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鴻圣
茫茫雪域高原“生命禁區(qū)”,生活戰(zhàn)斗著一群與風沙紫外線為伴、與高寒缺氧抗爭的筑路兵;條條國防邊陲大動脈,綿延深藏著英雄部隊首長對基層一線官兵最深切的牽掛。西部奇路川藏線、黃金通道中尼(尼泊爾)國際公路、“古絲綢之路”新藏線,這些多年來頑強支撐著西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公路交通命脈,有一種樸實溫暖的關(guān)愛在千里生命線上傳遞、延伸。
2010年8月10日下午4時許,斷通了16天的國道318線川藏公路索通村段恢復臨時性通車。300多輛滯留多日的車輛猶如重獲新生,在武警交通四支隊官兵的果斷指揮下,激動興奮地快速通過塌方區(qū)。一聲聲久鳴的長笛,痛快淋漓地表達著對連續(xù)奮戰(zhàn)已達半月之久的武警官兵的由衷敬意!
就在此前三天,8月7日,在該路段搶通進入攻堅階段的關(guān)鍵時刻,武警交通指揮部主任孟洪喜,從北京經(jīng)成都飛抵西藏后,第二天便第一時間趕赴搶通現(xiàn)場。在頭頂不時有飛石滾落的極度危險情況下,他冒死踏勘塌方區(qū),和交通一總隊總隊長張繼鎖等領(lǐng)導同志緊急研制搶通方案。他盯著濁浪滾滾的帕龍藏布江,眉頭緊鎖?!皣罃嗤?,正是檢驗武警交通部隊應急救援水平戰(zhàn)斗力的時刻,我們能否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沖得上,打得贏?”在搶通一線指揮部的帳篷里,足有十分鐘的時間,將軍和一線官兵們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搶通圖。他囑托四支隊支隊長陳軍,在高度確保搶通官兵和行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樹立決戰(zhàn)決勝的信念,快速搶通道路,盡最大努力快速恢復川藏線暢通。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由于部分路段路基被特大山洪泥石流徹底沖毀,官兵們決定快速架設鋼架橋。針對橋梁搭建位置地處山澗、地質(zhì)松軟的險要施工狀況,孟洪喜和一干技術(shù)骨干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修筑木籠橋臺和架設加強雙排單層“321”型裝配式公路鋼橋的搶通道路方案。經(jīng)過官兵們近47個小時的連續(xù)艱苦奮戰(zhàn),跨徑為21米、橋面凈寬3.7米,最大負載達80噸的鋼架橋順利搭建完畢,使整個搶通戰(zhàn)斗取得突破性進展。當晚,孟洪喜手端青稞酒,親自向大伙兒敬酒,一道歡慶初戰(zhàn)告捷。
被譽為“武警速度”的鋼架橋快速搭建,成為川藏線搶通整個戰(zhàn)役的重要轉(zhuǎn)折,也極大地激勵著另一端在滾石區(qū)殊死爆破的搶通官兵。搶通勇士兵分兩路,一組手持撬棍,沿著塌方體攀援至幾十米的高空,凌空排障;另一組則待山體穩(wěn)定后,背負幾十斤的炸藥踩踏著亂石,實施定向爆破。隨著陣陣轟轟巨響,官兵們硬是從巨大山體腹部掏出了一條道路,取得了搶通的決定性勝利。
在這場與大自然災害的拉鋸戰(zhàn)中,武警交通官兵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災害發(fā)生的短短7小時,他們就緊急開辟出14公里便道,確保了行人的臨時通行和急需物資的背運。受困期內(nèi),百臺滯留車輛的千名被困人員無一人餓傷,在第一時間全部得到安全疏散撤離!
墨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南部,藏語意為“隱秘的蓮花”,是中國大陸2100多個行政建制縣中至今唯一不通公路的縣。生活在墨脫的人們一直處于極度封閉的狀態(tài),與世隔絕。新中國成立后,為擺脫墨脫人民的交通困境,國家先后四次投入巨大物力修建墨脫公路,但終因極度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和極端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沒有改變那里的交通狀況。
2008年深秋,國家再次立項,重新改建波密縣扎木鎮(zhèn)至墨脫117公里的扎墨公路,武警交通部隊受領(lǐng)全線關(guān)鍵性、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隧道穿越海拔4640米的嘎隆拉雪山半山腰,全長3310米,寬度為9.4米,設計縱坡為4.1%,隧道落差132.4米,系全線施工作業(yè)地質(zhì)最復雜、地形起伏最大、施工難度最艱難、氣候環(huán)境條件最為惡劣的建設項目。南北兩側(cè)分別由武警交通部隊二支隊和三支隊相向掘進,計劃工期24個月。2008年12月18日,在積雪皚皚、極端氣溫達零下20多攝氏度的嘎隆拉山腳下,兩支筑路尖兵以雪山之巔為分界點,扼守兩端,拉開施工戰(zhàn)斗序幕,開創(chuàng)了西藏公路建設史上冬季施工的先河。
墨脫公路建設是西藏自治區(qū)列為一號工程的政治性任務,是造福墨脫人民的惠民工程。將軍深知,修建墨脫公路是人類又一次向大自然發(fā)起的莊嚴挑戰(zhàn),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武警交通部隊的高度信任,也是對武警交通官兵意志品質(zhì)和技術(shù)水平的一次嚴峻考驗。年輕的武警交通官兵在面臨大斷層、強涌水、高寒缺氧等客觀特殊地質(zhì)條件和惡劣氣候條件下重重考驗的同時,要應對高縱坡設計、機械效率嚴重折損、后勤物資保障供給極為困難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必須第一時間集結(jié)精良裝備,集中優(yōu)勢兵力,快速投入施工。
巍巍嘎隆拉雪山深處,蘊藏著將軍深沉的思念情感。2009年5月,將軍到武警交通部隊任職不久,便奔赴興建中的嘎隆拉雪山看望一線官兵。這在當時,無疑是石破天驚的消息,要知道在雪山深處,扼守進出口南北兩端的二、三支隊官兵,已經(jīng)在封閉孤寂的大雪封山期內(nèi),整整奮戰(zhàn)了半年之久。
而今天,將軍的又一次到來,給了基層官兵們莫大的鼓勵。他快步來到隧道掌子面,掘進班班長胡芝華立即停下作業(yè)向首長報告。將軍緊握著戰(zhàn)士粗糙有力的雙手,分明感受到一陣強烈的顫抖,這是長期打風鉆形成的慣性使然。身邊的項目部主任程春明向首長介紹,胡芝華同志小孩身患重癥,為了早日打通嘎隆拉隧道,胡芝華始終堅守一線?!岸嗪玫氖勘值馨?!”將軍甚為感動,囑咐二支隊支隊長吳生炳,組織上一定要關(guān)愛一線官兵疾苦,體現(xiàn)部隊大家庭的溫暖。
一年內(nèi)兩次造訪墨脫,實因?qū)④妼Υ隧椪涡约t色工程尤為關(guān)注。由于嘎隆拉隧道南北走向,處于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接合部,穿越喜馬拉雅、墨脫等兩個大地震帶,青藏高原寒冷氣流和印度洋暖濕氣流相融交匯,使得終年為積雪降雨期,年均降水量大于1700毫米,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穿越斷層最多、地應力最強的高原隧道,被譽為“世界地質(zhì)病害博物館”。有業(yè)內(nèi)專家稱,“修建墨脫公路,其難度不亞于浩大的青藏鐵路?!痹跊]有任何先進經(jīng)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面對極為破碎的巖層、斷層滲水和冰川堆積體犬牙交錯的復雜山體,武警交通官兵可說是遇到了一項前所未有、空前絕后的極端棘手工程。
突如其來的強涌水中止了掘進的步伐,官兵們立即采取措施,晝夜蹲守在隧道里,緊急抽排,防止因洞內(nèi)積水長期浸泡山體引發(fā)隧道坍塌。為了快速將積水排出洞外,官兵們緊急增加大功率的抽水設備,以每天四萬多立方的速度迅速降低洞內(nèi)水位,經(jīng)過連續(xù)十幾天的奮戰(zhàn),洞內(nèi)的積水終于得到了初步有效控制。然而地質(zhì)條件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給實際施工帶來了無法預料的極大考驗。官兵們無法遵循原先的技術(shù)資料,專家們提出的“打?qū)Ч?、預注漿”的堵水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無法奏效。第二天,將軍再次來到暗流涌動的隧道洞內(nèi),抬頭望去,洞內(nèi)涌水四濺,猶如水簾洞,他推開雨傘,走進冰冷徹骨的冰水中,“同志們,時間不等人!我們在加大設備投入、加緊抽排積水的同時,必須保證一部分兵力在同時掘進,為全盤施工贏得時間!”將軍以嚴謹縝密的治軍構(gòu)想,當場敲定先通過、后注漿,強行推進、以排為主的方案,短短二十天時間內(nèi),先后抽出100多萬立方積水,成功突破了暗流涌動的大斷層。
縱有萬般艱險,我自奮然向前。在經(jīng)歷近乎煉獄般的一次次歷險后,嘎隆拉隧道以每天10米的進度向前瘋狂推進,這在中國高原隧道施工史上幾乎就是一個傳奇!如今,萬眾矚目的嘎隆拉隧道只差500多米就將實現(xiàn)全線貫通,這是一個足以載入人類筑路史上最為絢麗的篇章!武警交通官兵將用忠誠、血汗、青春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新中國成立61周年后,最后一個沒有通縣公路的縣域盲區(qū),將從共和國的交通版圖上徹底消失,孤島不再孤獨,進出墨脫的人們再也不用經(jīng)歷生死煎熬,這是一個多么激動人心的消息??!將軍聞聽介紹后備感振奮,慷慨陳詞,“愈是艱難險阻,愈要展示我們武警交通部隊遇強則強的堅強韌性?!?/p>
從拉薩行經(jīng)中尼公路前往新藏線,是將軍西藏萬里高原行的最后一站。在茫茫新藏線界山大坂,一支支英勇的筑路部隊分隊為了新藏公路的建設筑路、護路不止,成為風沙彌漫的天路上流動的音符。
全長2269公里的新藏公路,被譽為“鋪在云端的公路”,起自新疆喀什地區(qū)葉城縣,終于珠穆朗瑪峰腳下的西藏拉孜,蜿蜒于平均海拔4663米的喜馬拉雅、岡底斯、昆侖和喀喇昆侖群峰之中,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的唯一通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環(huán)境最苦、路況最差、道路病害最多的天路,被譽為“生命禁區(qū)的禁區(qū)”、“世界屋脊的屋脊”。擔負這條天路西藏段1375公里建設、養(yǎng)護保通任務的武警交通部隊廣大官兵,懷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對邊疆各族人民的滿腔情懷,用青春和熱血、犧牲和奉獻,在雪域高原譜寫了一曲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天路壯歌。
在西藏諸多公路建設大軍中,武警交通部隊是進駐西藏時間最長、完成公路里程最長、戰(zhàn)斗業(yè)績最為突出的英雄群體。2300多公里公路、近100座橋梁,是一代代武警交通官兵獻給青藏高原最美好最珍貴的禮物。
將軍躬身來到筑路帳篷,細心地摸著戰(zhàn)士的被褥,詢問他們冷不冷。當看到圍坐在他身邊的戰(zhàn)士干裂粗糙的手指、嘴唇時,不由涌起一陣心酸。將軍關(guān)切地抓住他們的手,揉搓著,久久不能言語。將軍了解到,新藏線好路率由部隊建設養(yǎng)管前不足10%提高到62%,行車時速平均提高了40公里,日均車流量增長兩倍。葉城至阿里由原來的7天縮短到3天,阿里至拉薩由6天縮短為2天。令人期待的是,隨著武警交通二支隊修建的新藏公路巴馬、馬帕段在年內(nèi)順利完工,新藏公路西藏境內(nèi)段將全部實現(xiàn)黑色化,屆時,將成為茫茫大草原上的高原“高速路”。
18天時間內(nèi),將軍日夜兼程近萬公里,走遍部隊沿線每一個施工養(yǎng)護點,親切看望每一名基層官兵。務實親民的執(zhí)政風格,體恤部屬的真摯情懷,在大漠戈壁、江河峻嶺之間,留下最為溫暖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