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玨 易永忠 夏潤生 林曉清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 萍鄉(xiāng) 337000)
乳腺癌是臨床較為多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而發(fā)病年齡卻趨于年輕化。本文對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經(jīng)手術或穿刺病理證實的54例乳腺惡性腫瘤的聲像圖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聲像圖特征,旨在提高乳腺惡性腫瘤的術前診斷準確性,為臨床診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料。
1.1 研究對象 我院自2007年6月~2008年12月經(jīng)手術或穿刺病理證實的54例乳腺惡性腫瘤患者,全部為女性,年齡 20~61歲,平均年齡(42.3±12.4)歲,其中51例以乳腺腫塊就診,3例以乳頭溢液就診。
1.2 使用儀器 GE vivid 3和GE Voluson 730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變頻探頭,頻率7~10MHz。
1.3 研究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充分顯示雙側(cè)乳房及腋窩,對雙側(cè)乳房各個象限做橫、縱切面掃描,并注意掃查鎖骨上窩及胸骨旁淋巴結的情況。首先用二維超聲觀察雙側(cè)乳房一般情況,明確腫塊部位、形態(tài)、大小、邊界、與周圍組織關系、內(nèi)部回聲及有無鈣化、腫塊硬度、淋巴結情況,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查明病灶內(nèi)部及周邊血流信號形態(tài)、分布情況,記錄血流分級及形態(tài)。對病灶內(nèi)血流做多點取樣,記錄動脈血流的最高PSV和RI等參數(shù)。
1.4 血管數(shù)目判定標準 按Adler等[1]的半定量血流分析法對腫塊內(nèi)部血流進行分級。0級:病灶內(nèi)未見血流信號;Ⅰ級:少量血流信號,可見1~2處點狀血流;Ⅱ級:中量血流,可見一條主要血管,其長度超過病灶的半徑或見幾條血管;Ⅲ級:豐富血流,可見四條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連通,交織成網(wǎng)狀。
1.5 血流形態(tài)判定標準[2]分3型:Ⅰ型:周邊及內(nèi)部未見血流;Ⅱ型(周圍型):血流環(huán)繞病灶周圍;Ⅲ型(穿入型):血流伸入病灶內(nèi)部或呈放射性走行。
2.1 乳腺腫瘤二維聲像學特點 乳腺惡性腫瘤的聲像圖縱橫比≥1者30例,<1者24例;形態(tài)規(guī)則11例,不規(guī)則43例;邊界清晰9例,不清晰45例;內(nèi)部回聲均勻10例,不均勻44例;有微小鈣化38例,無微小鈣化16例;有抵觸感31例,無抵觸感23例;與周圍組織有牽拉感33例,無牽拉感21例;有淋巴結39例,無淋巴結15例。
2.2 乳腺腫瘤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 Adler分級0級 4例,I級 12例,II級 26例,III級 12例;CDE血流形態(tài)周圍型16例,穿入型34例,未見血流4例。
乳腺惡性腫瘤是源于乳腺導管上皮和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多數(shù)呈浸潤性生長,破壞周圍組織。在病理組織學上??梢姲┙M織呈放射狀侵入鄰近纖維脂肪組織內(nèi),故乳腺惡性腫瘤邊界粗糙不平,不清晰,邊緣不整齊,呈“偽足狀”、“毛刺狀”。毛刺是乳腺癌的一個具有特異性的邊緣像,是腫瘤邊緣癌細胞向周圍組織擴散所致,大致可分為癌床帶、炎性細胞浸潤帶和結締組織增生帶,由三帶構成一個根部粗、尖端細的齒狀致密影[3]。此組病例中,腫塊邊界不清晰者所占比例較高(占83.3%),顯示邊界不清晰診斷價值最高,與國內(nèi)外報道相符[4]。惡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對周圍組織常產(chǎn)生牽拉,位置較表淺的腫塊可表現(xiàn)為對淺筋膜淺層牽拉、變形嚴重者可使皮膚呈“橘皮樣”改變;而位置較深的腫塊常可牽拉、浸潤淺筋膜深層,使腫瘤后方筋膜后間隙變薄[5],境界欠清,而其旁筋膜后間隙受腫瘤牽拉明顯增厚。惡性腫瘤由于其內(nèi)部的病灶結構復雜,內(nèi)部回聲常為不均勻,中央??梢娢⑿♀}化點(<1.5mm),是因為腫瘤影響局部鈣、磷代謝而形成[6],此為乳腺癌特征性聲像。
惡性腫瘤能釋放一種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血管生長,在腫瘤內(nèi)形成豐富的血管網(wǎng)絡,并且隨著腫瘤的生長會不斷更新血管分布和增加血管數(shù)量,因此惡性腫瘤大都具有豐富的動脈供血。按Adler半定量血流分析法對腫塊內(nèi)部血流進行分級,本組病例出現(xiàn)Ⅱ~Ⅲ級供血為主(占70.4%)。應用能量多普勒(CDE)觀察腫塊供血血管的形態(tài),具有較高的血流敏感性,不會混疊,血流連續(xù)性好,能較好地顯示腫塊內(nèi)血管粗細不一及扭曲狀,從而有助于惡性腫瘤的診斷。本組病例中腫瘤血管形態(tài)以穿入型為主(占63.0%)。近期有文章相繼報道了超聲造影在乳腺腫塊良惡性鑒別上的應用[7]。乳腺超聲造影為評估乳腺腫塊良惡性及其血流動力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超聲造影能顯示惡性腫瘤的微小血管。另外,乳腺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zhuǎn)移較多見,主要侵犯同側(cè)腋窩、鎖骨區(qū)和胸骨旁區(qū)的淋巴結。因此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乳腺腫塊時,應同時檢查上述區(qū)域淋巴結,以評估乳腺癌的轉(zhuǎn)移程度,為臨床制定診療方案提供客觀依據(jù)。
綜上所述,乳腺惡性腫瘤在二維聲像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方面有其特征性表現(xiàn)。只要檢查者細致、耐心,對腫瘤二維及彩色多普勒圖像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就可提高乳腺惡性腫瘤診斷率。
[1]Adler DD,Carson PI,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plor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Itrasoung MedBiol,1990,16:553-559
[2]劉月浩,張潁.彩色多普勒超聲鑒別乳腺腫物良惡性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24(2):119-122
[3]嚴松莉,張青萍.乳腺超聲與病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0
[4]劉月浩,張潁.彩色多普勒超聲鑒別良惡性乳腺腫物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6,22(6):420-422
[5]燕山,詹維偉.淺表器官超聲診斷[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75
[6]徐秋華,陸林國.淺表器官超聲診斷圖鑒[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1
[7]徐秋華,燕山.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彩超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24(5):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