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jié)束的兩會上,有委員代表建議“各級公務(wù)人員要做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榜樣,從而形成國人騎自行車出行的良好氛圍”。其實,騎車不只是低碳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還非常利于健身——
在北京順義區(qū)張喜莊,有位87歲高齡的祝振起老先生,他以驚人的毅力,花費50年時間,騎著自行車跑遍北京市所有大大小小的圖書館,查閱大量的資料,在晚年終于編寫完成《文音解字》一書。至今祝老先生仍堅持不懈每天騎車1個小時,而且耳不聾、眼不花、精力充沛、思路敏捷,當(dāng)有人問起他的健康之道,他總會說,那是因為長年騎車的緣故。
人的手和腳上有不少穴位,緊握車把及用力蹬車的動作,對穴位是一種按摩。手心的勞宮穴屬心包經(jīng)穴,腳心的涌泉穴則屬腎經(jīng)穴。若是在騎車過程中,刻意用車把按摩勞宮穴,并用腳鐙子按壓涌泉穴,便可以加強心腎功能。
騎車也是很講究方法的。自由騎車法就是不限時間和強度,主要是放松,以緩解由于生活和工作壓力所造成的身心疲勞。強度騎車法有兩種,一是限時限速,例如,用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騎車半小時;二是規(guī)定自己的脈搏每分鐘120次,騎車半小時,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強對心肺的刺激,鍛煉人的心血管系統(tǒng)。間歇性騎車法具體做法是快慢交替騎行,例如,先慢騎5分鐘,然后快騎5分鐘,再照此循環(huán)反復(fù)幾次。有氧騎車法主要以中速騎行,一般要騎45~60分鐘,用此法鍛煉時,應(yīng)該注意加強深呼吸。此法對減肥很有效,同時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好處。值得注意的是,在訓(xùn)練時,最好是將上述方法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