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峰
(河南省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yī)系,河南南陽 473061)
乳腺增生以乳房腫塊、疼痛、或伴乳頭少量溢液為主要表現(xiàn)。2003年 3月 ~2005年 9月,筆者對經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的乳腺增生患者,采用疏肝理氣、調攝沖任、逐瘀消痰中藥內服,配合局部外貼 Y R型 -乳腺病專用電子膜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如下。
共 82例,均為本校附院門診患者。年齡最小 20歲,最大 51歲 ,平均 37.4歲;病程最短 5個月,最長 9年,平均 5年零 2個月;單側乳腺發(fā)病 54例,雙側發(fā)病 28例;發(fā)于乳腺的外上象限 74例,發(fā)于乳腺的其他部位 8例;腫塊直徑最大 3c m,最小 0.3c m;腫塊呈單純片塊型 47例,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型或條索型 28例,混合型 12例,彌漫型 5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多數以脹痛為主,另有刺痛和部分放射疼痛。疼痛與月經周期有關 78例,與情緒波動變化有關 24例,月經時常紊亂 22例;乳頭有非血性分泌物 12例。未婚 18例,已婚 64例(其中 23例為晚婚,結婚年齡超過 28歲),已婚者中超過 30歲尚未生育者 12例。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乳腺增生。
診斷標準參考《新編中醫(yī)外科學》[1]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一側或兩側乳房出現(xiàn)單個或多個腫塊,多數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與情緒及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一般月經來潮前 1周左右癥狀加重,行經后腫塊及疼痛明顯減輕,且連續(xù)3個月不能自行緩解??捎|及乳房內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塊或結節(jié),多位于外上象限,質韌,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可被推動,常有輕度觸痛,腋下淋巴結不大。用鉬靶 X線或干板攝影、B超、熱象圖等輔助檢測手段,或局部活組織病理檢查,排除乳腺癌、乳腺纖維腺瘤等腫瘤性乳腺疾病。
納入標準:確診為乳腺增生,且在此之前經過西醫(yī)不同程度治療效果不佳。治療前至少2周內已停用其他治療。
排除標準:排除乳房結核,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經前輕度乳房脹痛、青春期乳痛及僅有乳痛而無腫塊的乳痛癥。
中藥治療:從理氣化痰、逐瘀消腫、散結止痛為法。藥用全瓜蔞 12g,八月札 12g,當歸尾 10g,杭白芍 12g,酒川芎9g,炮穿山甲 9g,夏枯草 10g,浙貝母 12g,山慈菇 9g。肝郁痰凝型(乳房腫塊脹痛明顯,常隨喜怒而消長,伴胸悶脅脹,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歡,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者)加柴胡 12g,川楝子 10g,橘核 10g,海藻 12g,法半夏 12g。沖任失調型(乳房腫塊疼痛隨月經變化,經前加重,經后減輕,月經周期紊亂,量少色淡,甚則閉經,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加菟絲子 12g,仙靈脾 12g,巴戟天10g,何首烏 12g,延胡索 12g,鹿角霜 12g。痰瘀阻滯型(乳房腫塊刺疼明顯,質地堅韌,邊界不清,結塊有時呈彌漫型,累及大半個乳房,舌邊瘀點或瘀斑、舌苔薄,脈弦細)加五靈脂 10g,絲瓜絡 9g,制乳香 9g,醋莪術 10g,生牡蠣 20g,郁金 10g。1日 1劑,水煎 2次合并濾液,分早晚 2次服。
理療:Y R型 -乳腺病專用電子膜局部外貼[由北京理工大學研究開發(fā)、北京市圣美迪新技術研究所 2002年 12月制造的專利號 Z L 97200601.X,批準文號京藥管械 (準)字 2002第 1260125號,生產批號 C D 020830],首先用溫水將乳房患部洗凈擦拭干燥后,打開包裝,拆開膜保護紙,將電子膜貼于腫塊疼痛部位,按壓使之貼緊皮膚,一般1~2天換1貼。
兩組均 2周為一療程,休息 3天再進行下一療程,行經期間停服中藥。3個療程觀察療效,并隨訪 3個月。
臨床治愈:腫塊消失,乳痛消失,停藥后 3個月不復發(fā)。顯效:腫塊最大直徑縮小 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腫塊最大直徑縮小不足 1/2,乳痛減輕;或腫塊縮小 1/2以上,乳痛不減輕。無效:腫塊不縮小,或反增大變硬;或單純乳痛緩解,而腫塊不縮小。
臨床治愈 39例,占 47.56%;顯效 22例,占 26.83%;有效 14例,占 17.07%;無效 7例,占 8.54%;總有效率91.46%。
乳腺增生主要是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調,以及乳腺組織中女性激素受體的質和量異常,致乳腺實質出現(xiàn)增生。中醫(yī)認為,乳房與肝、腎、脾、胃、沖任二脈有著密切關系。肝的疏泄能使乳汁正常分泌,脾胃強健能使乳汁生化有源,腎氣旺盛,沖任血脈才能充盈,上行為乳汁、下行為經水。如若肝不能疏泄則氣機壅滯,肝郁克脾則脾胃失運、水津不化、痰濕結聚,腎元虧乏、沖任失調則血海空虛、經期錯亂、瘀血阻滯。因此,氣滯、痰濁、瘀血互結,阻塞乳絡,而致乳癖。治療原則為舒肝理氣,調攝沖任,逐瘀化痰。以理氣化痰、逐瘀消腫、散結止痛藥為主組成基礎方。八月札、全瓜蔞、浙貝母、夏枯草理氣化痰散結,當歸尾、杭白芍、酒川芎活血化瘀,穿山甲、山慈菇逐瘀消腫、散結止痛。肝郁痰凝加柴胡、川楝子、橘核、海藻、法半夏可加強舒肝理氣、化痰消腫之效。沖任失調者加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何首烏、延胡索、鹿角霜可滋補肝腎、調攝沖任、散結止痛。痰瘀阻滯者加五靈脂、絲瓜絡、制乳香、醋莪術、生牡蠣、郁金可強化逐瘀消痰、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YR型 -乳腺病專用電子膜外貼可通過電子膜微電流刺激作用和負電極效應,促使患處血管擴張、加快血流、消除炎癥。中藥內服和電子膜外貼效果滿意,尤其是對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者療效肯定。
[1]李彪.新編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