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余寫詩,緣于她的精練、形象、超脫、空靈、抽象、鮮明和獨特。她能將人間萬物融入詩中,情感的、思想的、精神的以及信仰與善惡,包括山川景物,宇宙乾坤,鳥魚草蟲,風(fēng)花雪月……
二
詩有別于其他藝術(shù)形式。
詩的靈魂就是把作者的主觀愿望、理想、氣質(zhì)、情操,感應(yīng)滲入到詩里,即以物喻理、詠物言志、借景生情、見物寄思,等等。詩的表現(xiàn)手法不一定一成不變,她可以把自然景物等客觀事物揉八情志,方能把詩寫活、寫好。簡言之,詩不是雕塑,不是陳列,不是攝影,不是模擬,不是羅列,沒有作者主觀因素和情感的滲入,不能算作詩,至少她不是一首好詩。
三
詩是心之聲
詩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一種美化、外化、延伸和延續(xù)。
尤其是一首好詩,她可以傳之久遠(yuǎn),令人回味、品嚼。
首好詩所表達(dá)的一種高大的高尚的美好的精神是永恒不朽的,古之李白、杜甫,其人已逝之千古,而其詩卻代代相傳,萬人吟誦,愈發(fā)彌堅。
四
詩是自然發(fā)泄和情感的累積。
不論詩的好壞,作者都會不由自主地贊美她,謳歌她,自我欣賞、展示一番,就像穿一件很時髦的新衣一樣,很有一點春光凸現(xiàn)、沾沾自喜的味道。作者自己是第一個讀者和觀賞者,只有閱讀和許多人的贊賞、認(rèn)同、震撼,才構(gòu)成一首好詩的成功因素,即有情感有意味有哲理。又不失正義、嘲諷和詼諧。
五
詩有藝術(shù)之美。
其實,詩并不是寫給人們欣賞的,她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對人們的一種陶冶、感化,她能引導(dǎo)人們由原始的本性上升到有教養(yǎng)的品性,由俗到雅,由無序到有序,甚至起到觸及當(dāng)代、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作用。她的內(nèi)在之美,她的精神之美,她的語言之美,她的形式之美和感人之美都能產(chǎn)生一種感染內(nèi)心、震撼靈魂之力量。好的詩歌,能鼓舞人,催化人,塑造人,增強(qiáng)民族文化素質(zhì),能深八人心,能叩擊靈魂,能凝聚中華民族之精神。同時,好的詩歌,可以吟誦,可以傳唱,可以百讀不厭,尤其把詩歌與音樂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說優(yōu)美至極,完美至極了。
六
作為一個詩人,首先要有激情、有靈感、有悟性,還要具備一點小小的才氣。沒有激情,難于寫出激蕩人心、震撼山河的磅礴之氣;沒有靈感,很難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藏?zé)o限的玄奧機(jī)理和自然靈性;沒有悟性,亦難展開想象的空間,捕捉生活中靈感激越的光芒。
七
作詩先立品。
倘若個思想品格低下的人,很難設(shè)想他能夠?qū)懗稣鞣诵牡膫魇兰炎?。因而,一個人不僅要注重品格、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還要自尊、自愛、積極、樂觀、向上。不僅要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還要勤于思考,不斷學(xué)習(xí)。只有具備廣博的學(xué)識、學(xué)問和文化底蘊,方能在興來臨之時信手拈來,一氣呵成。
八
一首詩,可以使人展開聯(lián)想,可以喻化,可以以古諷今,可以因小見大,可以任意縱橫,可以盡情渲染,可以無限夸張,可以傾心打造。不論天上地下,不論男女老幼,不論酸辣苦澀,也不論人鬼龍蛇。
九
詩貴真。
作為個詩人,要有真心,要返璞歸真,要真真切切。要有真情實感,要有真實體現(xiàn),要有感而發(fā),要有的放矢。不作無病呻吟,不賣弄辭藻。不喊空洞口號,不作虛假、媚俗之態(tài),如是,方能寫出好詩、真詩。
十
時下,一些淡而乏味的、庸俗粗劣的、狂喊亂叫的、內(nèi)容空虛的、丑陋怪誕的所謂“新潮詩”、“時尚詩”、“朦朧詩”充斥著詩壇,困擾著詩人,使讀者渾然不知,如讀天書,亦難從中發(fā)現(xiàn)美,捕捉美,享受美,更讀不出詩中要表露、闡述的是什么?欲讀愈迷惘。欲讀愈傻里巴嘰。是詩人不會寫詩了抑或是詩人壓根兒就寫不出好詩?
十一
余寫詩,一為興趣,一為實感。尤其身處逆境,心有抑郁、無法抒發(fā)時,偶以習(xí)詩作書排遣。但多以抒情為主,有贊頌、有宣泄、有憤怨、有牽念、有哀憐,也有抗?fàn)?。是詩,與我人生相伴:是詩,陶冶了我的性靈;是詩,使我的寄托和哀愁得以盡情傳達(dá)。
十二
我感謝詩。
詩可以褒貶頌斥,詩可以使人教化,詩可以醫(yī)治傷痛,詩可以激勵人、鼓舞人、;自煉人,詩可以美化人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滋養(yǎng)愛情,尋古探幽,覓奇覽勝……
因而,我愿意在詩的海洋里四季徜徉,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