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家簡介】李玉奇,男,生于1917年。全國著名脾胃病專家,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終身理事,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終身顧問,遼寧省中醫(yī)藥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2009年被授予“國醫(yī)大師”稱號,并獲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李玉奇教授今年94歲高齡,不僅耳聰目明,且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對于養(yǎng)生他自有一番心得,并將其編寫成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字斟句酌,回味無窮。
平和心態(tài)多彩生活
人到老年,總喜歡回憶過去,無形中平添了許多傷感。對此,李老認為,人若陷入回憶,不能正視未來,倒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于學習知識、繼續(xù)研究,既聰慧自己的頭腦,又能為社會多做貢獻。如今,李老仍保持著每日讀書看報的習慣,聊起國家大事來侃侃而談,神采奕奕,李老多才多藝,不僅擅長書法、繪畫,而且也通曉音律。他常說:“書畫音樂可以怡情,讀書看報可以養(yǎng)性。人生多煩惱,不要糾纏在一些小事上;快樂是一種心境,修煉一種豁達開朗的性格,才是根本的養(yǎng)生之道?!?/p>
順四時,應五行
李老多年來一直保持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晚9時上床就寢,早5時起床,晨起閱讀1小時后稍作鍛煉。然后洗漱就餐,稍事休息,進入一天的工作。午餐后小憩一會兒,使精力得到補充。如此安排,便是順四時,應五行。
早晨是陽氣生發(fā)之時,人的精力漸漸恢復,頭腦清晰,為讀書背誦的最佳時期;中午陽氣“盛極”后開始衰減,進餐雖及時補充了已消耗的營養(yǎng),卻增加了脾胃的負擔,過多的血液積存于胃里消化水谷,造成了眼睛和大腦的缺血缺氧,故不宜看書讀報,以免耗傷氣血;入夜后人體陽氣衰減,大部分血液歸于肝臟,營氣內斂,衛(wèi)氣固外,既是應該休息的時候,電是人體免疫力最弱的時期。很多貪圖玩樂熬夜上網、飲酒、搓麻的年輕人,夜耗心血,血不歸經,正氣疲憊,極易罹患感冒,導致早衰。
李老云:“擁有好習慣,才有好身體,惡習如交惡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逼湔J為“養(yǎng)生的大忌就是暴飲暴食,貪杯宿醉,嗜煙好賭,晝伏夜歡,切記切記!”并賦詩告誡年輕人:“少年不知愁滋味,歡喜隨性那堪憂;未到老年病先尋,后悔方知錯步遲?!?/p>
關注細節(jié),貴堅持
李老平時十分注重生活細節(jié),如忌睡高枕及短枕,以防睡姿不正,易落枕,并影響頭部血供;被褥宜松軟,避免過厚過沉壓在身上影響呼吸,板結的被褥還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勤晾被,多通風,可以減少細菌污染,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睡覺時忌開窗,中醫(yī)講“虛邪賊風避之宜”,許多疾病都是從感染風邪為始,不可不防;睡姿應取右側臥位,有利于保護心臟,雙腿自然彎曲,使肌肉更為放松,血脈流通更為順暢;睡前洗腳、搓面、摩嘀、靜坐、抻腰,既可舒筋活血,又有利于提高睡眠質量。
李老還將五禽戲的一些招法用來練習養(yǎng)生功,如梳頭、叩齒、吞津、眨眼、捏背,雖運動量不大,卻非常實用,適合老年人學習和掌握。這些雖為大家所熟知,卻又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養(yǎng)生其實沒有秘訣,貴在堅持。
藥食同源,善搭配
李老在飲食方面注重葷素搭配、營養(yǎng)調理。他特別告誡老年人,以大豆等素食為主,既可以補充營養(yǎng),又有利于老年人消化吸收,很值得提倡;細嚼慢咽,多食酸,有利于軟化血管;忌食辣以防助熱生火,多食粥有益于消化。綠豆粥、玉米粥、蓮子粥、百合粥、山藥粥、栗子粥、大棗粥、杞子粥、牛乳粥、菜湯粥,均對老年人有益,其補而不滯,不是靈丹勝似妙藥,有已病養(yǎng)病、未病防病的作用。此外,做菜提倡多食大蔥、大蒜、木耳、山藥、葫蘆、絲瓜、芹菜、西紅柿、馬鈴薯、山楂等,這些菜品藥食同源,性質溫和無刺激。但一餐中不可多食,多食則反受其害。
找尋自己的快樂
人到暮年多少都會有些孤獨感,兒女應該多體諒老人的心情,關心老人的健康。只有在家庭和睦的氛圍中,才能讓老人感到溫暖與幸福。李老還勸慰那些獨居老人,雖然缺少了天倫之樂,但仍要學會獨立自強,積攢足夠的養(yǎng)老金,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努力尋找并創(chuàng)造生活的樂趣及美好。增加戶外運動,多結交朋友,加強溝通與交流,積極參與社區(qū)的各項活動,就會享受到不一樣的生活,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這就是養(yǎng)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