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怎樣去理解實用性教研
要開展實用性教研,首先要正確理解實用性教研。對實用性教研的理解,應分層逐步進行。
1.怎樣去理解“實用性”?所謂“實用性”,就是有實實在在的用途。這種實實在在的用途,不是表現(xiàn)在能吃能喝上,而是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地方:一是能給人思想上以啟示;二是能給人工作上以借鑒;三是能給人智慧上以共享。
2.怎樣去理解“教研”?有一句話說得好:“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和研不是一回事,但又不能分開,二者是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要全面理解好教研這一概念,要注意好三個要點:①不是先教后研,而是邊教邊研;②不是只教不研,而是以教導研;③不是研而不教,而是以研促教。
3.怎樣去理解“實用性教研”?所謂“實用性教研”,就是教師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針對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有意義的實際問題進行的校本研究。要理解這一概念,應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要重“實”不重“深”。即教研應重在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重在研究一些高深莫測的問題。二是要重“己”不重“人”。即教研應重在研究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而不是重在去研究別人的問題。三是要重“質”不重“量”。即教研應重質量,而不是重活動的數(shù)量。
二、 為何要重視實用性教研
要解決當前中小學教研工作虛而不實、虛而無用的現(xiàn)狀,唯一的選擇就是要重視實用性教研。推行實用性教研,最起碼有以下有三點好處。
1.有利于為教研工作導向定位。教研工作的定向、定位問題一直不太明確,導致不少教師在教研工作上,常出現(xiàn)“抓虛不抓實、抓大不抓小、抓遠不抓近”等偏向錯位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明確以下三點:①應以應用性教研為主;②應以微觀研究為主;③應以行動研究為主。
2.有利于改變不注重實效的教研風氣。推進實用性教研,可逐步改變以下幾種不良風氣:一是常規(guī)教研形式化的風氣;二是專題教研行政化的風氣;三是“花樣教研”公開化的風氣。
3.有利于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當前許多教師之所以對教研工作沒興趣,主要是普遍存在著“在思想上不愿搞、在方法上不會搞、面對考評不敢搞”等共性問題。開展實用性教研,教師們能從中受益,能嘗到搞教研的甜頭,能提升自身素質,就可逐步改變這幾種傾向,從而提高對教研工作的積極性。
三、 如何去抓好實用性教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稱職的教師應該有雙重任務,即教書育人和教育科研。也就是說,不僅要知道為誰教、教什么、如何教,還要知道為誰研、研什么、如何研。為誰研?就是為自己研。研什么?就是研究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如何研?就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要強化實用性教研意識。教研工作粗看起來是個技術問題,實際上是個觀念問題。新課改倡導“學校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學生即研究對象、問題即課題”的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養(yǎng)成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的習慣,做到時時、處處、事事都注重實用性教研。
2.要抓住實用性教研的關鍵。搞好實用性教研,關鍵就是要將其定位在“三個服務”上:①為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服務。如今不少教師都是那種應試型的教師,其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都適應不了素質教育的需要,實用性教研就要為改變其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服務。②為教學改革服務。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實用性教研就要針對師生在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研究,幫助師生盡快適應教學改革。③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教師要本著“教什么、研什么”的原則,緊密結合本職工作去開展實用性教研,把教學和教研融為一體,實現(xiàn)“教學相長”。只有抓住了這幾個關鍵,向教研要質量才能成為現(xiàn)實。
3.要形成實用性教研合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開展實用性教研是大家的事。首先,學校領導要做到以身作則。朱永新說:“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學校領導在帶好頭的同時,還要注意建立教研工作考評和激勵機制,通過在輿論上引導、方法上指導、考評上誘導,以調動大家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盡快進入角色,要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動、集體研究等實用性教研形式,不斷提升自身教研素質。只有實現(xiàn)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和氛圍,才有可能讓學校真正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責任編輯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