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是萬物長養(yǎng)茂盛的季節(jié),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季節(jié),也是人體陽氣最易發(fā)泄的時期。夏天的到來,逼迫人體陽氣外發(fā),汗液外泄,易耗氣動津傷陰。同時,天氣的炎熱易干擾人的睡眠,又因夏季有晝長夜短的特征,人的睡眠時間相對縮短。因此,按照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原則,懂得夏季睡眠與養(yǎng)生,對防病健身,如何睡個好覺,有很大益處。
懂得科學午睡
夏日晝長,人們晚些入睡,是順應自然陰氣不足;早些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夏日清晨,陽光初照,空氣清爽,早起室外活動,可以盡早耗散身上的濕氣。吸收天地清氣。立夏后晝長夜短,人們起早睡晚,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要根據(jù)節(jié)氣的變化,調整作息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午睡,尤其是有睡眠“不實”特點的老年人。夏日中午,烈陽高照,最易使人傷暑,加之夏日夜短,更需要午睡補充,消除疲勞。補充精力。
下午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疲勞:吃過午飯后,人體的血液向消化道集中,流向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所以,人在中午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睡午覺不但是人活動精力的保障,也對保護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午睡可預防冠心病,尤其是對預防心肌梗死有著積極作用。
但有些因素對午睡不利。如趴在桌子上睡午覺。是最不利于消除疲勞的。此時人體肌肉松弛,血液循環(huán)減慢,頭部供血減少。人醒來后會感到頭昏、耳鳴、腿軟、視線模糊。趴在桌上睡午覺還會使眼球受壓,易誘發(fā)眼疾。此外,為了能在中午盡快入睡,午餐時不宜飲用咖啡、濃茶、酒。以免因興奮而難以入睡;不宜在餐后倒頭便睡,應活動10分鐘再睡;午睡以片刻至半小時為宜,醒后應該躺幾分鐘再起床,以免立刻起身引發(fā)不適。不提倡圖一時之快在穿堂風或空調低溫房間入睡。
營造睡眠環(huán)境
為安度炎夏,無論是體質較差者還是健康人,都應注意改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做好防暑降溫措施。環(huán)境因素與睡眠息息相關。不良的環(huán)境因素可引起睡眠障礙。如寢室溫度過冷、過熱都可以妨礙入睡。夏季,尤其在南方等地異常炎熱,使人汗流浹背,煩躁不安。熱擾心神,神不守舍,也很難入睡。濕度對睡眠亦有影響,最理想的濕度是55%~60%,過于干燥或潮濕均不利于睡眠。夏季雨水多,尤其黃梅天陰雨連綿,汗出不透,衣被潮濕,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也不會很安定。噪聲是干擾睡眠的常見因素,有些人對噪聲很敏感。日久就會形成慢性失眠。樓道內的吵鬧,同宿人的鼾聲、夢話、咬牙、起夜上廁所等,都對睡眠有影響。光亮也是一種影響睡眠的因素。家人晚睡或看電視、外面的路燈,都可以使人難以進入夢鄉(xiāng)。所以要改善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營造舒適睡眠環(huán)境(光線、溫度等)。
重視康復療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睡眠很有講究,提倡循序漸進康復療法。如食療。夏秋宜食蓮子百合湯,并注意食用一些營養(yǎng)豐富、人體必需的食物,適當多食些含賴氨酸較多的動物性食品,多食含維生素較多的水果。松弛療法包括散步、晚上浸腳放松等。臨床實踐證明,睡前泡腳、搓涌泉穴至發(fā)熱,夏天用少許風油精或清涼油按摩風池和太陽穴12分鐘,有助靜心入眠。如何安然入睡,前人還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其中著名的有“先睡心、后睡目”?!跋人摹?,就是要求上床后,把“心”安下來,把思想上的千思萬緒盡行摒棄,一枕黃粱;若七情火動,輾轉牽懷,便難成眠。其另一層意思,是消除對失眠的恐懼情緒。越怕睡不著反而越睡不著。因此。睡不著時心要靜,氣要平,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倘若確無睡意,與其賴在床上輾轉,不如起床坐立、散步或看書,待有睡意時再上床就寢。這種方法與現(xiàn)代心理學中所說的意向矛盾行為療法有相似之處。
總之,夏季的睡眠,要順應天時之特點,調整好睡眠,適當午睡;飲食宜清淡,不要貪涼。以避免暑濕寒氣之擾,損傷肺、胃之氣。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同時也得注意。夏天想睡個好覺,謹防蚊子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