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中小學校園里,各種各樣篡改詩詞的怪味童謠隨處可聞,什么“李白走到烤鴨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什么“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敵敵畏,殺落知多少”,還有各類怪味詞匯,什么“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材”“英雄就是英國的狗熊”,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對這些流行于校園的“怪味語言”,我們該作何感想呢?
“怪味語言”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孩子們對它們的高度認同。孩子們畢竟思想單純,涉世不深,他們缺乏對流行文化的思考辨別能力,所以才會一味地隨大流,以說“怪味語言”為樂,以說“怪味語言”為榮。這種現(xiàn)象折射的正是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尷尬與窘境。如今,許多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舞蹈房等文化設施形同虛設,很多學生對機械式的學習日益感到枯燥和厭煩,對填鴨式的教學日益感到不滿和無奈,久而久之,他們自然會把叛逆和調侃作為僅有的一點生活樂趣。
“怪味語言”的盛行,跟眼下整個社會在文化生活中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F(xiàn)在一些影視片,為了追求票房和收視率,隨意對中國古典名著“戲說”“惡搞”,孫悟空愛上了白骨精,唐三藏戀上了蜘蛛精,關羽千里走單騎是為了追求貂蟬,還有一些專家學者也不甘寂寞,紛紛粉墨登場,什么“大禹有婚外戀”“孔子是武林高手”“李白是古惑仔”……各種奇談怪論紛紛出籠。這種糟踐歷史傳統(tǒng)、“娛樂”傳統(tǒng)文化的行為,讓孩子們深受其惑。
“怪味語言”的盛行,讓老師和家長們都感到擔憂。大家擔憂的是,這種無孔不入的“怪味語言”,將導致孩子們對傳統(tǒng)語言的認識偏差,使他們以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這種不良影響將是持續(xù)而又深遠的,應該引起每一位有識之士足夠的深思和警惕。有一位哲人說過:“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病菌就會滋生?!睂τ趯W校和老師來說,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責無旁貸。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學會理智分辨各類文化現(xiàn)象,尊重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糾正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詞語,真正摒棄和遠離那些“怪味語言”。對于全社會來說,應該盡力為孩子們營造健康成長的文化氛圍,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新童謠、新兒歌和兒童影視作品,讓優(yōu)秀健康的文化占領青少年心靈的高地,滿足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文化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漸漸從“怪味語言”的陰影中走出來。◆(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大學附中)