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諺說:收麥如救火!湖北咸寧的一對夫妻,帶著兩歲的女兒下地收麥,孩子獨自在田間玩耍,不一會兒便懨懨欲睡,一個趔趄撲倒在地,當即嗆咳,啼哭,聲嘶。其母聞聲而來,見孩子神色不對,嘴唇粘有麥芒,當即從其口中掏出兩粒麥子,并馬上搭車來我院就診。
體檢發(fā)現(xiàn),患兒有二度吸入性呼吸困難,提示喉部有阻塞性病變。喉鏡檢查發(fā)現(xiàn)異物先露部分為麥穗芒刺尖端,隨即取出一束尚存多數(shù)麥粒、表面染有血液的麥穗。由于喉黏膜受麥穗壓迫過久,加上喉鏡下器械操作和取出異物時的摩擦,以及小兒喉腔細小、組織柔嫩的特點,雖然給患兒注射了抗炎、消水腫等藥物,還是未能阻止喉黏膜水腫加重造成的氣道縮窄。患兒呼吸像拉風箱一樣,十分痛苦,不得不行氣管切開術(shù),自切口處噴出3顆麥粒。此時聽診雙肺正常,估計再不會有問題了。但入院一周后患兒仍低燒,間斷性咳嗽,聽診右下肺呼吸音減低,懷疑仍有異物存在。通過支氣管鏡檢,又從右主枝氣管中取出兩顆麥粒。
無獨有偶,嘉魚縣一位姓張的兩歲男童,起病與上例相同,但病情更嚴重。入院時患兒三度吸入性呼吸困難,因考慮喉鏡取出有困難,遂行氣管切開術(shù),自切口取出一束麥粒完整的麥穗。
氣性壞疸——急脾氣“死神”
上述兩個患兒是幸運的。神農(nóng)架林區(qū)一位兩歲的女童,在麥茬地頭無人照料時,抓起麥穗稈塞入口里。聽聞孩子嗆咳、啼哭,其父緊急用手挖出染有血絲的麥穗,未及時去醫(yī)院診治?;純寒斖砭芙^飲食,聲嘶加重,去衛(wèi)生院注射青霉素無效,次日雙側(cè)頜下腫脹,高燒,煩躁不安,從口中流出發(fā)臭的涎水。急去縣醫(yī)院,在喉鏡下取出了隱藏在喉部的殘余麥穗。但頜下腫脹繼續(xù)加劇,且迅速蔓延至下頸部,引起呼吸困難。立即做頜下切排、氣管切開等手術(shù),發(fā)現(xiàn)患兒氣管前肌群呈暗紅色,有棕黑色含氣泡的臭水,并從中查到產(chǎn)氣莢膜桿菌,診斷為氣性壞疽。因病變迅速蔓延至心縱膈和心包,導致心衰,雖經(jīng)積極搶救,仍未能挽回患兒生命。
氣性壞疽是梭狀芽孢桿菌侵犯人體軟組織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性疾病。其潛伏期長者為5~6天,短者只有8~10個小時。病情急劇惡化,病死率高。臨床上,根據(jù)起病急、病情發(fā)展迅速、腫脹的皮膚局部可有捻發(fā)音(編者注:極細微而均勻的破裂音,像用手指在耳朵邊捻轉(zhuǎn)一束頭發(fā)時所發(fā)出的聲音)、X線照片顯示軟組織充氣等特點,診斷并不困難。
防范,從不多余
產(chǎn)氣莢膜桿菌為梭狀芽孢桿菌屬革蘭陽性厭氧菌,廣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糞便中,進入人體傷口后在深部軟組織中大量繁殖,導致氣性壞疽。小兒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吞入骯臟的尖銳異物,造成咽喉和氣道的局部損傷,就有可能引起。
沉痛的教訓應為家長們敲響警鐘,到農(nóng)田勞動尤其是麥收時,盡量不要攜帶學齡前兒童。如不得不攜帶,則應采取必要的防范和保護措施。要對放置孩子的地方進行檢查和選擇,進行必要的打掃清理,除去麥穗等細小尖銳物體,或鋪上厚實的塑料布,或設圍欄、圍椅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勞動時要多看看孩子在做什么,并不時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當然,還要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準備適當?shù)娘嬘盟褪澄?、方便的玩具等。城市兒童的家長也應注意防范小兒吞食可疑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