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鼻子教授的發(fā)明公式
“我們?nèi)祟惪偸遣粷M足的。小孩生下來,剛剛學會爬,就不滿足,就想學走,剛剛學會走,就又想學跑了。”大鼻子教授一上課,就說了這樣一段話,“但人們還是不滿足,于是,發(fā)明了——”
路路通反應最快,馬上回答道:“自行車!”
哪知道大鼻子接得還要快:“還嫌慢!”
“汽車!”又是路路通。
“還嫌慢,坐的人又少!”
“火車!”
“還不夠!”
“飛機!”
大鼻子笑了,接著說道:“啊哈,人類還不滿足,飛機還在不斷發(fā)展呢!從坐幾個人的發(fā)展到坐幾百人的;從只能飛幾百米、幾公里的發(fā)展到能繞地球一個圈子都不用停一停的……啊!說不盡的人類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啊哈!有的時候,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在你的身邊;有的時候,你也能進行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信不信呢?”
“是嗎?”同學們高興了,“我們也能發(fā)明?”大家交頭接耳,東張西望,想象著自己也許可以發(fā)明的什么東西或者是身邊的什么東西立刻可以得到改進似的。
“我是說:你們也行!”大鼻子再次強調(diào),“我們現(xiàn)在就從最簡單的發(fā)明開始,各位不妨也試一試?!?/p>
教授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個公式:
“1+1=1”
然后回過頭來,說道:“這個公式說明,一樣現(xiàn)成的東西加上另一樣現(xiàn)成的東西,就能生成一樣新發(fā)明的東西。相信不相信?啊哈?”
二、大鼻子舉的例子引人入勝
大鼻子開始舉例說明自己提出的理論公式。
他從講臺上的鉛筆盒子里拿出一支平頭鉛筆,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說道:“請看看,這是什么?”同學們笑了,這不是鉛筆嗎?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大鼻子又拿出一塊小指頭粗細的橡皮,問道:“請看看,這是什么東西?”又是一陣嬉笑,這是橡皮呀!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幾塊呢!
大鼻子沒有笑,他把橡皮割下和鉛筆一樣粗細的一小塊,再用膠水將這一小塊橡皮粘在鉛筆不寫字的那一頭,然后在黑板上寫道:
鉛筆+橡皮=帶有橡皮頭的鉛筆
寫完后,大鼻子問道:“怎么樣,理解了嗎? ‘1+1=1’就是一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公式!”
大家皺著眉頭,若有所思。
教授繼續(xù)說道:“我們家家都有收音機,這不稀奇。有一天,一個外國人異想天開,如果我們能夠一邊走一邊聽收音機,那該多好啊!于是,收音機+走路=隨身聽,就發(fā)明出來了?!?/p>
“還有,汽車為什么跑得快啊?除了用馬達外,就是有輪子在幫它的忙。我們的腳上如果也裝上幾個輪子怎么樣?好,鞋子+輪子=溜冰鞋!又一樣新東西問世了……”
啊呀呀,這種類型的發(fā)明,簡直數(shù)不完啦!
“是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時時在你的身邊發(fā)生,就看你是否經(jīng)常注意身邊出現(xiàn)的事物,留神身邊還不太完美的東西了——現(xiàn)在,大家可以在教室里四處走走,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發(fā)明的靈感?”
同學們紛紛離開了座位,有的在教室里走來走去,若有所思;有的坐在地板上,冥思苦想……
三、有加法就有減法
足足過了五六分鐘,還是一個發(fā)明的點子也沒有出現(xiàn)。大家似乎有些垂頭喪氣的時候,大鼻子又開腔了:“既然有加法,就必然有減法……”
同學們聽說,眼睛一亮!對嘛,兩樣東西相加可以出現(xiàn)一樣新發(fā)明,那么一樣東西減掉一些部分,難道就不能組成一樣新的發(fā)明?
“比如,一條褲子……”大鼻子才說了一半,同學們就大聲嚷嚷起來。
童路路發(fā)言了:“一條長褲子,如果剪掉了兩個褲腳管,就變成一條短褲了!”
“哈哈哈哈”,教室沸騰了!
路路通不甘示弱,他說的是:“一條長褲子,褲腰上釘上幾??圩?,加上背帶,就成了背帶褲了!”
“不對!不對!”有個女孩子反對,“這不是1-1,而是1+1!”
“那……那……”路路通不肯罷休,“一條長褲子,屁股后面剪一個缺口,就成了開襠褲了!”
這回,大家笑得更厲害了!
四、一場激烈的發(fā)明競賽
大鼻子最最拿手的激勵學生的辦法就是競賽。
這不,他老人家又揭開一個新的點子啦:“我們現(xiàn)在開始進行一場新發(fā)明競賽。我把大家分成兩大組,自愿舉手發(fā)言,先說一個加法的發(fā)明例子,再說一個減法的發(fā)明例子……”
這邊路路通拍拍腦袋站了起來:“柜子上鑲嵌一面鏡子,成為帶穿衣鏡的柜子——我家表姐就最愛照啊照啊的!”
那邊童路路理理頭發(fā)回應道:“帽檐上架一副墨鏡,成為帶有墨鏡的帽子一煉鋼工人都戴著!”
這邊的小胖墩說:“一雙布鞋將鞋幫及鞋沿剪了,成了一雙拖鞋啦!”
那邊的小個子道:“一支圓珠筆去了筆芯,就成了吹泡泡的管子!”
這邊說:“蛋筒里澆上冰激凌,等于蛋筒冰激凌!”
那邊說:“面皮里包上餡兒,等于餃子!”
輪到最后幾個同學,他們的眼皮都翻到天花板上去了,才想了些莫名奇妙的“主意”:什么“飯放在碗里,等于一碗飯”、“爸爸和媽媽加在一起,等于一個兒子”等等讓大家笑彎了腰的“發(fā)明”。
五、如果要寫一篇記敘文
一直鬧到快下課,大鼻子教授才拍拍手,問大家道:“啊哈!最后,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把本課發(fā)生的事件記錄下來,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呢?”
反應最快的還是路路通,他說:“如果我寫記敘丈,文章的主題將是:作文課做游戲,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獲得豐富的材料,寫好文章就不難了!”
大家覺得主題不錯,于是送給路路通一陣掌聲。
小胖墩站起來說道:“我的記敘文主題和他不一樣……”大鼻子饒有興趣地摸著下巴頦問道:“啊哈!可得聞乎?”
小胖墩說:“我的記敘丈主題是‘1+1’的游戲告訴我們,發(fā)明并不難,就在我身邊!”
大鼻子聽了以后,微笑道:“啊哈!有些道理啊!不錯!”又是掌聲一片。
一個小辮子姑娘舉手了:“我的文章的主題是,通過‘1+1’和‘1-1’的游戲,使我們明白了:許多看來零零碎碎的東西,如果能夠概括成一個公式、一種規(guī)律,其他人模仿起來會容易得多了?!?/p>
同學們覺得她說得有理,同樣掌聲雷動。
最后發(fā)言的是童路路:“這個游戲,使我明白了,發(fā)明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課堂上提出的‘1+1’和‘1-1’的發(fā)明,都是生活中已經(jīng)存在的。新的發(fā)明,我們一條也沒有提出來過!”
這回,大鼻子首先啪啪地鼓起掌來。
是的,記敘同一件事件,可以有許多不同的主題。小讀者,如果請你寫這篇“1+1”的記敘文,你的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