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的愛情屬于沒有開始的那種。
在《邊城》里,沈從文用自然的筆觸給我們描寫了一個自然小山區(qū)的愛情故事。一個純真得像溪水一樣的姑娘翠翠,和她的爺爺,一個在山澗里撐了一輩子船的老人,生活在大山里。和他們相伴的,只有一條黃狗。翠翠悄悄喜歡上一個人:二老。但是二老的父親卻為二老的哥哥大老來提親。在走所謂的“車路”(提親)無果后,那共同愛上她的兄弟倆一起來走馬路(唱情歌求親)。但是自知沒有希望的大老放棄了和弟弟的競爭,在隨后的出船中死在了他最熟知的水路上。大老的死橫亙在翠翠和二老以及爺爺和二老的父親船總順順中間。還沒有開始的愛情就這樣陷入了無望,那淡淡的無法言說的憂傷在沈從文的筆下流淌著。這時,我的淚也在不知不覺中流淌下來。
沈從文的筆觸是優(yōu)美的,無論是對于自然的親近,還是對于水寨風(fēng)情的描繪,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安靜,那么美麗。你可以想象那在無塵的山石上跳動的澗水;小黃狗對著過渡的人毫無敵意卻又想惹人注意的輕吠;在水中追逐肥鴨的年輕后生露出水面的油晃晃水淋淋的脊背……
沈從文的筆觸是“溫愛的”,仿佛不想驚動人似的說一個故事,不是凄婉,卻總有一種濕濕的東西在眼里,一種暖曖的東西在心上。爺爺是那么樸實和善良,當(dāng)他在睡夢中老去的時候有那么多老友來送行;大老和二老是那樣的優(yōu)秀,俊朗的人品,一等一的功夫,對翠翠的溫情,無一不帶有唯美的人性;軍營也是可愛的,安靜而有序,老馬兵在爺爺亡故后成了翠翠的照料人;船總順順精明又仁厚,最后還是想接納翠翠做他的兒媳婦;便是點著燈籠的吊腳樓(文中的妓院),也是那么有情有義。
這種對于優(yōu)美和溫愛的追求,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在文中的結(jié)尾。二老遠走他鄉(xiāng),沒有音訊,讓順順的讓步和翠翠的期待都失去了意義。然而,作家不忍心安排這樣一個結(jié)局。應(yīng)該說與眾不同處就在這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或許怕讀者認為最后是一個悲劇性的結(jié)局,作家偏要直白地說一句,也許“明天”回來。這有點“過”了,似乎不那么優(yōu)美了,不那么委婉了。然而,這正是沈從文的風(fēng)格。他愛他們,“對于農(nóng)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邊城》題記)。在這樣的溫愛中,他怎忍心讓翠翠沒有希望,他怎可能不讓二老回歸故鄉(xiāng)?他怎可能不把他的寫者的權(quán)力發(fā)揮到極致,給讀者一個充滿光明的未來?這就是沈從文,這就是《邊城》。
(見習(xí)編輯荊露jingluloe@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