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想取一個這樣的題目:孩子,你不應該這樣。
后來想了想,就改成了現(xiàn)在這個:孩子,你可以不這樣。
事情是這樣的。
還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們講解試卷,分析一段閱讀《享受工作》。其中一道題目是這樣的——“作為學生的我們應怎樣享受我們的工作(學習),從而微笑地面對并享受生活”。
有一個學生這樣提到:我們應該努力,應該勤奮,應該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來……
好家伙,每一分每一秒呢。
我友好地制止了她。
孩子,我們可以不這樣。我們可以不用抓住每分每秒。
我說,我們確實應該努力,確實應該勤奮,確實應該專注,確實應該投入。但我們絕對不應該說出這種“驚心動魄”的話來,學習,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學習,不是我們生命的唯一,雖然,它很重要。
除了學習,我們還要愉快地歌唱,我們還要瘋狂地玩樂,我們要交友,我們要戀舊,我們要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們要親近大自然……
更何況,現(xiàn)在的所謂學習,在很大層面上,又是摧殘人性的。
我記得李鎮(zhèn)西校長在教師節(jié)上帶領(lǐng)全體教師向全體學生所做的宣誓:
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肩負民族的希望,胸懷祖國的未來,手捧孩子的明天。面對國旗,面對學生,我宣誓:
我立志把心靈獻給學生,用人格引領(lǐng)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呵護生命,尊重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發(fā)展德智體,弘揚真善美;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將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yǎng)健壯、善良、正直、睿智的現(xiàn)代公民,履行一名知識分子推動中國文明進步的神圣使命!
我欣賞于他其中的一句詮釋,“我立志把心靈獻給學生”而不是“我立志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李校長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添加了“整個”就過頭了。因為教師也是社會成員中的普通一員,他也有家庭,他也有朋友,讓他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學生,那拿他的家庭怎么辦?那拿他的朋友怎么辦?
學生也是一樣。學生作為一個人,他最重要的任務(wù)是成長。學習,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吧。
因此,每分每秒的提法,就顯得過分了。孩子,你說呢。
記得,某一期的《新教育》曾經(jīng)刊登的關(guān)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在明媚的春天來到的時候,他沒有教條式地教育學生,要“一年之計在于春”,要抓緊分分秒秒地時間學習而不辜負大好的時光。而是讓學生放下書本,到大自然中去,捉蜻蜓,抓蝴蝶,放風箏,翻跟斗……
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這種美好的境界,按道理你也可以擁有,但殘酷的現(xiàn)實剝奪了你的這些權(quán)利。
在你無法親身實踐的時候,你至少要在心靈的最深處,留下一個小小的空間,讓你的心靈透一下氣,伸一下腰,展一下形。哪怕只是每天的幾分幾秒,而無需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孩子,你可以不用這樣的。
如果陶行知先生地下有知,他肯定也會說,孩子,你可以不用這樣的!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973)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