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5000多萬網(wǎng)友積極踴躍地參加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重情感恩、不忘朋友的傳統(tǒng)美德。
12月8日下午,隆冬的北京城充滿寒意,而位于北京城中心位置的人民大會堂里卻是暖意融融?!爸袊墶な髧H友人”評選活動的頒獎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包括泰國公主詩琳通在內(nèi)的“十大國際友人”當選者及其代表,接受了中國民眾對他們的褒獎。
頒獎儀式之前,中國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會見了泰國公主詩琳通等國際友人。賈慶林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幫助過中國的所有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全國人民在分享發(fā)展成果的時候,并沒有忘記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shè)作出貢獻、給予我們幫助的國際友人?!袊墶な髧H友人評選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這次參與評選活動的網(wǎng)友5000多萬,這么多的網(wǎng)友積極踴躍地參加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重情感恩、不忘朋友的傳統(tǒng)美德?!?/p>
“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網(wǎng)絡(luò)評選活動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發(fā)起,并聯(lián)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以及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共同主辦,由國際在線網(wǎng)站承辦?;顒忧昂髿v時一個多月,中國民眾用超過5600萬的網(wǎng)絡(luò)投票,評選出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百年間對中國貢獻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或與中國緣分最深的10位國際友人。他們當中,有為救助中國人生命獻出自己生命的醫(yī)生,有用半生心血為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樹碑立傳的學者,有為中國人民實現(xiàn)百年奧運夢想提供無私幫助的官員,還有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發(fā)揮獨特作用的王室成員。
這十大國際友人分別是: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中為救治中國軍人而殉職、家喻戶曉的加拿大醫(yī)生白求恩;在侵華日軍的屠刀下解救25萬中國平民的德國人拉貝;始終視中國人民為朋友并努力推動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薩馬蘭奇;在20世紀30年代通過《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使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為世界所了解的美國記者斯諾;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完成了《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這部里程碑式巨著的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幾十年間以多部著作和無數(shù)文章反映中國反對侵略與和平建設(shè)歷程的愛潑斯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發(fā)展奮斗了60年的新西蘭社會活動家、教育家路易·艾黎;在60多年前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中獻出了生命的印度醫(yī)生柯棣華;為中泰文化交流和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巨大貢獻的泰國王室公主詩琳通;以推動“一村一品”運動幫助無數(shù)中國農(nóng)民走出貧困的日本人平松守彥。
頒獎儀式上,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王太華、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季允石等有關(guān)領(lǐng)導向包括泰國王室詩琳通公主在內(nèi)的10位當選者及其代表頒發(fā)了紀念獎?wù)潞妥C書。
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劉延國表示,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世界,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給予過我們支持和幫助的國際友人。他們的偉績和貢獻,已經(jīng)深深融入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
作為當選者代表,泰國公主詩琳通在儀式上用中文發(fā)表感言時,得到了在場嘉賓及與會者的一片掌聲。提起詩琳通公主的名字,相信許多人都不會陌生,這位泰國王室的公主與中國淵源頗深,她不但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她孜孜不倦地向泰國人民介紹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為促進中泰兩國文化交流和發(fā)展兩國人民友誼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本次“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網(wǎng)絡(luò)評選活動中,詩琳通公主以高票入選。
詩琳通公主是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次女,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從1980年至今,詩琳通公主先后師從9位資深中文教師,刻苦研習中文和中國文化?,F(xiàn)在,她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唐詩宋詞有很深的研究。她曾經(jīng)將100多首唐詩宋詞翻譯成泰文,并出版了譯詩選集《琢玉詩詞》、《詩琳瑯》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睂χ袊Z言文化的學習、研究中國語言文化,讓詩琳通公主萌生了親身體驗中國社會、生活的想法。從1981年起,詩琳通公主先后20多次訪問中國,足跡遍布中國大江南北,而幾乎每次訪問中國之后,她都會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經(jīng)歷與感受記錄下來,編撰成書,出版的《踏訪龍的國土》、《平沙萬里行》和《云南白云下》等在泰國引起了一次次巨大反響,使許多原本對中國并不了解的泰國讀者對中國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也對幫助泰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起到了重要作用。從1981年首次訪華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28年,詩琳通公主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她表示:“我認為在這28年間,中國無論是在人民生活還是在社會領(lǐng)域各個方面都有著非常巨大的變化,比如在與外界的交流和通訊方面變得更加方便了,而且中國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力也越來越強盛?!?/p>
約翰·拉貝憑借其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挽救中國軍民的義舉,以及留下《拉貝日記》等歷史證據(jù),得到中國人的廣泛尊敬。他以獲得超過400萬的高票入選百年來對中國最有影響的“十大國際友人”。約翰·拉貝的長孫托馬斯-拉貝應邀參加頒獎儀式,并向我們講述他祖父的故事。
約翰·拉貝1882年生于德國漢堡,1908年來到中國,先后在沈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經(jīng)商,1931年到1938年任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拉貝和其他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共同籌建了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并被推選為主席。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先生出于崇高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qū)內(nèi),和其他外籍人士一起共同拯救了20多萬人的生命。他的人道主義義舉被世人所銘記,拉貝也由此被人稱為“中國的辛德勒”和“南京好人”。
托馬斯·拉貝說:“祖父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態(tài)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自己當時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印象深刻。如果沒有這種深刻的了解,祖父是不可能決定留在南京來保護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