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軟”兒子
李麗是一名企業(yè)培訓師,老公是一家公司中層領(lǐng)導,兩口子平時在單位都是指點江山,敢打敢拼,算是成功人士。在外人眼里,他們的人生應該是圓滿了,房子車子兒子,一樣沒缺。但一提到兒子,兩人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們夫妻倆在商場打拼多年,做事雷厲風行,干凈利落,怎么會生出這么個溫吞水一樣的兒子呢?”
他們的兒子康康正在讀五年級,清秀文靜,性情溫和,與李麗夫婦徹底的形似神不同。很多家庭為孩子不聽話發(fā)愁,他們發(fā)愁的卻是康康太乖了:康康不像有的孩子那樣纏著家長要這要那,他不會主動要求;成績還不錯,一直是班里六七名;見到人也很有禮貌,不調(diào)皮搗蛋,他們兩口子還沒有被老師請到過辦公室。
片段一:有一次開家長會,老師告訴李麗:康康平時很聽話,學習也很努力,就是不大愛講話,只要是班級組織活動要求學生發(fā)表意見,康康基本保持沉默或只是跟著附和,即便知道也不說,久而久之,大家討論問題便會常常忽略他。
片段二:李麗的同事帶孩子來玩,同事的孩子特別喜歡康康的奧特曼,同事開玩笑道:“康康,弟弟很喜歡你的奧特曼,送給弟弟怎么樣?”康康想了想,似是而非地點點頭。晚上,看到孩子悶悶的、很不開心,李麗問了好久,康康才說:“媽媽,那是我最喜歡的玩具,是姑姑在國外帶給我的,我自己都舍不得玩!為什么要我給他?”說著哭了起來,看著孩子哭得那么傷心,李麗有些吃驚,如果不想給,孩子可以直接說出來,或者說借給弟弟玩,過幾天再要回來,但康康只是傻傻地點了點頭。李麗說,康康從小就是這樣,有求必應,有時候答應了又一肚子怨氣,覺得特別委屈。
片段三:今年學校組織春游,由于走得比較急,康康忘了帶錢,只帶了個面包。李麗想:沒帶錢應該會向同學老師借的吧,餓不著。等孩子晚上回家才知道,原來康康一整天只吃了一個面包。李麗是又心疼又生氣,責怪康康為什么不向老師同學借點錢,孩子悶悶地說:“不想借,人家不借怎么辦?”
康康文文弱弱,似乎沒有男孩子應有的陽剛之氣,有時候顯得很沒主見;對別人是有求必應,但幾乎從不求別人,這讓李麗夫婦既擔心又不解。一個男孩說個“不”難于上青天,別人讓做什么就做什么,這不是“軟柿子”嗎?性格又是悶悶的,話又很少,將來進入社會,可怎么辦呢?最讓李麗難以理解的是,自己和老公都不是這樣的人,難道是基因變異了?
◆被拒敏感的成因
其實,生活中很多夫妻像李麗兩口子這樣,父母很強勢,子女很脆弱,而“基因變異”不過是一種疑惑無奈的調(diào)侃,也許我們可以從他們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中找出真正的原因。
根據(jù)李麗的描述,初步判斷孩子可能對拒絕有些敏感,心理學上用“被拒敏感”專門描述這種狀態(tài):即不會拒絕別人,即便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幾乎從不提要求,甚至難以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又非常害怕被拒絕。
李麗夫妻是外地人,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公婆幾乎沒幫上什么忙,孩子出生后,李麗曾辭職兩年半專門在家?guī)Ш⒆樱?jīng)濟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壓力,那段時間脾氣很不好。另外她信奉嚴格教育,給孩子制定嚴格的規(guī)則,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說一不二:擔心孩子學會騎車危險,不許孩子學腳踏車;說男子漢要堅強,不讓孩子哭……
實際上,過多的要求孩子“不要”、“不許”無益于孩子心理發(fā)展。被拒敏感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半被家長有太多的“你不許”、“你不要”而約束?!安辉S”、“不要”是對人的否定,而人都是非??释玫秸J同與喜愛的,被拒絕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傷痛,便會不自覺地遠離拒絕,既不求人也不拒絕別人。他們往往通過無條件地答應得到認同,而即便違背了自己的意愿或影響到自己生活,即便自己覺得很委屈還是不表達出拒絕。長此以往,他們必然是經(jīng)常掩藏著內(nèi)心的矛盾與沖突,對心理發(fā)展有害無益。
◆建議
1、少對孩子霸道地說“不”
被拒敏感者成長過程中,家長多半說了太多的“不要”、“不許”,孩子有被拒創(chuàng)傷感。因此,家長要民主地和孩子互動,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想法,多給他們自由空間,少對孩子霸道地說“不”。
2、鼓勵孩子說“不”
當孩子面對無理要求時,鼓勵孩子說“不”,教給孩子說“不”的技巧。比如:思考一會兒,微笑著坦誠地說“不”。“思考一會兒”說明確實幫不上忙,并非輕率的不幫;“微笑坦誠”則說明是對事不對人,并非不愿意幫他這個人,只是愛莫能助。同時也要給予真誠的解釋,如:“這個我真的不太清楚,我要是知道肯定會幫你的!”告訴孩子,這么好的態(tài)度,朋友肯定會理解的,自己又不會受委屈,為何不說呢!
同時,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建議,可以先從平時生活開始,多征求孩子的意見。比如過節(jié)去哪里玩、要不要上補習班……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后予以及時的贊揚和鼓勵,并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交往時,有好的建議意見都可以大膽地說出來。
3、幫助孩子換位思考
被拒敏感的孩子潛意識里很害怕被拒絕,被拒絕后心里會久久不是滋味,這實際上是被拒敏感的根本原因。因此,家長要多觀察孩子,在孩子遭到拒絕失落時,家長要認真傾聽,此時不需要評論,不需要急著給孩子出主意,評判對錯,只需不時點頭示意或“嗯”“這樣子”“我理解”等方式讓孩子知道家長在聽就可以了。待孩子傾訴完畢,能聽進大人話的時候,再選擇適當時機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別人也有難處呢。
4、掌握好鼓勵和表揚的分寸
被拒敏感的孩子自尊心比較脆弱,安全感不足,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因此,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嘗試,發(fā)現(xiàn)優(yōu)點要及時表揚,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孩子也就不會過于依賴別人的評價。但是家長一定不能為表揚而表揚,假大空地泛泛地夸獎孩子“你最聰明了!”“你最厲害!”,要有針對性地表揚孩子。比如,在孩子做成功某件事時,欣喜地夸“這么快就解決問題啦!告訴媽媽,你是怎么做到的?”待與孩子溝通一番之后,再告訴他“媽媽就知道你很棒!”。
見習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
www.mochou.cn“在線投稿”《家教與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