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瑩
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造福子孫后代的民心工程。本人自1993年起,一直參與子洲縣農村飲水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的編制及建設工作,現以子洲縣為例,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等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促進。
子洲縣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腹地,榆林市南緣,總面積2042平方公里,共轄10鎮(zhèn)8鄉(xiāng)、550個行政村,1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0.68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7.88萬人。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十年九旱,屬水資源貧乏區(qū),特別是山區(qū)農村生活生產用水極為困難,已成為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根據2005年農村飲水和水質抽驗調查統(tǒng)計,全縣各類飲水不安全人口達13.46萬人。
子洲縣的農村飲水困難和非安全性飲水是一個歷史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fā)展的瓶頸。為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和非安全性飲水問題,改善農民的生存和生活條件,保持農村社會穩(wěn)定,子洲縣針對全縣農村人畜飲水現狀,按照省市解決農村飲水困難板塊推進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的機遇,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2007年至2009年連續(xù)實施的三期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共實施飲水安全項目306處,完成投資4440.45萬元,解決不安全人口10.35萬人,項目區(qū)龍頭入戶率達90%以上。通過修建這些供水過程,基本解決了子洲縣農村飲水困難和大部分的非安全性飲水問題,在農村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改善了缺水地區(qū)群眾的健康狀況,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密切了黨群關系。
子洲縣地跨暖溫帶與中溫帶,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全縣海拔最高1045米,最低863米。境內95%為山區(qū),5%為川區(qū)。日照充足,光能較強。年均氣溫9.1℃,年均無霜期145天。降雨年際之間分布極不均勻,雨量年內時空分布也不均衡,農村群眾飲水極為困難。部分偏遠山區(qū)農民生活水平低,無力出資修建取水工程。中部地下水雖儲量較為豐富,但部分地區(qū)含氟量高,且地表水污染嚴重,淺層地下水不能滿足飲用水要求。
近年來,子洲縣根據水源條件、經濟條件、工程地質狀況及現有工程情況,依據國家《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85)及《陜西省農村飲水項目建設實施細則》的要求,針對各地水源不同的情況,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了型式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水井供水工程
根據水源形式和缺水原因的不同,水井供水分為機電井水塔供水與滲水井水塔供水兩種。機電井水塔供水根據工程的水文地質情況確定井深,水源井和水塔相對集中建設,水源井水塔布置在村莊旁,管理房與泵房統(tǒng)一建設。村莊住戶用水用干管輸水進村,樹枝狀布置至供水點。滲水井水塔供水是利用巖石裂隙潛水、降雨滲水或溝道滲水,建滲水井集水,設泵站揚水入水塔,然后再輸送給供水點。滲水井設在坡腳洼地靠近河溝的地方,泵房靠近水井布置,計算水塔高程,用管網自流入村。
(二)引泉(河)水工程
根據水源、供水點位置的不同分為有壓引泉(河)供水工程和自壓引泉供水工程。有壓引水工程又分為有壩有壓引水和無壩有壓引水兩種典型。有壩有壓引水典型根據地形情況,采用修建攔河溢流壩,壩上游建滲水池,水通過滲水池過濾后加壓送至高位蓄水池,利用輸水干管輸水進村。無壩有壓引水典型根據水源和地形特點,將泵房布置在泉室旁邊,蓄水池建在高地上,通過輸水干管輸水進各自然村集中供水點。自壓引泉供水典型利用高位泉眼為供水水源,引水至蓄水池,利用自身與供水點位置的高差,通過輸水干管自流至集中供水點。
(三)泵站揚水(小高抽)供水工程。該典型利用地表水,傍溝、河建大口井,通過大口井濾水、滲水、集水,經泵站提水至高位蓄水池。經沉淀和水質處理(水質若經過化驗符合飲水標準,可不需設置此工藝),通過輸水干管輸水至需水點(自然村和集中供水點)。
(四)雨水集蓄飲水工程。該典型適用于不利于降水入滲和地下水運移、地下水比較貧乏、打井比較困難、又無合適地表水利用的地區(qū)。宜采用分散集雨面,通過屋檐接水或坡面集水,集水經沉淀處理后由支管入各戶地下混凝土水窖,用水戶利用抽水泵或壓水井方便取水。
以上農村供水工程的典型工程形式基本上可以適應不同缺水原因,不同地形、地質、水源情況的工程設計需要。經運行,這些典型工程形式結構簡單,投資小、費用低,不僅便于施工,同時可節(jié)約投資,提高效益,供水質量和可靠度能夠得到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