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芳
日本學者正本治惠認為自我護理的職能有:維持健康;預防疾病;自我診斷、自我用藥、自我治療;參加康復工作[1]。糖尿病是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病死率的慢性終身性疾病,其中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 95%以上,是慢性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重點。因此,加強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護理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3月—2009年3月對本院門診部就診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調查,并實施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 107例,年齡 39~81歲,平均年齡 60歲,均符合 WHO診斷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病程 1~13年。學歷:小學及小學以下 39例,初中 39例,高中 21例,大學 8例。將患者分為觀察組 (52例)與對照組 (55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間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醫(yī)囑服藥,實施常規(guī)護理[2];觀察組除按對照組方法用藥外,按照奧雷姆自理護理理論,開展糖尿病護理干預[3]。
1.2.2 人性化護理實施 (1)筆者和團隊小組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設計個體教育護理計劃,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定期發(fā)放健康教育維護資料和舉辦知識專題講座,在細微之處提醒對患者的關懷。(2)飲食干預:尊重患者的飲食習慣,根據近幾年學者提倡食物交換法與 GL法聯(lián)合應用引導患者從自身情況出發(fā),選擇多樣化的食物[4],以幫助患者有效地控制血糖,參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5],教會患者計算出每日所需熱量總值,各類食物交換份數根據總熱量查表,早餐按 1/5,午餐晚餐按 2/5分配餐次,保證總熱量。(3)運動干預:選擇持續(xù)、規(guī)律、適量的有氧運動。指導患者宜餐后 1.0~1.5h進行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做健身操。切勿空腹鍛煉。3~6次 /周,運動 30~40min/次,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可采用慢速步行 (90~100步/min)。注意運動鍛煉中的反應,教會患者自測脈率的方法。 (4)教會患者及家屬自我監(jiān)測血糖和尿糖方法。指導微量血糖儀的使用,囑其做好血糖記錄。告知血糖控制目標理想范圍。 (5)藥物干預:指導患者掌握胰島素注射技術以及胰島素筆的正確使用,交待注射部位、方法和時間等注意事項。正確服用降糖藥物。(6)定期復診:加強患者眼病防治教育,建議每 6~12個月做 1次眼科檢查。囑患者常做腿部檢查,有利于延緩和預防慢性并發(fā)癥。
1.2.3 家庭隨訪或電話隨訪 針對患者個體差異,給予準確指導,1次 /月,并將其記錄備檔。
1.3 評價內容及標準 根據血糖控制的情況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判斷健康教育干預措施是否有效,空腹血糖控制目標理想為 4.4~5.1mmol/L,良好為≤7.0mmol/L,差為 >7.0mmol/L[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對照組平均血糖為 9.9mmol/L,觀察組平均血糖為 7.8mmol/L。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遵醫(yī)及健康行為情況比較 觀察組遵醫(yī)及健康行為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遵醫(yī)及健康行為情況比較 (n)
3.1 在門診就診中突出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重要性 對 10例病程在 1年內的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患者血糖明顯下降,從而減輕了因疾病引起的焦慮不安等心理障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保健意識。同時家庭成員對患者的理解,關懷,幫助,細心觀察患者的各種異常變化有利于促進疾病的恢復,樹立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正是家庭支持系統(tǒng)使糖尿病患者真正實現了自我管理,從而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減少住院的次數及節(jié)省了開支。
3.2 個性化護理有利于控制血糖變化預防及延緩慢性并發(fā)癥 通過奧雷姆自理模式的評估,有計劃地實施健康維持指導,可以有效地滿足糖尿病患者自理需要及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確實需要糖尿病專業(yè)護士和門診護士的大力支持。近期,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衛(wèi)生科學學院護理學 Davies[7]研究分析了以護理為主導的實踐護理指南對門診糖尿病患者護理的影響,明顯改善治療的質量和患者的結局,患者易于學習,接受推薦的衛(wèi)生保健方法。目前,國外糖尿病護理新策略[8],其中奧雷姆自理模式在門診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值得我們借鑒推廣。
3.3 奧雷姆自理理論及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上的應用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需要堅持長期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我們要開展飲食控制,將食物交換法與 GL法納入糖尿病飲食教育中,幫助患者達到行為的改變,滿足患者的需要[4,9]。這樣的做法與近年相關文獻報道一致。由此可見,通過門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系統(tǒng)化的自我護理教育任重道遠。
1 磨琨.自我護理需求的應用進展 [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1998,14(10):631.
2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89-441.
3 鞏玉秀,鄭修霞,姚嵐.門診護理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96-216.
4 王自勤,陳永春,劉星星.食物交換法聯(lián)合 GL法用于 2型糖尿病營養(yǎng)治療 [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22(12):1128-1129.
5 蔡東聯(lián),耿珊珊,鄭慧.糖尿病患者生活全程指導 [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47-60.
6 廖二元,莫朝暉.內分泌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16-1417.
7 Fisher M,Paganini-hill A,Martin A,et al.Carotid plaque pathology:thrombosis,ulceration,and stroke pathogenesis[J].Stroke,2005,36(2):253-257.
8 尹玲玲.國外糖尿病社區(qū)護理新策略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7):1164-1166.
9 孫建琴,沈秀華,陳霞飛.食物 GL與糖尿病防治 [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5,12(5):3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