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茂清
蔡元培于1917年1月初任北京大學校長。當時的北大,正處于“晦霧時期”,雖然經(jīng)歷了辛亥革命的洗禮,校園里封建官僚習氣依舊,腐敗生活作風如前。蔡元培以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氣魄大力整頓創(chuàng)新,其中的一項舉措,是組織“進德會”。
不正當消遣
民國初年北大的教員,如清末一樣大都來自政府衙門,濫竽充數(shù)不學無術者不乏其人,他們把當年陳舊的講義發(fā)給學生,在講臺上讀一遍了事。學生中多官宦和富商子弟,他們?yōu)槿蘸笊侔l(fā)財尋求“出身”,所以心思與時間不是花在讀書求知上,而是專事奔競游蕩。對此,蔡元培的《自寫年譜》中有錄:“學生于講堂上領受講義,及當學期、學年考試時要求題目范圍特別預備外,對于學術,并沒有何等興會。講堂以外,又沒有高尚的娛樂與自動的組織,遂不得不于學校之外,競為不正當?shù)南?。這就是著名腐敗的總因……”
蔡元培所指的“不正當?shù)南病笔鞘裁茨?請看許德珩《回憶蔡元培先生》中所云:蔡先生是1917年1月到北大就職的,在此以前的北大,是一座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一些有錢的學生,帶聽差、打麻將、吃花酒、捧名角,對讀書毫無興趣,教員中不少人不學無術,吃飯混日子,教課是陳陳相因,敷衍塞責。
顧頡剛《蔡元培先生與五四運動》里有類似記述:1913年我考入北大預科時,學校像個衙門,沒有多少學術氣氛。有的老師不學無術,一心只想當官;有的教師本身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學問不大,架子卻不小。那時的北大有一種壞現(xiàn)象:一些有錢的教師和學生,吃過晚飯后就坐洋車奔“八大胡同”(妓女集中地段),所以妓院中稱“兩院一堂”是最好的主顧(“兩院”指參、眾兩院,“一堂”指北大,其前身為京師大學堂)。那時在學生中還流行一種壞風氣,就是“結(jié)十兄弟”。十個氣味相投的學生結(jié)拜為兄弟,畢業(yè)后大家鉆營做官,誰的官大,其他九人就到他手下當科長、當秘書,撈個一官半職,有福同享。這樣的學校,哪能培養(yǎng)出人才?只能培養(yǎng)出一批貪官污吏!蔡元培先生來校之前,北大搞得烏煙瘴氣,哪里像什么最高學府?北京大學也因此被謔稱為“探艷團”、“賭窟”。
面對烏煙瘴氣的北大,蔡元培痛心疾首,他深知“私德不修,禍及社會”,有心在校內(nèi)籌組“進德會”,規(guī)范師生道德行為,凈化校風。故而到校之初,就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中,號召師生共起“砥礪德行”“力挽頹俗”,神色凝重地說:“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故必有卓絕之士力挽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于道德無虧,而于身體有益。”
籌劃“進德會”
在1912年初,吳稚暉、李石曾、汪精衛(wèi)等,曾在上海醞釀組織進德會,意在提高倫理道德覺悟。蔡元培表示贊同支持,但在與同人商討進德會條件時,因?qū)Α安划敼倮簟⒉划斪h員”意見相左,所以別組一會,依宋教仁的提議名為“六不會”,后因時局變化而先后星散,未曾進行。后來,蔡元培在南洋公學同學會及譯學館校友會中,提議將嫖、賭、娶妾三戒編入校友會會章,可惜未被采納。
出任北大校長一年后,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各種舉措已次第進行,且推進順利,隨即將組建“進德會”提上議事日程,他說:“進德會之問題,遂亦應時勢之要求,而不能不從事矣,以南洋同學會、譯學館校友會所提議而未行者,試之于此二千人之社會。”
為使認真推進,不致半途而廢,他醞釀并起草“進德會”的入會條件,征詢師生員工意見得到相當認同后,于1918年1月19日出版的第49號《北京大學日刊》上,刊登了《北大進德會旨趣書》,作公開發(fā)起、號召。
“旨趣書”開宗明義公告組織進德會的緣起,在于增進個人道德品質(zhì),使自己成為清流之士,負起與俗流斗爭、改良社會風氣的神圣職責。
蔡元培列舉了社會與教育界的腐敗現(xiàn)象,如買官賣官、賭博嫖娼、揮霍公款后,作呼吁號召云:私德不修,禍及社會。吾人既為社會之一分子,分子之腐敗,不能無影響于全體。應作昏濁之世中的清流之士,如東漢之黨人,南宋之道學,明季之東林,集同志以矯末俗,與敝俗奮斗。
“三不”戒律
蔡元培在《北大進德會旨趣書》開列了以“三不”即戒賭、戒嫖、戒娶妾為基礎的三個等級的會員條件,任師生員工選擇承諾: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娶妾。乙種會員,于前三戒外,加不做官吏、不作議員二戒。丙種會員,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煙、不飲酒、不食肉三戒。
凡是要入會的均須填寫“志愿書”,寫明自己愿遵守的戒約,愿為何種會員,簽名蓋章,送交進德會評議會;經(jīng)評議會審查通過即是會員;凡題名入會之人,均在《北京大學日刊》上公布。
《北大進德會旨趣書》一經(jīng)發(fā)布,全校上下普遍響應,教師職員學生紛紛遞交申請書,截至5月底已有469人報名入會,占了全校人數(shù)的1/4,其中教師76人,職員92人,學生301人。內(nèi)中多有近現(xiàn)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如甲種會員李大釗、陳獨秀、許德珩、沈尹默、章士釗、馬寅初、馬敘倫、羅家倫、周炳琳、朱家華、胡適、王寵惠、張國燾、辜鴻銘等;乙種會員蔡元培、范文瀾、傅斯年、錢玄同、周作人、徐寶璜、康白情等;丙種會員梁漱溟、李石曾等。
進德會由深孚眾望的蔡校長發(fā)起組織,所以很有號召力與影響力,于腐朽風氣的匡正、道德水準的提高成效顯著,參加者多有遵守戒律嚴以律己者,如李石曾一生不吃肉,不喝酒,被稱為“素食主義者”。又如馬寅初,抗戰(zhàn)期間屢屢揭露財政部長孔祥熙等“上上等人”大發(fā)國難財,孔氏又怕又恨,指派中央銀行會計處長金國寶以官位拉攏,許諾讓他在財政部次長、禁煙總監(jiān)中任選一職,意在封住他的嘴巴。馬寅初莞爾一笑拒絕了:“人各有志,我早先在北大時,就已參加了蔡元培校長創(chuàng)建的‘進德會,聲明不要做官,孔部長的好意,恕難領受了?!辈淘嘧约阂采眢w力行承諾的戒律,直到終老,絕對遵守“不嫖,不賭,不納妾”三條,成了公認的模范會員。(摘自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