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腦防護知識的普及,電磁輻射的概念逐漸為大家所認知重視。一些網(wǎng)絡、報刊載文稱,使用電腦后,臉上會吸附不少電磁輻射的顆粒。及時用清水洗臉,可使所受輻射減輕70%以上。但也有人稱,勤洗臉是過度清潔,把保護皮膚的皮脂膜都洗掉了,反而對皮膚不好,建議改用防曬霜來防輻射。那么,洗臉到底能不能洗去電腦輻射呢?
電磁輻射是一種帶有能量的波,亦即電磁波,它僅有能量而無靜止質量,是由交變電場和磁場在空間傳播而形成。能量高的電磁波沖擊物質,可使物質原子核成分或外周電子脫離原來的位置,形成自由電子或是電子躍遷至能量較高的能級,即電離輻射或電子激發(fā);而能量較低的電磁輻射,其能量不足以引起電離,稱之為非電離輻射。電磁波作用于機體,必須通過機體一定的器官感受,然后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到達靶器官,使靶器官發(fā)生功能、代謝或形態(tài)改變。在正常情況下,一些外在或內在的改變可通過機體的自動調節(jié),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如果外環(huán)境中某些因素影響過大,超出機體自動調節(jié)的范圍,就會導致機體內環(huán)境平衡的破壞,從而出現(xiàn)疾病。電磁波和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眾多因素有關,如電磁波的波長、電流形式、入射角度、組織含水量等。
結論一:洗臉作用有限電腦引起的輻射也是一種電磁波,本身沒有質量,洗臉能洗掉電腦輻射沒有科學根據(jù)。那么,所謂的輻射顆粒是指什么?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電腦顯示器因靜電吸引周圍空氣中的微塵顆粒,使局部顆粒物質的濃度較高,這些顆粒物質可能攜帶一定的電磁輻射。人們在應用電腦時,雙手、面部可能有相對較多的顆粒物質環(huán)繞或降落,可以通過洗臉、洗手去除。但是過分地清洗,尤其是使用洗滌劑的過分清洗,可以減少皮膚的皮脂,降低皮膚的物理或化學屏障作用,使皮膚易于致敏甚至發(fā)生疾病。正常工作環(huán)境下,每天清洗面部2~3次即可,應用洗面奶最多2次,非油性皮膚盡量使用泡沫較少的洗面奶。
結論二:隔離霜愛莫能助目前市面上的隔離霜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具有防曬功能的防曬霜,二是兼有修飾膚色和防曬作用的隔離霜。防曬霜可以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紫外線波長280~400毫微米,其頻率高于紅外線,而所有的電器引起的電磁輻射都屬于紅外線以下的低頻輻射。因此,隔離霜可以減少灰塵對皮膚的傷害,但不可能隔離電腦輻射。
小貼士
如何防護電磁輻射呢?
1.不要讓電器扎堆,不要把電器擺放過于集中。
2.電腦顯示屏的背面盡量不要對著人,因其背面的輻射是最強的,其次是兩側,顯示屏的正面輻射最弱。
3.水是吸收電磁波的最好介質,因此電腦周邊可放幾塑料瓶水。
4.減少待機,因待機時仍會有微弱的電磁輻射。
5.電腦長時間使用時,應每小時離開一次,減少眼睛疲勞和電磁輻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