壓力和緊張。代表團特別是秘書處及醫(yī)療人員,都很專業(yè)地分工合作,有的甚至是24小時貼身陪著運動員,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還有一班澳門媒體朋友,他們雖然很緊張要完成報導任務,但卻很自律地保護這些澳門選手,所提的問題都很謹慎,害怕影響到他們的情緒。當得知賈瑞獲得金牌時,一班媒體朋友比誰都高興,他們互相高呼:澳門終於得佐!
在那一刻,令賈瑞深深感受到:這一枚金牌絕對不是只屬於他個人,而是屬於澳門——這個溫情小城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