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丸有很多種,主要有黃連上清丸、牛黃上清丸和牛黃解毒丸等。為什么叫“上清丸”?因為中醫(yī)把三焦作為六腑之一,分為上焦、中焦、下焦。顧名思義,上清丸就是清“上焦”之熱的藥物。上焦指的是哪里呢?《靈樞·營衛(wèi)生會》說:“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和肺部。上清丸選用的藥材,多是一些藥性和質(zhì)地比較輕浮、又能清熱解表的成分,如連翹、菊花、桔梗、薄荷、荊芥穗等;此外,還有些成分需要經(jīng)過“炒”甚至“酒炒”才能入藥,使本來不夠輕浮的藥物變得輕浮起來(如黃芩、梔子、防風(fēng),還有黃柏、大黃等),使之能達(dá)到“清上焦熱”的效果。這就是“上清丸”名稱的由來——擅長治療各種由上呼吸道感染所導(dǎo)致的發(fā)熱、疼痛。
常用的3種“上清丸”雖然功效用法大致相同,但在實際臨床應(yīng)用中,它們各有所長,用法用量也不盡相同。黃連上清丸偏重于清熱,兼有化痰功能;牛黃上清丸重在清熱的同時,兼有開竅醒神的作用;牛黃解毒丸在清熱時偏重于解毒。
中重度發(fā)熱、伴有咳嗽痰多者,宜選用“黃連上清丸”。常用劑型是水丸和大蜜丸。由于黃連上清丸有黃連、石膏等清熱能力較強(qiáng)的成分,適用于中重度發(fā)熱(體溫高于38℃)的患者;還有蔓荊子、旋覆花等成分,蔓荊子能夠疏風(fēng)散熱止痛,旋覆花能夠消痰降氣,所以也適用于疼痛較甚、咳嗽痰多的患者。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9克,每日1次,溫開水送服。
高熱、伴有頭腦昏沉者,宜選用“牛黃上清丸”。牛黃上清丸與黃連上清丸相比,增加了牛黃和冰片。牛黃是寒涼極品,冰片有開竅醒神的作用,適合于感冒高熱,尤其是伴有昏昏沉沉甚至神志不清(高燒昏迷)的患者。用法:每次l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炎者,宜選用“牛黃解毒丸”。牛黃解毒丸雖然也有清熱作用,但更偏重于解毒。藥性較涼,適用于內(nèi)火較旺的體質(zhì)壯實者,口腔紅腫熱痛如扁桃體炎、咽炎、牙齦痛、口腔潰瘍兼便秘者最適宜。用法: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由于“上清丸”系列的主要成分都偏寒涼,可能影響消化功能,所以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使用時要特別謹(jǐn)慎。在服藥期間要停止食用所有可能傷胃的辛辣刺激食物。上清丸的藥性成分比較復(fù)雜,一般來說,孕婦忌服。
上呼吸道是最常見的疾病,而上清丸臨床應(yīng)用多年,以其有效、副作用相對較小、價格相對低廉,被廣泛應(yīng)用,所以成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上必備的清熱瀉火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