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老王聽到背后有人叫他,就在轉頭的那一瞬間,突然暈倒在地。雖然很快就清醒過來,而且也沒有后遺癥,但兒子還是堅持陪他到醫(yī)院去看看。檢查得知,他是因為頸椎病引起的頸性眩暈。聽到這個病名,老王兒子突然記起了什么:“這就是射擊選手王義夫那種病吧?”
沒錯!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氣手槍冠軍王義夫就曾因為此病與金牌失之交臂。國人都不會忘記1996年亞特蘭大運動會英雄悲壯的一幕:決賽時,王義夫領先第2名3環(huán)之多,幾乎是穩(wěn)操勝券。但就在此時,一陣眩暈讓他力不從心,勉強打出最后一發(fā)子彈后暈倒在地……最終屈居亞軍。
暈倒源于腦缺血
“頸性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眩暈,多見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椎動脈是供應大腦血液的重要血管,它依次穿過頸椎橫突(椎骨的一部分,相當堅硬)上的骨性隧道孔,然后兩側椎動脈各拐一個彎,合成一個“環(huán)”進入顱腦。由于拐彎處血流本來緩慢,當轉動頭部時,必有一側椎動脈發(fā)生扭曲,使得管腔變窄,血流量減少。此時,正常人另一側椎動脈會有血液分流過來進行代償,防止腦缺血,故沒有任何不適感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椎動脈硬化,又受到橫突增生骨贅壓迫,一側椎動脈發(fā)生扭曲時,另一側無法支援代償,就會出現(xiàn)一過性腦缺血?;颊咄蝗桓械筋^暈眼花,四肢發(fā)麻,跌倒在地。跌倒以后,由于頸椎位置改變,椎動脈供血情況立即改善,可很快清醒過來。
檢查方法多,治療多保守
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做x線、CT及MR1、腦血流檢查,尤其是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清楚顯示動脈全程及其受壓、曲折或梗阻狀況。為鑒別診斷,可做耳及眼科榆查,以及腦電圖、心電圖等檢查。少數(shù)情況下,可對頸椎進行負荷加載,誘導頸性眩暈的發(fā)生,同步監(jiān)測腦功能和腦血流量變化。
此病大多行保守治療。首選方法是頸椎牽引,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減少頸椎間盤的壓力,增大椎體間隙和椎間孔的距離,解除頸部神經根、椎動脈和脊髓的壓迫或刺激,緩解、消除癥狀。牽引可在醫(yī)院進行,也可在家里自己操作。但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者,不宜牽引。牽引時注意:頜下牽引帶或頸圈固定松緊要合適,不要影響呼吸。牽引中遇有不良反應如頭暈、惡心等,應立即停止或減輕重量。推拿可以疏筋活血,松弛頸部肌肉緊張,幫助緩解癥狀。也可用石膏頸圍固定。還可口服西藥和中成藥,如消炎痛、芬必得、頸復康、頸痛靈等;外敷扶他林乳膠劑、正紅花油等,或外貼傷濕止痛膏、消炎鎮(zhèn)痛膏、麝香追風膏。理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對頸性眩暈急性期重癥病人,可采用支具進行頸椎外同定(頸托)。注意頸部不要突然劇烈轉動或過度伸展。改變體位時(如由臥位到站立或坐),也不要過急過猛。極少數(shù)患者頸性眩暈、猝倒等癥狀頻繁發(fā)作,保守治療無效,需手術治療。
預防=鍛煉+枕頭
頸部功能鍛煉的方式有低頭仰頭、左右旋轉、轉身單臂上舉等。要求動作輕柔和緩,頻頻有序,與全身鍛煉相結合。
患者枕頭應符合頸椎生理曲度。一般來說,高度以7~10厘米,寬度以12~15厘米,長度以超過自己肩寬10~15厘米為佳。如在枕芯內裝入根據(jù)中醫(yī)辨證選用粉碎成粗末的中藥和海綿等充填物(藥枕),有加強頸椎病的防治作用。
復雜的頸椎病
現(xiàn)代醫(yī)學將頸椎病分為5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型,各型表現(xiàn)不同。神經根型表現(xiàn)為單側項背頸部疼痛,向前臂、手指放射,并伴有手臂麻木、肢端發(fā)涼、感覺異常、握力減弱,甚至肌肉萎縮等。脊髓型表現(xiàn)為單側或雙下肢發(fā)麻、發(fā)緊、無力,步態(tài)笨拙不穩(wěn),上肢麻木,手臂肌力減弱,抓握不住東西,甚至出現(xiàn)四肢僵硬癱瘓、大小便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